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琦
學習《弟子規》,提高幼兒詞匯量
幼兒園是在玩中學,在一日生活中自然習得知識的過程。《弟子規》正是幼兒的啟蒙教育,里面講述的全是良好的品德,最適合幼兒學習。但是如果只用教育教學活動來講解《弟子規》是不行的,所以怎么讓幼兒自然習得知識才是重中之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所以我們選用了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句子作為重點教育,為幼兒創造了更多聽、讀的機會,通過過渡環節播放音頻的方式讓幼兒獲取知識,而不是靠傳統的死記硬背。還有我們會經常舉辦《弟子規》的比賽,讓幼兒參加,比如說讓幼兒通過創編《弟子規》的舞蹈動作,編成一個舞蹈,讓幼兒邊唱邊跳,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弟子規》的教學活動,既不會讓幼兒感到枯燥,還可以讓幼兒學習到《弟子規》里面的詞句。
通過《弟子規》學習,幼兒積累了各種經驗,但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怎樣才能讓幼兒自主掌握更多的知識,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在大班的開學初,我們便組織了一次成語代替符號的小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屬于自己的小柜子,而每個幼兒的柜子都有屬于自己的記號,以前我們的幼兒都是在柜子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而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用成語來代替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成語,了解其意,還可以知道了解小朋友的成語,從而增加了成語知識的儲備。
多種方式誦讀,提高幼兒表達能力
游戲中體驗誦讀古詩的快樂 幼兒們特別喜歡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為了讓幼兒喜歡誦讀古詩,我們改編了“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讓幼兒邊說古詩邊向前走,當一首古詩說完就開始抓小朋友,被抓到的小朋友就要背一首古詩。這個游戲寓教于樂,幼兒們百玩不厭,大班的自主游戲能力已經很強了,學習能力同樣很強,他們一邊誦讀古詩,一邊游戲,這樣不但提高了幼兒對于誦讀古詩的興趣,還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欲望。
古詩接龍體驗誦讀古詩的快樂 幼兒們不但喜歡在戶外做游戲時誦讀古詩,也喜歡在過渡環節誦讀古詩,每天中午的餐后散步環節,都是幼兒們最喜歡的誦讀時刻,幼兒們一開始由老師帶著讀,老師說出古詩的題目及作者,幼兒們誦讀出古詩的內容。就是這樣通過兩個月的誦讀,幼兒就已經掌握了許多的古詩。漸漸地,我們老師開始放手,并以幼兒為主體,由幼兒自己選擇要背誦的古詩,然后由先出來的小朋友帶領大家背誦古詩,再一個接一個地誦讀不同的古詩,就好像古詩接龍一樣,此舉不僅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還鞏固了幼兒的經驗積累,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在快樂中成長,同時為幼兒以后升入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擊樂中體驗誦讀古詩的快樂 幼兒們通過以上兩個誦讀的策略,已經掌握了許多的古詩,慢慢地,幼兒們不再滿足單純地誦讀古詩,我們開始給幼兒加大誦讀的難度,讓幼兒邊打樂器,邊誦讀古詩。開始時,幼兒們會出現記不住古詩的內容、有的打錯樂器、幾個小朋友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樂器突然掉了等現象,但是這并不妨礙幼兒的興趣,幼兒們喜歡用打擊樂來誦讀古詩,一段時間后,幼兒們之間開始配合默契,喜歡上誦讀古詩。
營造環境氛圍,增加幼兒閱讀量
學習氛圍與教學環境同樣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開展中也要注重環境氛圍的營造。具體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打造班級墻壁文化,讓其在誦讀活動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積極作用,內容簡短易于閱讀,寓意卻又豐富深刻,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去閱讀、去思考。
其次,開展“我的成語名片”的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幼兒們和家長一起去制作自己的成語名片,在通過每天的過渡環節,讓幼兒們講述自己的成語故事,不僅能幫助幼兒積少成多完成詩詞文化的積累,同時還有助于幼兒們提前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班級內添置《成語故事大全》等書籍,增加大班幼兒的閱讀量,為以后幼兒們的寫作打下基礎。
豐富閱讀形式,提高幼兒自主性
幼兒們可以讀的國學經典內容非常多,是不可能一下子或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就需要一步一步來,究竟怎么帶他們讀呢?首先要得到時間的保證。每天過渡環節十分鐘讀經典,其中拿出五分鐘復習前一天的內容,幼兒們已經升入了大班,需要提高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帶著幼兒去復習以前誦讀過的古詩,再用五分鐘讓幼兒誦讀新內容。當然也可以讓幼兒們每人都提前準備一首新的古詩,讓幼兒自己先去誦讀,再以當小老師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興趣。此舉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性,還讓幼兒習得了更多的國學經典內容。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練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好素材。在反復誦讀中,幼兒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他們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經典浸潤人生,書香伴我成長。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為幼兒帶來一片生機。國學經典猶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滋養了幼兒幼小的心靈,為其一生打下了幸福的根基。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新城嘉園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