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晶 潘平 王春懿
【摘要】融媒體中心打破了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使不同媒體之間的壁壘不復存在,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產業的整合與發展,其內部的結構也得到了重組與升級。這種整合互動的傳播,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貼近民眾,使之通俗化、平民化和易趣化,拉近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融媒體的異軍突起和發展態勢必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給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經濟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4.005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信息化建設發展在城市與鄉村、城市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的不均衡則是當前社會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體現。基于此,“在地化”優勢明顯,集信息搜集、處理和傳播于一體的縣級融媒體中心,承載了我國基層信息援助、信息減貧等縣域社會治理體系職能中的多重期待。
沈陽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遼寧中部,位于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東北亞的地理中心,是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沈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是“一帶一路”倡議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筆者在多方面了解沈陽下轄三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情況后,深入思考縣級融媒體中心助推地方綜合治理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并開展了媒體融合對地方經濟發展助力的對策性研究。沈陽市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從掛牌起,立足縣域實際,依托沈陽中心城市的優勢,構建本地框架,聚焦百姓急難,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媒體矩陣,深入挖掘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的內在聯系,致力多角度、多平臺、多功能具有疊加效應的融媒體模式,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縣級經濟發展、多平臺互聯共享、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方面均進行了有益嘗試。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定位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信息的傳播只有廣播、電視、報紙、期刊這些傳統的傳播渠道,由于渠道的有限性,廣告投放的途徑也是有限的,對經濟盤活的能力也具有相對性;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渠道發生了巨大改變,互聯網成為受眾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媒體不再是受眾獲取信息的唯一手段。怎樣更好地引導和服務群眾,繼續發揮傳統媒體在自身時代發揮的引領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信息爆炸所造成的信息接收者對當今媒體和媒介環境的信任危機,這是當代媒體人應積極思考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國家現有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類權威媒體的大平臺下,是比較基層的媒體組織架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承載著有效推進媒體融合與切實優化基層社會治理的多重目標。在相應的建設實踐中,逐漸構建出一個以信息效能為核心,集成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功能的復合型能量空間。而構建這個能量空間的既有外在的媒體業務融合,也有內在的價值影響延伸。目前,在媒體業務融合方面已經使其成為縣域信息傳播、政務服務和輿論引導的重要節點;而在價值影響延伸方面,其通過信息服務成效,取得了信息資源生產者和需求者的雙重信任,并且其在核心價值的塑造上是以社會治理為指向的,通過相關政策賦予的人才培養、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等,為其對縣域社會治理注入了重要的價值影響能量。
二、縣級融媒體與基層治理的內在聯系
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縣級政權是國家政權的基礎,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新時代治國理政新舉措、基層治理的新推手。融入基層智慧治理能力建設,會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一)構建媒體合力,從政策扶持到信息效能的實現
針對鄉村地區信息接入的前端設施配置和有效信息可及性問題,應構建媒體合力,進一步優化縣級融媒體中心信息支援的整體布局。縣級融媒體中心本身具有媒體合力的天然優勢,通過“自律性”能夠有效把控相關信息生產和通信服務企業的信息行為。而構建合力的另一關鍵因素則在于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有在政策扶持下形成政府合理引導、縣級融媒體中心協調把控、相關企業主動推進的積極局面,才能夠提高貧困地區的前置信息生產質量與信息接入效率,并以此提高鄉村百姓的信息可及性,促成信息效能的實現,最終打破信息生產端的城鄉分化,縮小城鄉信息鴻溝。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自律性”是實現其社會治理職能的重要基礎。如果說自媒體是以“多”和“散”如繁星般覆蓋網絡信息傳播空間的,那么縣級融媒體中心便是以“聚”而“精”將各級媒體合力迸發,有一定層次的、呈輻射狀的合圍網絡信息傳播空間。
(二)重構實踐范式,隨時掌握輿論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縣級融媒體既是宣傳思想文化體系的“媒介末梢”,也是能夠觸及和抓取信息貧困版圖上面積最大區域的根莖。也正因為縣級融媒體本身的“在地性”“綜合性”和“自律性”特點,使其能夠與基層治理全方位匹配。
由于當今信息生產的市場化與知識化傾向,縣級融媒體中心對貧困地區的信息援助,不能只局限于高質量信息設備和信息內容的打造上。應以社會治理職能為動能,重塑信息核心價值,進而利用其綜合性特質重構信息生產與傳播的實踐范式,達到信息內容與信息傳播的雙重價值擴展。以加強鄉村百姓對信息使用的意識與技能,拓展其信息應用的深度。
(三)推動正面宣傳力量在網上發聲,振興縣域經濟
