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丹
美術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迅速發展。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它引發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繪畫中發現幼兒的創造潛能
在寫生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大班幼兒具備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與分析能力,通過寫生課可以幫助幼兒豐富感官經驗,將所觀察的事物用非語言的方式進行記錄,幼兒也可以體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能引導幼兒根據自身想法進行背景的添畫,那么每一個幼兒就會創作出截然不同的畫面。
教師的指導語言要有啟發性 啟發式教學可以打開幼兒的思路,激活幼兒的創造潛能,使幼兒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思維的意識與畫面相結合。教師應運用生動的語言讓幼兒感到美術創作不是枯燥無味的想象,而是積極活躍的思考。教師的語言生動,比喻貼切,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寬幼兒的思路,能夠啟發幼兒的思考和豐富的想象,并通過聯想思維產生出屬于自己的構思。
與幼兒一起體驗創造的樂趣
羅丹曾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好的眼睛。”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適用于幼兒去創造。但是幼兒缺少發現,因此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善于引導幼兒發現周圍可利用的材料,而且要為幼兒提供不同材料的半成品和原始材料,經幼兒的雙手進行再研究與創造,幼兒對實物的擺弄、操作,可以使幼兒感知到材料的可變性。
研究的分析與結果
幼兒的創造離不開教師的啟發與引導 幼兒的創造離不開教師的探究與引導,教師生動的思維模式可以直接影響幼兒對事物的發現與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經常性地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用這些奇特的問題去激活每個幼兒的創造想象。
通過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在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過程中,我們應拋開以往的教學模式,將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帶給幼兒,大膽地嘗試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已有經驗來表現不同事物,幼兒在操作上有了新的嘗試,在思維上才會有新的突破。這樣在美術方面產生的想法經過幼兒大腦的加工,最終實現美術教育中幼兒的創造性的發展。
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認知經驗 幼兒因受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的制約,對事物缺乏感知、理解,表現能力也較差。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見多識廣,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培養審美能力。
培養幼兒感知事物的美 幼兒對事物感知和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事物屬于直接感知,沒有敏銳感受美好能力的幼兒就較難獲得體驗和內在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對色彩明快、自己熟悉的事物較有興趣的特點,選擇適合幼兒的事物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研究,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感知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如何在感知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為應多鼓勵幼兒發表自己對事物的認識、理解,教師應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地與幼兒交流、討論。教師還應鼓勵幼兒多提問,不僅會向教師提問,還可以幼兒之間互相提問,激發幼兒對問題主動探索,并且給予表現和交流的機會。
操作表現階段的指導
提供豐富的創作材料 幼兒活動材料豐富、可行、實效,才能滿足幼兒的使用和需要,并能刺激幼兒操作欲望。繪畫創作總是一張紙、一支筆,較難激起幼兒創作表現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多種利于幼兒繪畫創作的材料。但是,應注意不是材料、工具越多越好,因為會使幼兒眼花繚亂、無從下手,應根據內容提供可促進繪畫創作的材料。
讓幼兒學習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幼兒對著一大堆工具和材料,卻不懂如何運用,無法把所想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教會幼兒使用工具和材料。
鼓勵幼兒創造性表現作品 教師的態度對幼兒是否能創造性地表現作品是很重要的。教師對有創造性的美術作品流露出有興趣、欣賞、贊嘆的態度會激發幼兒進行創造性表現作品的欲望和信心。因此,教師不應以評價成人作品的眼光去審視幼兒作品,因為每幅畫都是幼兒情感的表現。更不應鼓勵幼兒模仿和臨摹,雖然模仿和臨摹能使幼兒掌握繪畫技能技巧,但對幼兒繪畫的創造力、想象力都起消極作用。
采用“游戲式教學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教師將美術教學活動融入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其在美術活動中盡情地創造提供了前提條件。游戲中有趣的情節,能夠有效幫助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滿足隨意遐想的可能。
巧用范例,激發幼兒的創造動機 現在有很多老師都在避諱“示范”這個讓人敏感的用詞,更有甚者談其色變,其實適當的示范是必要的。示范的價值在于“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只要把握尺度和方法,巧妙運用各種示范,示范就是一個階梯,孩子們可以順著這個階梯越爬越高。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教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