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為提高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雙減”背景下,作業減少了,甚至不布置了,課外的文化課補習和培訓取消了,孩子的學習陣地全都回歸課堂,課堂效率的高低變得尤為重要。決定課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專注程度是最重要的一點。專注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智力發展。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學習的方法。”每個孩子都渴望走向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到達成功的終點。能夠到達終點的成功者,并沒有什么比別的孩子格外優越的條件,有研究人員曾經對一些世界頂尖學府的優秀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他們在談起獲得成功原因時,他們都深有體會地說,成功的關鍵就是無論學習還是做事,都能保持專注力的高度集中。現代教育學的研究也進一步表明:造成小學生學習成績差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小學生專注力水平的高低。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創設更多的條件、運用更好的方法使小學生的專注力集中起來,從而為小學生的成長更好的服務。現以小學語文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上課的專注力。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貼近孩子年齡特點
學習中總是有一些枯燥無味的內容,在教學這些知時,有賴于教師用新穎的方法,把枯燥乏味的東西變為津津有味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喜愛的活動。在游戲中可以訓練孩子注意力,激發孩子興趣,使孩子心情愉快,讓他們在活動中求知。如在教學低年級生字時,我經常設計各種形式的游戲來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走迷宮、摘蘋果、放飛氣球、生字快閃……每當做這些游戲的時候,同學們的注意力都特別集中。
二、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符合學生發展規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從而激起求知、探索等學習意愿。若教學內容過深,使小學生畏而卻步,打擊學習積極性;若學習內容過淺,唾手可得,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要從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要讓教學走在小學生發展的前面,注意深淺得當。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學科知識挖掘興趣,吸引學生專注課堂
孩子對感興趣的東西會保持持久的專注力。如果人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能保持持久,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活動本身對人們的吸引力不大。比如孩子在學習中不專注,不愛學習,記性不好,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對于他們的吸引力不大造成的。而這就需要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某一學科學得好,往往是因為對該學科特別感興趣。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特點,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掘學科知識中那些使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如在教《荷葉圓圓》這課時,我把代表四季的景物草芽、荷葉、谷穗、雪人,都制作成圖片,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著草芽的圖片認識了“尖”,結合者谷穗的圖片認識了“彎”,還讓同學們自己把圖片貼在黑板上,并設計情景,模仿青蛙和荷葉、雪人和小朋友會說些什么,以此來帶動課堂氣氛。同學們對這些內容都非常感興趣,注意力自然集中,學習效果也就好了。
四、把握課堂最佳時間,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
對兒童的研究表明:5到6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鐘,7到10歲兒童連續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10到12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鐘。所以教師要組織好教學過程,利用好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才可以保證課堂效率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低年級語文時,把有點枯燥的生字教學放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前15分鐘,后面的時間,我安排一些可以隨文識的字,把識字與與學生感興趣的課文內容結合起來,中間還穿插各種游戲、討論等活動環節,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把握住了課堂的最佳教學時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五、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排除無關因素干擾
學生的專注力是可以訓練和培養的,低年級學生可以從培養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開始。如上課前,除了文具盒、課本、練習本之外,其他東西通通都撤掉,讓桌面干干凈凈,清清爽爽。以免繁雜的物品干擾學生的學習,使他注意力不集中。加強口令訓練,形成條件反射,以便瞬間集中注意力。低年級學生紀律意識較差,往往很難在上課鈴聲響起的一瞬間,馬上安靜進入準備學習的狀態。這時如果有一個讓他們形成了條件反射的口令,那效果會大為不同。那些在學前班就已經形成的可以直接照搬來用,有些則需要教師通過多次訓練而形成。例如:老師說:“請安靜”學生答:“就安靜”;老師說:“腳踏地”學生答:“手放平”。跟著老師板書時老師說:“小小手” 學生說:“伸出來”等等,一句簡單的口令往往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收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良好的注意力水平需要教師付出努力培養,為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教育教學的主導地位,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生注意力訓練,培養學生克服無關信息干擾的習慣,保持學習興趣。當學習在學生的眼中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時,不需要刻意的付出努力也能將自己的注意保持在學習上,自然實現了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的轉化,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