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向網上聚集,縣級融媒體中心像一個在信息交互上貫通上下的水利樞紐,它的“在地性”反映出其應具有極強的“抓地力”,在信息輸轉的同時對信息接收者有一定的凝聚力。而這種“抓地力”正能夠對應鄉村百姓所急需的信息權威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信息爆炸所造成的信息接收者對當今媒體和媒介環境的信任危機,他們相信縣級融媒體中心有能力在信息生產和接入環節將虛假信息過濾,彌補鄉村百姓在有效信息分辨能力上的欠缺,降低其在信息使用上的風險。同時,更多蘊含積極價值的本地化信息讓其切實增強了地方文化和地方身份的認同感。只有貼近受眾實際,融媒體才能更有生命力。
三、融媒體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撬動作用
2018年,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馬云在世界VR產業大會上表示,離開實體經濟的虛擬現實沒有未來,而離開互聯網的實體經濟也沒有未來。經濟學家也論證,以文化傳媒業或者以第三產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和信息產業越是發達繁榮的地方,其經濟的發達程度越高、經濟增長速度越快。
網民增長的主體由青年群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群體轉化的趨勢日趨明顯。未成年人、“銀發”老人群體陸續“觸網”,構成了多元、龐大的數字社會。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占網民整體的31.3%,城鎮網民規模為6.80億,占網民整體的68.7%。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9.8%,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5.9%。非網民群體無法接入網絡,在出行、消費、就醫、辦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時,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從以上數據來看,城鎮地區網絡普及大幅提升,農民也使用電腦、手機上網,了解各類融媒體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融媒體中心打破了媒體之間的界限,不同媒體之間的壁壘不復存在,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產業的整合與發展,其內部的結構也得到了重組與升級。這種整合互動的傳播,以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貼近民眾,使之通俗化、平民化和易趣化,拉近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融媒體的異軍突起和發展態勢必將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給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從2000年初通過電腦端開展秀場直播開始,經過20年的發展,利用網絡平臺撬動經濟杠桿發展得如火如荼,直播內容更是滲透到電商、體育、財經、教育、社交、音樂等各個領域。人們的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已經逐漸向線下線上融合方向發展。資本總是在追逐利益,并且追逐它最低的生產成本。各種新媒體下的直播帶貨具有真實、易擴散、能互動、能分享、變現快、生動有趣等特點,迅速助推著經濟的發展,當然也出現了一些發展中的亂象。基于此,今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為網絡直播營銷戴上“緊箍咒”,以此規范市場發展。那么,作為官方媒體代表的縣級融媒體更要積極參與到這場顛覆性的革命中來,擴散自身的價值影響,構建風清氣正的網絡營商環境,引領消費的時尚,最終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
遼寧是農業大省,而農副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沈陽下轄的三縣如何實現農產品供需的更好銜接,成為農民與消費者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基點。縣級融媒體利用地方的政策支持,徹底轉變傳統的工作思路,轉變自身的角色和身份,依托融媒體中心這一平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策劃各種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發布會,匯聚地方各大媒體打組合拳,極大地提升了城鎮鄉村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了更多本地特色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融媒體中心還可以利用平臺優勢,為各大鄉鎮辦企業、村辦企業、農民聯營的合作企業、其他形式的合作企業和個體企業策劃大型商務活動。地方經濟與融媒體中心的無縫對接,進一步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助推服務。
四、融媒體服務民生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充分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綜合性特質,一般在“政務服務+信息傳播”范式基礎上會開發多種應用類型板塊,以豐富鄉村百姓的信息接收渠道,滿足其在日益富足的生活中對信息使用的需求。同時,有效利用其“在地性”的“抓地力”和輿論引導的權威性,開發針對本地居民的教育、教學等公共服務類應用。這些應用大抵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鄉村百姓信息使用意愿和能力的應用;另一部分則是針對信息行為素質的應用。這些應用可以在提高鄉村百姓信息使用能力的同時,加強自身平臺的核心價值影響力,既達到了信息價值的擴容,又縮小了城鄉居民在信息使用意愿和能力上的差距,從而縮小了城鄉信息鴻溝。
尤其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大多反應迅速,打響了掌上“防疫戰”,對穩定民心、打好疫情攻堅戰,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有的融媒體中心根據受眾愛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實際狀況,在抖音、快手等多平臺進行直播,既豐富了鄉村百姓生活、助力重點工作,又展示了新時代農村風貌,用靈活多變的形式為地方的旅游業、農業產業等縣域經濟做好線上推廣,讓人民群眾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互聯網的助力。
五、總結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縣及融媒體中心一般還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突出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是縣域信息傳播的主流陣地,是縣域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途徑。因此,希望各大融媒體中心都能立足本土,深耕細作,不斷創新,大膽嘗試,助力鄉村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信息爆炸也稱為“信息泛濫”,由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在其著作《數字化生存》中提出,指網絡時代信息量增長的速度遠比人類理解的速度要快,為人民迅速而準確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形成一定的阻礙。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1-02-03)[2021-07-2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