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東
(新泰市第二人民醫院 山東 新泰 271219)
結直腸癌在臨床上多見于老年患者,根據我國癌癥中心的數據顯示該病是發生率在我國排行第三,且還呈現上升的趨勢,如今對結直腸癌的治療已被社會廣泛關注[1]。目前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有效手段是腹腔鏡聯合腸鏡手術治療,其原理是因為在腹腔鏡下進行結直腸癌切除患者的創傷較小且痛苦較少,腸鏡能提供準確病灶定位,兩者聯合能彌補單純腹腔鏡與腸鏡手術的局限性[2]。研究表明結直腸癌手術切除范圍廣,可以到達治愈的目的,但是其手術難度極高以且風險高,要求對手術操作技術有更高的標準[3]。本研究總結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結直腸癌患者100 例進行腹腔鏡聯合腸鏡根治術的手術配合,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00 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5 例,女35 例,年齡28 ~80 歲,平均年齡(45.60±6.30)歲,患者手術方式為Dixion 手術。納入標準:(1)患者術前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直腸癌患者;(2)TNM 分期小于Ⅱ期;(3)患者臨床資料完整;(4)患者定期堅持到我院復查。排除標準:(1)患者有腹部手術史;(2)癌癥出現遠端轉移;(3)患者患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官功能障礙。
1.2.1 手術方法
患者采取全麻的方式進行D i x o n 手術,所有患者均采取截石位,在患者手術切口常規消毒鋪無菌紙,然后置入腹腔器械建立好氣腹到達12 m m H g 后,選取5 m m 穿刺器置入,放入鏡頭探查患者腹腔。對腸鏡進行潤滑后從患者肛門進入,然后將腹腔鏡光源調節到能剛好發現腸鏡燈管的標準,通過腸嵌牽拉輔助插入腸鏡,最后找到患者腫瘤的確切地點,用縫針做好標記撤離腸鏡,然后在腹腔下進行直腸癌根治術,尋找骶骨間隙,在腸系膜下動脈根部1.3 c m 左右的地方使用He m lo c k 夾夾閉,切斷,暴露左輸尿管,在切除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部處選擇超聲固話治療直腸中細小的血管,在距離患者腫瘤2.5 c m 的位置,使用直線切割縫合設備切割腸管,然后完成直腸切割閉合,然后使用分離鉗送出殘端,再使用無菌套套住腸管,縫合荷包線,切斷腸管后取出標本,然后用荷包線綁好固定后放入腹腔之中,使切口閉合,然后再次建立氣腹,經過患者肛門放進圓形吻合器,最后可以根據手術要求選擇合適的術中腸鏡重新檢查患者吻合口情況,確認吻合口良好后對器械紗布進行檢查,無誤后洗凈止血,逐層閉合患者手術的切口。
1.2.2 術前護理配合
巡回護士在患者術前一天進行常規巡察,熱情地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溝通,仔細全面了解患者的資料以及心理狀態是否良好,對恐懼、擔憂、不耐煩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如列舉成功案例,講解醫生的專業性,消除恐懼、擔憂、不耐煩的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詳細闡述手術的治療流程以及術中注意事項,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為以后的護患配合做準備。保持手術室的清潔衛生,在患者術前1h 將手術室的溫度調節到適宜的范圍,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必須嚴格按照“三查七對”制度檢查所有儀器、器械和患者信息以及二氧化碳是否充足,根據手術步驟按規律擱置各類儀器設備[4]。
1.2.3 術中護理配合
1.2.3.1 手術室護士的配合 患者在進入手術室進行信息核對,無誤后配合麻醉醫師完成麻醉。在手術中全程監測患者血壓、脈搏、心率等生命體征,合理安置患者的手術體位,患者均采取截石位,將患者的左手放置在托手板上,在患者的肩兩側用托板固定防止其頭端下滑,保證患者的舒適度可以在雙腿下放置海綿墊。為了保護患者的腓總神經損傷可以在患者腘窩處放置一海綿墊,術中進行鏡下操作時調節床至頭低較腳高,側臥位暴露視野清晰的胸腔。在手術中麻醉師要時刻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因患者采取的臥位方式會容易導致頭部充血,所以要多加觀察患者眼睛是否充血以及防止患者內眼壓過高,手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尿顏色以及量,如果是血色就表明患者尿道損傷,因及時反映[5]。護士應該要準備好已經消毒完善的有關腸鏡操作儀器以及液狀石蠟、方紗置于特定的治療專車上,注意與腹部儀器分開,注意仔細查漏點數,防止遺漏。然后護士把吸引器擱置在腸鏡主機旁,接著進行吸引管連接,在主機上連接相關的操作件,隨后接好沖洗以及管道連接,之后才進行開機,開機后將移動主機顯示屏擺放至合理的地方,接著將軟管潤滑從患者肛門置入,腸鏡以及腹腔鏡互相配合找好腫瘤確切位置做好標記,然后退出腸鏡,在吻合完成后根據患者的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再使用腸鏡檢查吻合情況,檢查無誤后撤出腸鏡,在手術中護士要注意提示醫生按照無菌操作的原理進行手術,因為腸鏡手術是屬于污染手術,所以在腸鏡手術中使用的有關物件禁止再次用于腹部手術,最后醫生需要重新更換裝備進行手術。
