
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革命老區為什么窮?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僅僅只是地理因素,更重要的是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老區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直接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比如,青壯年人口的“斷代性”犧牲。
且看當年紅軍長征后的蘇區命運,這是一段讓今天的中國人脫帽肅立致敬的歷史。
蘇區遭受殘酷“清剿”
萬永達是湖北麻城一個窮人家的女兒,小小年紀就給人當童養媳。1928年,22歲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當上了鄉蘇維埃主席。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大別山后,她留下來做地下工作,成為敵人抓捕的對象。《麻城縣志》記載:1933年10月,有8個月身孕的萬永達被清鄉團圍困在萬字山,三天三夜水米未沾,后經上山砍樵的老百姓多方掩護才脫離虎口。
后來她還是犧牲了。1934年1月16日,臘月初二,潛回家中生孩子的萬永達,因叛徒告密被捕。敵人破門而入前,她匆忙把一份地下黨員名單鎖起藏好,敵人沒有搜出名單,殘忍殺害了她和孩子。
20世紀70年代,人們將萬永達的遺骸遷到烈士墓,才發現遺骨中,竟然夾雜著一把生銹的小鑰匙——被捕前,她緊急把鑰匙吞了下去……
萬永達是麻城12538名登記在冊烈士中的一個,更多的人沒有留下姓名來。據當地統計:麻城共有76300人先后參加了紅軍,有7260余人參加了長征,有14.3萬人死難,其中相當數量死于紅軍長征之后國民黨軍隊與地方民團對蘇區殘酷的“清剿”。
今天再讀紅軍長征后中央蘇區與各個蘇區遭受“清剿”的史料,有椎心泣血之感,那真是用鮮血浸泡的黑暗一頁,也是國民黨歷史上極其不光彩的一幕。
黨史軍史上最為艱難的三年
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紅林山的黃田坑村中,一小隊紅軍被國民黨軍包圍,掩護戰士后撤的指揮官右腿、左腿先后中彈,雙腿跪地,但他仍在向潮水般涌上來的敵人不斷射擊,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國民黨軍獲悉他的身份后,欣喜若狂:他是毛澤覃,毛澤東的弟弟,時任紅軍獨立師師長,時年30歲。
一年之后的1936年5月14日,又一位紅軍將星隕落在大別山:時任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政委方永樂。
許多年后,方永樂當年的部下,有的已經成為新中國的將軍,他們談起方永樂來,熱淚長流——他犧牲時年僅20歲,沒有結婚,甚至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人們只能比照他弟弟的模樣,給他畫了一張素描……
毛澤覃、方永樂,都是犧牲在南方八省紅軍三年游擊戰爭中的高級干部,這期間先后犧牲的烈士名單,很長,很長:何叔衡、瞿秋白、劉伯堅、賀昌、阮嘯仙、萬永誠、李賜凡、李天柱……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堪稱中國共產黨黨史、軍史上最為艱難的三年時間。
讀紅軍長征后蘇區的歷史,有一個細節,尤為令人動容:一些紅軍重傷員不能隨主力部隊長征,分散在各個野戰醫院,缺醫少藥,處境艱難。蘇區群眾聽說后,紛紛跑到醫院,沒兒子的認領兒子,沒女婿的認女婿,背的背,馱的馱,抬的抬,接到各自家中……他們的兒子、女婿,踏上了長征路,或者已經犧牲在保衛蘇區的戰斗中了。這些紅軍傷員,就是他們的兒子、女婿。
紅軍到底有什么“魔力”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各部隊在于都河以北地區集結完畢。從17日晚開始至20日晚,中央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余人,從于都縣城的多個渡口先后渡過于都河,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征途,開始了著名的長征。
于都河沿岸群眾卸掉自家門板,甚至拆掉給老人準備的棺木,協助紅軍在近70華里的河段上,僅用不到4天時間,就突擊架起5座臨時浮橋。為了不被敵人的偵察機發現,軍民們每天下午4時開始架橋,晚上8時架通供部隊過河,次日凌晨再拆除,不留任何痕跡。5個渡口的浮橋反復拆搭足有15次之多,堪稱奇跡!
今天,讀這些史料,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當年的蘇區群眾,為了支持紅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處貧瘠之地,卻竭盡財力支撐紅軍前線作戰,“最后一碗米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甚至送子送婿參軍。紅軍,中國共產黨,到底有什么“魔力”?
這個答案,可以很長很長,但也可以一言以蔽之:紅軍,中國共產黨,視革命理想大于天,要為中國人創造一個新中國。
歷史讓我們充滿自信
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1949年8月23日,第四野戰軍解放瑞金。
2018年7月29日,瑞金市正式脫貧摘帽,退出貧困市序列。
2019年5月7日,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
因為今天,歷史回溯如此生動。因為歷史,今天我們充滿自信。
(摘自《世道人心》 關山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