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鵬飛 李 峰
(1.南昌海關技術中心;2.江西省藝術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藝術陶瓷是指工藝精湛復雜且具有藝術觀賞價值的一類陶瓷,通常其包含了古陶瓷和具有繪畫技藝、雕塑技藝、綜合裝飾技藝的現當代藝術陶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收藏藝術陶瓷,與此同時,藝術陶瓷的高價值也驅使很多不法分子仿制和仿冒,這種行為損害了收藏者的合法權益以及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和創作動力,并對整個藝術品行業造成了極大危害。
我國目前已建立健全了陶瓷質量安全的檢驗檢測標準體系。然而,這些檢測標準只側重于陶瓷產品(含藝術陶瓷)的質量安全和使用性能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藝術陶瓷的仿制和仿冒問題。基于現狀,我國多個行業主管部門以及部分科研機構按照標準化建設的要求,結合行業特點,嘗試建立藝術陶瓷鑒證溯源的各類標準和規范。但如何將傳統的鑒定方法和科技鑒證溯源方法相互融合,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仍然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鑒證溯源是指基于藝術品的材料學唯一性特征(“指紋信息”)的防偽溯源認證與驗證過程。[1]-[3]標準體系則是按標準化統一原理、簡化原理、協調原理和最優化原理等基本原理,指由一定范圍內具有內在聯系的標準組成的科學有機整體,是一幅包括現有的、正在制定的和應于制定的標準的藍圖,是促進一定范圍內的標準組成趨向科學化和合理化的工具,通常用標準體系框架和明細表表達,由多個分體系組成。
標準體系是標準化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鑒證溯源標準體系則是鑒證溯源標準化建設范圍內具有內在聯系的標準組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其分體系主要由鑒證溯源規程類標準、鑒證溯源方法類標準以及鑒證溯源數據庫標準組成。
近年來,我國質量監督部門、文物考古部門以及部分科研機構按照標準化建設的要求,結合行業特點,逐步建立了藝術陶瓷鑒證溯源的各類標準和規范(見表1)。

表1 目前我國已發布的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情況
由上可見,無論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是團體標準,都已經在藝術陶瓷鑒證溯源領域制訂了一定數量的標準,這些成果為開展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目前標準體系建設整體水平仍然還不高,難以適應我國藝術陶瓷市場發展的需要。[4]主要體現在:一是沒有統一的歸口單位來制訂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各行業均從各自角度出發制訂各種類型標準,存在重復建設和互不兼容等問題。二是目前國家標準只有古陶瓷化學組成、年代測定等科技檢測方法類標準,規程類標準相對較少,而用于規范溯源數據格式、存儲、比對的數據庫標準則是空白。同樣,在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中也有類似情況。三是制訂標準的單位主要集中在陶瓷研究相關的科研院所及文物保護單位,缺少應用數理統計、信息化技術等多學科、跨專業的聯合,這導致目前的標準制訂往往集中在科技檢測領域,而人文鑒定標準、數據庫編碼信息標準、保存與保護標準、工藝標準、傳承標準、經濟文化價值評價標準等標準制訂工作則推進緩慢。
以藝術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為契機,統一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歸口單位,組織相關行業協同從框架性思路出發,制定陶瓷鑒證溯源所涉及的基本術語、藝術詞表、標準化指南等方面的標準,以保證這一復雜的標準系統工程建設高效、快速和穩步發展,減少重復建設和互不兼容。根據國內外相關領域標準建設參考模型和鑒證溯源標準體系框架的構建思路,并充分體現和突出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建設中有別于其他行業的特點,建議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按圖所示框架建設。

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框架
按照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框架,在現有的規程類標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此類標準,規范鑒證溯源流程與方法。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數據庫標準目前則是空白,其主要內容應涵蓋:數據格式、業務應用、基礎應用平臺、網絡安全等(見表2)。

表2 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數據庫標準主要內容
為更好、更全面的完善藝術陶瓷標準體系,增加標準體系的適用性、兼容性。組織陶瓷材料學、美術學、考古學、應用數理統計、信息化技術等多學科、跨專業聯合制訂。為保持標準體系的先進性,建議在現有的工作成果基礎上,結合藝術陶瓷鑒證溯源相關研究新成果,動態優化調整現有標準體系。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化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了藝術陶瓷鑒證溯源的各類標準和規范。為更好適應我國藝術陶瓷產業的發展,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現有標準的不足,引入更多學科參與建設一套完整且適用性強的藝術陶瓷鑒證溯源標準體系,并根據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要求,以及技術的創新,動態優化調整標準體系,創新標準實施手段,提高標準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