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又支,劉發英
(1 成都成飛醫院超聲科 四川 成都 610090)
(2 成都成飛醫院普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90)
甲狀腺結節屬于常見甲狀腺疾病,研究[1]證實,多數結節為良性病變,但是也有3 ~5%比例的結節存在惡變的可能。對于惡性病變,需要及時開展手術治療,但是對于良性病變,則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當結節增大影響美觀或者形成較大壓迫力時,則對其進行相應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將全部結節病灶清除,并且保留正常組織,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喉返神經。微波消融術是目前治療甲狀腺結節的主要方法,創傷小,臨床療效好。臨床實踐經驗證實,在為患者提供微波消融術時,術前、術后采用超聲造影技術進行輔助治療,可最大程度消除病變組織。本文探究超聲造影在甲狀腺結節微波消融治療中的應用優勢及價值,報告如下。
從2019 年9 月—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全部甲狀腺結節手術治療患者中選取92 例接受微波消融術的患者,所選患者均滿足疾病診斷及各項操作指征。隨機數表法分組,觀察組納入46 例,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2:34,年齡17 ~53 歲,均值(35.23±3.24)歲。單發結節35例,多發結節11 例,共54 枚結節。對照組納入46 例患者,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6:30,年齡17 ~55 歲,均值(35.45±3.14)歲。單發結節37 例,多發結節9 例,共56 枚結節。所有患者病歷資料準確無誤,上報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核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結節數量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2]
(1)所選患者病歷資料完善;(2)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支持后續隨訪工作;(3)患者符合診斷及微波消融術治療標準;(4)實驗室檢查無嚴重異常指標者;(5)無凝血機制障礙者。
1.2.2 排除標準[3]
(1)合并血液性疾病或器質性病變者;(2)無法定監護人;(3)合并其他嚴重精神障礙或精神類疾??;(4)肝腎、心肺功能及實驗室檢查指標嚴重異常者;(5)無法與醫護人員進行正常交流者;(6)不滿足手術治療指征者。
兩組均接受微波消融術,采用具有淺表臟器聲學造影功能的超聲診斷儀,將探頭頻率設置在4 ~9 MHz 之間,治療過程中超聲醫師配合完成手術。觀察組患者術前進行超聲造影,對結節位置、大小、血流灌注狀況進行分析,并存圖,然后常規消毒鋪巾,對患者進行局麻處理。術中觀察患者結節位置,如果與重要組織和臟器毗鄰,則在超聲引導下,將0.9%氯化鈉注射液注射在結節與組織、臟器之間,形成液體隔離帶(厚度控制在5 mm 左右),為確保治療順利,術中及時補充液體,避免隔離帶消失。嚴格按照微波消融術操作標準為患者開展手術治療,術后待高回聲稍微消退后,為患者行超聲造影,區域內無造影液灌注顯示說明微波消融完全,如發現未被完全滅活的結節,及時進行相應處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超聲配合微波消融術治療,當目標區域無血流信號表現時,結束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結節處理情況,統計結節完全壞死率,做好記錄。與此同時,對兩組患者開展隨訪,對治療第4 周、8 周、10 周時甲狀腺結節消融灶體積進行對比,做好統計學分析。
觀察組治療后通過超聲造影發現16 個結節未被完全滅活,及時對患者進行補充治療,本組所有患者術后未合并嚴重并發癥;對照組治療后常規超聲遺漏8 個結節,兩組結節完全壞死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甲狀腺結節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患者治療前甲狀腺結節體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治療第4 周、8 周、10 周時甲狀腺結節消融灶體積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結節體積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結節體積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均<0.05。
組別 例數 HAMD 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4 周 治療8 周 治療10 周研究組 46 7.89±1.63 6.52±0.12* 5.22±0.23 3.24±0.04*對照組 46 7.95±1.71 7.84±1.35* 6.90±0.87 4.88±0.66*t 0.639 14.236 9.638 15.226 P 0.128 0.000 0.000 0.000
甲狀腺結節發病率比較高,且女性為高發人群,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控制和手術治療方法。微波消融術屬于微創手術技術,手術創傷小,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少,因此可促進恢復,對于女性患者而言,采用微波消融術治療,還具有美觀性,在臨床中有廣泛的應用。
消融技術被廣泛應用在甲狀腺結節患者治療中,該技術高效便捷,且對患者的創傷小,安全性比較高,患者術后恢復快。微波消融治療能夠在短時間內釋放高熱量和高能量物質,直接作用在病變組織上,從而使組織內部溫度升高,凝固組織后促使其發生壞死作用,再由患者自身機體免疫功能進行吸收和吞噬,達到治療效果[4]。在超聲技術的引導下,將消融電極插入到組織內,電極產生熱量后面轉化為熱能,達到凝固組織的作用,并最終利用高溫熱能使組織壞死,可發揮顯著效果。但是,臨床實踐發現,常規超聲輔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一定程度上導致術后疾病復發,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5]。通過超聲造影引導下開展微波消融術,可明確病灶具體位置、大小及分布狀況,發揮輔助處理功能。造影劑進行顯影,往往不會隨血流變化而彌散。術后超聲造影則能夠及時對患者血供區域狀況進行判斷,明確是否完全消融,如果發現未完全滅活組織,及時進行補充處理,可降低甲狀腺結節復發率[6]。
本文對比超聲造影與常規超聲輔助甲狀腺結節微波消融術的效果,結果證實,超聲造影組結節完全壞死率明顯高于常規超聲組,與文獻[7-8]報道結果基本一致,充分說明超聲造影輔助甲狀腺結節患者微波消融治療的臨床優勢。常規超聲是依據血流狀況對結節滅活狀況進行分析,圖像不夠清晰,容易出現遺漏,這也是超聲造影應用效果高于常規超聲技術的原因所在[9]。與此同時,觀察組治療第4 周、8 周、10 周時甲狀腺結節消融灶體積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超聲造影的臨床價值。本次有一定局限,即雖然對兩組患者開展隨訪工作,但是隨訪時間相對較短,無法知曉兩組患者術后一定時間段內疾病復發狀況,應在日后相關研究和分析中適當增加此方面內容,為超聲造影輔助甲狀腺結節手術的總體療效提供更多臨床依據。
綜上所述,在開展甲狀腺結節微波消融術治療時,術前及術后采用超聲造影技術進行輔助治療,可及時發現未被滅活的結節,對其進行相應處理,保證微波消融術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