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然
幼兒泥塑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美,而且還可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泥塑活動是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且有意義的活動。
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
與幼兒共同商討設置專門的泥塑區域 開學初,我與幼兒共同商討泥塑區設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方便取放材料,什么位置方便展示作品等,鼓勵又讓他們積極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此外,我還向幼兒展示了教師的泥塑作品,并啟發幼兒思考可以怎樣利用這些作品。幼兒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可以把它們擺在窗臺上。”“可以展示在電視墻的展臺上。”……最終,幼兒共同決定將泥塑區設置在窗臺邊,一是光線較好;二是幼兒的作品方便展示;三是在這里可以為教師的泥塑作品單獨創設泥塑區的主題墻飾。在討論和布置的過程中,幼兒捏泥的熱情被大大激發了。
提供豐富的區域材料,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為了滿足幼兒的創作需要,我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為他們提供了不同顏色和質地的彩泥、橡皮泥和各種輔助材料,如塑料刀、小棍、小棒、牙簽、貝殼等,并分門別類地擺放,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這樣不僅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表現需要,還有利于幼兒在探索中獨立獲得學習經驗。此外,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我們又為幼兒提供了各類瓶子。孩子們很喜歡在瓶子上進行泥塑,但他們發現用漂亮的超輕黏土在瓶子上制作泥塑,超輕黏土干了以后會從瓶子上脫落下來。于是他們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在了解了各種泥的特性之后,嘗試用橡皮泥進行制作。最終,孩子們制作的一個個“工藝花瓶”擺在了電視墻的展臺上,孩子們不僅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還在探索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采取適宜的指導方法
開學初,孩子們在泥塑區捏了各種恐龍,有三角龍、翼龍、霸王龍等。于是,我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在圖書區為他們提供了關于恐龍的各種圖書,在美工區提供了關于恐龍的各種圖片,幫助幼兒了解恐龍的種類以及外部特征。以前大多是女孩喜歡參與泥塑活動,但在投放恐龍的圖片和圖書后,班中很多男孩自發開展了恐龍主題的泥塑活動,泥塑區真正“活”了起來。
在孩子們的捏泥熱情被點燃后,為了提高幼兒的捏泥水平,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真實的形象。例如,在開展以“春天”為主題的泥塑活動中,我帶領幼兒在幼兒園里尋找春天,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感知春天,這是通過圖片很難感知和體驗到的。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真實事物進行創作,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還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獲得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我還為幼兒提供真實的小動物,供幼兒觀察其動態。例如,在開展以“春天”為主題的泥塑活動中,我發現幼兒捏出的池塘里的小魚都是一個樣子——書中的小魚形象。于是,為了讓幼兒能夠進行更好地進行觀察,我為幼兒提供了真實的小魚,引導他們從小魚的各個部分及細節著手,觀察小魚活動時魚鰭及尾巴的擺動情況。由于有了充分的觀察,再進行泥塑創作時,幼兒捏起來也得心應手,有的捏小魚的吃食姿態,有的捏小魚的游泳姿態,還有的捏了小魚在水里游玩的姿態,非常生動有趣。
創設寬松愉悅的氛圍
在泥塑活動中,我從不束縛幼兒的想法,也不干涉他們的創作和主題商討。例如,有一段時間班里的男孩子們對“植物大戰僵尸”特別著迷,甚至戶外也在玩“植物大戰僵尸”的游戲。有一天,我發現很多男孩子在泥塑區或用彩紙制作綠草,或制作僵尸,或制作豌豆射手、地刺、玉米加農炮、櫻桃炸彈、冰西瓜等游戲里的角色。借此機會,我又為幼兒準備了很多“植物大戰僵尸”中各個角色的圖片及圖書支持幼兒的游戲。我還利用業余時間不斷豐富自己的游戲“知識”,這樣便可以和幼兒玩到一起、“打”成一片了。
通過開展泥塑活動,幼兒培養了分享、分工、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還提高了創造力。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新城東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