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馮靖宇
(南京市江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南京 211100)
諾如病毒(Norovirus,NV)又稱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類杯狀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諾如病毒屬的1 種病毒。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廣泛分布于全球范圍內[1],該病毒感染人類的報道見于全年各個季節,但有寒冷季節高發的現象[2]。NV 感染的對象可包括成年人和少年兒童。據美國的流行病學調查,該國每年全部的非細菌性腹瀉爆發疫情中,60%都是由NV感染所引起的,其他西方國家如荷蘭、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調查結果與此類似[3]。在我國以往調查報告中顯示,在5 歲以下兒童的腹瀉病例中,諾如病毒的檢出率約為15%;在我國人群中進行血清抗體篩查發現,我國居民感染諾如病毒的發生率也非常高[4-5]。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目前尚無相關疫苗或特效藥,但其具有自限性。在預防方面,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食品、飲水衛生條件對于預防該病可起到重要作用[6],因此人們日常需勤洗手,不飲用生水,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以免發生交叉污染。2018年11月11日15時許,南京市江寧區某小學向我中心報告:周末2 天1(14)班有多例學生出現嘔吐癥狀。接報后,我中心立即指導學校做好病例登記等先期處置并向區衛健委報告相關疫情信息,隨后前往學校開展調查處置。經病例搜索,2018 年11 月8 日以來該班共出現以嘔吐癥狀為主的患者20 例,經實驗室檢測,確定為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
該學校共6 個年級93 個班4438 名學生,教職工305人,其中1 年級共18 個班,1(14)班共46 人,男生24 人,女生22 人。
采取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實驗室檢測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疑似病例:2018 年11 月7 日以來,該校1(14)班學生和老師中出現腹瀉或嘔吐等胃腸道癥狀者。
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中出現腹瀉(腹瀉次數≥3次/24 小時),且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等),和/或以嘔吐(嘔吐次數≥1 次/24 小時)為主要癥狀的所有病例,且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的病例[7]。
確診病例:在出現胃腸道癥狀的病例中,糞便、肛拭子或嘔吐物標本核酸檢測陽性者[8]。
該校1(14)班自11 月8 日起陸續出現多例以嘔吐為主的胃腸道癥狀學生患者,部分就診病例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增高,截至11月12日16時,共發現20 例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癥狀,無重癥病例及住院病例,11 月10 日至12 日班級進行停課,13 日起連續3 天無新發病例,暴發終止。
通過現場調查和病例主動搜索,截至11 月12 日16時,共發現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疑似病例1 例,臨床診斷病例11 例,確診病例8 例,共計20 例。20 名病例中,嘔吐20 人,占100%,腹痛18 人,占90%,惡心14 人,占70%,發熱14 人,占70%,腹瀉2 人,占10%。見表1。

表1 20 名病例臨床癥狀情況
20 名病例中,9 名男生11 名女生,均為該校1(14)班學生,最早病例發病時間為11 月8 日8 時,最晚病例發病時間為11 月11 日2 時,具體發病時間見圖1。

圖1 20 例病例發病時間分布
共采集患者肛拭子9 份,經PCR 檢測結果在8 人肛拭子檢出諾如病毒G2 型核酸陽性。
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初步判斷這是1 起諾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
根據流行曲線分析,多數病例發病時間集中于11 月10 日下午至11 日上午,應為1 次點源暴露,發病時間中位數為11 月10 日19 時40 分前后,根據《諾如病毒感染暴發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5 版)》,諾如病毒的平均潛伏期約為1.1 ~1.2 天,根據發病中位數時間向前推1 個平均潛伏可疑暴露時間為11 月9 日14時~17 時前后。據班主任老師介紹,11 月9 日下午14時30 分左右,首發病例在教室內嘔吐,隨后清潔人員將嘔吐物清掃,清理前未進行覆蓋消毒處理,未將學生帶離教室。可疑暴露時間與流行曲線推斷相符。
諾如病毒感染后病程較短,癥狀持續平均為2 ~3天,感染后排毒高峰為發病后2 ~5 天,故而要求所有現癥病例落實居家隔離治療,隔離至癥狀消失后滿72 小時,班主任老師負責逐日對病例轉歸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建議對該校1(14)班采取停課措施,因10 ~11 日為周末,故建議停課日期暫定為11 月10 日至11 月12 日,共3 天。
對現癥患者開展流行病學個案調查,分析疫情特點和可疑的危險因素。
做好患病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學校落實專人負責每日隨訪,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
加強學校疫情監測,發現類似癥狀患者及時帶至醫院治療,并將情況統計上報至區疾控中心。
加強食堂從業人員癥狀監測,出現胃腸道癥狀時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冬季為諾如病毒高發季節,建議學校積極開展腸道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9],特別是手衛生,減少感染和發病。
學校加強疫情監測,及時做好與各部門的信息互通。
建議學校對教室、廁所等重點場所進行消毒處理。
如后續有其他學生在校嘔吐,嘔吐物的消毒應由校醫、保健老師或經培訓人員規范處置,不得由學生自行處置。
本次事件由于病例在教室內嘔吐后,嘔吐物處置不當引起的1 次諾如病毒暴發疫情。學校在疫情處置中存在對先期嘔吐病例未隔離到位、學生在班級嘔吐后未規范處置嘔吐物等情況。諾如病毒感染傳播途徑多、傳染性高、傳播能力迅速,且感染后癥狀較輕,容易造成忽視,繼而造成在學校內大面積傳播,經此次疫情的調查處置,后續應加強對轄區內各類學校有關諾如病毒等防治知識的培訓,提高諾如病毒感染及其他常見傳染病的防控能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