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麗
讀書是個人生命成長的內在需要,對教師,閱讀就是發展;對學生,閱讀就是成長;對學校,培養真正的讀者是“育人”的一個要素,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通知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推動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基于此,為了真正將這一指導思想落地,筆者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評價改革”,嘗試用閱讀引領教師發展,用閱讀激發學生興趣,用文字喚醒孩子心靈。
破冰閱讀,啟航閱讀
新時代教育評價要求教師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日常工作繁忙,往往沒有時間讀書。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學校開啟了閱讀破冰行動。
為了引領教師讀書,學校情智語文工作室首先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推薦給工作室成員,要求教師每天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閱讀書籍并做好筆記,結合日常生活寫出自己的感悟,并在內部網站與其他教師共同分享。全校教師共同關注、點評,激發了教師的閱讀熱情,同時也帶動工作室成員一起閱讀,慢慢向外輻射,爭取讓更多的教師參與進來。教師們在讀書中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他們更加懂得如何愛孩子,學會用多把尺子評價孩子,讓每個孩子都快樂地成長!
雁陣工程,引航讀書
《方案》指出: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有效的評價機制將會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為此,學校引進“積分制”管理,讓萬能積分引爆學生的讀書熱情。對此,情智語文工作室打造雁陣工程,不僅讓教師一起讀書,更帶動學生共讀共賞,共同營造讀書氛圍。通過每日課前閱讀分享加分、閱讀一定數量的書籍加分等方法,孩子們的讀書熱情空前高漲。
此外,工作室率先開啟了整本書閱讀,師生同讀共分享,達到作者、教師、學生三方思想共鳴的效果,整本書閱讀帶來的不僅是書本本身的精彩,閱讀過程中往往有額外的收獲。例如,孩子們共讀《青島的海灘》,每日任務驅動,完成任務加一分,超額完成任務加兩分,每集滿十分則有機會獲得一項獎勵,那就是我周末帶他們到一處青島的景點,領略青島美好的風景或者品嘗青島的美味。孩子們為了獲得獎勵,認真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還利用周末時間走出去,尋找青島的風景,邊讀邊領略青島的每個景點,在讀中看,在看中悟,在悟中再讀。一路走來,孩子們領略到家鄉的大好風光,感受到了家鄉的風土人情,品嘗著家鄉的特色美食并了解其中蘊藏的歷史文化,與作者產生共鳴,融入作者的意境,深切體會到了寫作帶給人的美感和對情感的表達起到的作用,更加熱愛家鄉,熱愛寫作,愛上閱讀。共讀活動中,之前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愛上了讀書,愛上了語文,愛上了生活。
激勵評價,遠航前行
新時代教育評價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尺子來評價學生,激勵學生找到自信,使他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為了讓學生分享讀書的喜悅和收獲,學會表達,情智語文工作室倡導語文課堂“美文推薦”“晨誦晚講”“紙媒傳情”等活動,讓學生大膽“說出來”。
“美文推薦”:每天語文課前五分鐘,一位學生上臺有感情地朗讀一篇自己讀過的美文,并說出推薦理由,臺下的學生對他(她)的朗讀進行點評,在互動中彼此增長知識,鍛煉表達能力。
“晨誦晚講”:“晨誦”,每日學生入座即讀,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美文,或國學、或文言、或散文等;“晚講”,每日放學前十分鐘,各班有三位學生上臺脫稿演講,涉及誠信、責任、理想等多樣主題,可長可短。剛開始演講人會感到十分害羞、放不開,演講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孩子們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現在都爭先恐后地跑上臺,引經據典、慷慨激昂、自信地大聲演講,絲毫不怯場。演講給孩子們,特別是給平時學習困難的孩子帶來自信,也使得他們更加喜歡閱讀。
“紙媒傳情”:口頭表達和紙面文字表達是兩種不同的交流方式,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我在教育實踐中一直奉行“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多次嘗試用文字對話,與孩子們進行思想的溝通。
陶行知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走到心靈的深處”。溫潤型閱讀,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引領生活;激勵性評價,讓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去觀察,去發現,去放大,去肯定孩子們身上的優點,從而改變人生。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