1.2.3.2 巡回護士的配合 巡回護士首先需要提前準備好熱水,其原因是防止鏡頭起霧以及術中泡鏡,正確連接儀器,調節儀器的各參數,尤其注意腹部的壓力,防止氣壓過高影響患者通氣,隨時調整顯示屏以及顯示屏位置,根據術中進程調整患者的體位,患者腔鏡下操作時的姿勢應該是腳高與頭,在醫生進行開小切口時使患者處于平躺的姿勢,根據醫生操作方向的不同及時調整顯示屏的方向來適應醫生的視野。提醒醫生注意儀器,避免與腹部使用的有關物件混淆,造成污染。巡回護士要時刻注意手術的情況,時刻準備面對突發狀況,患者如果出現鏡下腔大出血,誤傷等不良情況發生時,一定要保持鎮定,切不可慌亂,從容的與醫生配合,及時遞給醫生手術需要的工具,立即進行開腹配合。提前咨詢醫生,準備好規格合適的Hemolok 以及吻合器。
1.2.3.3 器械護士的配合 腹腔鏡聯合腸鏡的手術所涉及的器械比較多且精細,器械護士要提前半個小時洗手上臺對器械進行檢查,手術中要固定管道,掌握手術步驟,能主動傳遞器械,與醫生默契配合,儀器用完要及時消毒回收并妥善保管,接好吸氣排氣,保證患者的腔內術野清晰,方便醫生操作。注意提醒醫生堅持無菌操作,防止污染。在手術中要堅持無瘤操作,患者的小切口要及時使用切口保護套套住,防止腫瘤在患者小切口處繁殖,患者的腫瘤腸段拉出后也要及時用保護套將其套住,注意手術中接觸過腫瘤的器械物品,需將其分開不得在用于手術中。
1.2.4 術后護理配合
手術結束后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相關物件,注意儀器鏡頭是否完好,各手術器械經超聲清洗過后用高壓氣槍吹干滅菌消毒并將器械完美打包送至原來的位置。術后及時包扎切口,加強對患者切口的防護,防止患者出現脂肪液化以及其他感染癥狀,注意保護病人受壓不位以及壓瘡防護,必要時可以貼壓瘡貼。
100 例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腫瘤切除率為100%,患者手術中無其他損傷,術中均無并發癥發生,術后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手術時間為180 ~240 min,平均時間為(203.40±23.50)min,出血量為30 ~110 mL,平均出血量為(52.30±12.30)mL,患者預后良好,手術后1 周左右出院。
結直腸癌導致的死亡率在我國一直處于較高的的位置,患者在65 歲(上下浮動5 歲)是最容易患上該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其早期的治療更有助于預后[6]。臨床研究發現手術切除是治愈直腸癌患者的唯一手段,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腹腔鏡聯合腸鏡因其手術切口小,疼痛低,預后良好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
進行早期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在手術前一般都患有緊張、焦慮不安的心理,護理人員對患者及時干預減輕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有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講解手術流程以及注意事項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不良意外的發生,術前調節好手術室的溫度,檢查好各種儀器設備等為手術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的開端。術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調整體位、保證無菌操作、配合麻醉術麻醉等都是為了手術能順利、安全地進行。手術配合在腹腔鏡手術中占據極其重要的部分,護士要熟練掌握腹腔鏡聯合腸鏡根治術的手術流程以及各儀器的使用方法,能熟練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對術中突發狀況能有效應對,爭取做到從容不迫、有想法的手術配合,堅持無菌操作以及患者腫瘤徹底消除,保證手術能夠順利、安全地進行。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士要熟練掌握腹腔鏡聯合腸鏡行早期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流程,加強在手術中的手術配合有助于確保手術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