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田
【摘要】文章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的價值,從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關系展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并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來回答兩者間的關系問題。接著論述了要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因。文章的主體部分講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包含四個方面的價值,同時也深刻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也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除了探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外,也探討了其對我國政策制度的影響,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可以借鑒的經驗。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一步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
中圖分類號:X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4.019
一、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概念的解釋
生態一詞起源于古希臘,意思是指家或者我們生活的環境,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們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它的含義很廣泛,并且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正如我們對民生問題描述的那樣“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那么生態文明建設也屬于民生問題,它關系到人類生存,更關系到全世界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亟須關注的。這個問題和其他問題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產生的價值是有利于千秋萬代的,是一個非常龐大、系統的工程,這也是現在很多學者正在不斷研究的內容。我們都知道,正確的決策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而我們所堅持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和我國具體國情的有機結合,因此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它既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又有深厚而系統的哲學基礎,蘊含著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生態智慧,并有著重要的升華與發展。
價值一詞的含義有很多,在政治經濟學中是指體現在商品中的社會勞動。價值量的大小取決生產這一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另外一層含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指積極的作用,即對某一事物具有促進、推動的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對我國生態建設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產生積極作用。
二、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權衡
為什么我要先從經濟角度來探討生態的問題呢?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任何事物我們在說有沒有利、有沒有益、有沒有用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和經濟掛鉤,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是因為經濟本來就占據根本地位,它背后有深層次的歷史淵源,這里我們不做過多探討,因此生態建設的價值也和經濟價值有著密切關系;其次,在國內外歷史上,如何平衡經濟和生態的關系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我們還要不斷研究;最后,經濟價值在當前短期內就能快速顯現出來,而生態價值是在長期歷史檢驗中才會使人類受益,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產生的作用同樣重要。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來看,20世紀60年代蕾切爾·卡森(RachelCarson)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就表明,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要以一種整體生態主義思想來看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馬克思認為的事物之間存在聯系,這種聯系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從理性經濟人向理性生態人的轉變來看,經濟和生態之間看似存在一種矛盾,實際卻不是這樣的。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來解釋,這種表面上的矛盾其實不具有對抗性,有矛盾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生態治理好了,并不會使經濟增長放緩,反而能帶動經濟的發展,并促進經濟及其他各方面的發展。例如,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第二產業傳統模式光靠“羊煤土氣”來帶動全區經濟,已不足以支撐其在全國創造出的經濟總量。非但如此,本來具有的環境優勢——藍天白云,也與日俱下,出現了霧霾天氣、沙塵暴入侵等環境污染,這對內蒙古自治區今后幾十年的發展是不利的。
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習總書記的明智之舉給我們做出了回答。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自治區時表示,一方面要繼續組織實施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搞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工程建設;另一方面還是要積極探索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不僅如此,在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政策保障給了全區人民莫大的信心,經濟支持使我們對環境治理鉚足了干勁兒。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變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變化說明了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因此,人民對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更藍的天、更清的水和更清新的空氣等。現在提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過去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治理污染、恢復生態不同,是探索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科學發展的道路。
另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輸出也不無關系,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近日央視新聞點評對網絡上一名博主進行了一番肯定,她拍的幾百個短視頻上傳到網絡,引發了很多關注,擁有幾千萬的粉絲量,甚至傳播到了國外的多個國家,影響力不容小覷,這是一種很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方式。她的視頻的主要內容是拍攝中國傳統鄉村的生活方式,這也在網上引發輿論,有人認為她拍的美好鄉村的圖景并不真實,我國某些地區的農村條件差,生活相對落后,與之大相徑庭,并不能代表我國農村的真正生活。但這其實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不僅要建設城市,更要建設鄉村;不但要建設美麗中國,還要打造美麗鄉村。向外國友人展示我國農村美好的一面并沒有錯,這既體現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擁有的辛勤勞動的美好品質,也是讓我國現在的快速發展和以前相對落后的局面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證明了我國的實力在不斷增強。同時,這一現象也向國內民眾做出了一個示范效應,鼓勵大家以多種方式來進行文化輸出。視頻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它給在城市奮斗的人一種對寧靜鄉村生活的向往,讓他們有逃離大城市喧囂的沖動。而我國就是要從生態文明建設入手,來打造人民美好的生活環境。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體現
(一)理論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首先要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并且和各個省份、地區的自然狀況相貼合,北方治山、南方治水,只有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的自然環境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才能卓有成效。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矛盾的方法論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縱觀我國的發展,黨和國家一直在遵循著我國的問題自己解決的思路,帶領著國家和人民快速發展,并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單純的粘貼復制,只能走老路,最后陷入死循環,這樣的發展方式并不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說,發展是一個不斷前進上升的趨勢,是螺旋式的上升,要總結前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才能更好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詮釋。因此,我們既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又要突出重點部分,這說明生態和經濟之間的關系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需要兩手抓——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生態,很好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兩者都要兼顧的思想。如今把生態文明建設也放到國家戰略層面,說明它的地位在不斷提升,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二)實踐價值
馬克思主義除了在思想理論方面對實踐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更重要的是將其轉化成一種行動。馬克思主義和其他思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僅可以用來解釋世界、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能改變世界。恩格斯在研究天體、地球、生物、人類的基礎上,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書中提出深刻論證——“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揭示了人類起源。我國人民在勞動的過程中也十分注重工作環境、居住環境等,這些都和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密切相關。行動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尤為重要。因此,中央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關于生態文明方面,提出了要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實行生態環境損失責任終生追究制等。
(三)永續發展的價值
在人類歷史上,創造當前的價值自然是十分有用,但更偉大的是能創造出永續發展的價值,生態文明建設便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工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工廠重大污染物得到了基本的控制,空氣質量慢慢變好了,不再有刺鼻的化工味道;霧霾天數減少了;河流變得清澈了;肉眼可見的藍天白云綠草地。這些都是創造當前價值的表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永續發展的價值,其價值不止于眼前,更在于造福子孫后代。讓子孫后代不被環境污染所困擾,感受到最藍的天、最綠的草、最清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人類基本的生存條件不在于有多少房子、車子等有形財產,而在于無形卻必須擁有的生態文明,在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這是子孫后代一輩子都用不完的財富。
(四)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雖然現在還處于初級階段,處于摸索當中,但是也已經形成了國家發展的獨特的成功經驗,其他想謀求自身發展的國家可以從中學習借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西方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投入了不少的財力、物力,并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嫁這種危機,將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產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我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考慮到我國國內,更是從全人類的角度來思考的共同對策,這一點也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加入,獲得了世界各國的支持和贊賞。當然各國也看到了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前幾年國際上在談論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人類將會何去何從,人類行為影響到自然天氣的變化,確實讓生活在地球上各個國家的人都心有余悸。這種可能出現的災難不可能用經濟、科技來改變,唯一能改變這種情況的只有人類自己。因此,我們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出改變,使地球環境變得更好。
五、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性,無論是從國內外的大環境來說,還是從我國現在發展的需求、人民的訴求來說,都要進行這個偉大的工程。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的價值很重要,它不僅影響到我國國內,還有其他國家的發展,甚至是全人類的生存。這是從我國的視角出發來研究生態文明問題,為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卡森.寂靜的春天[M].馬紹博,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4]尤西虎,方世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四維透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9,3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