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桂鵬
(興安界首骨傷醫院 廣西 桂林 540311)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體循環動脈壓增高是患者主要臨床特征,與遺傳、精神、環境、年齡、生活習慣、藥物因素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1]。有研究表明:血壓、血脂水平升高貫穿于高血壓發生、發展的始終,單一降壓治療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故在該病治療的過程中,應重視降壓與降脂同行[2]。基于此,本研究選定本院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住院治療的116 例高血壓患者,分兩組給予不同藥物觀察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住院治療的116例高血壓患者,本研究以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組(每組樣本量共計58 例),實驗組:女性24 例、男性34 例;年齡在43 ~78 歲,平均(60.46±6.37)歲;病程在4 ~12 年,平均(7.58±1.81)年;體重在48 ~86 kg,平均(67.92±8.47)kg。參照組:女性23 例、男性35 例;年齡在47 ~78 歲,平均(60.67±6.37)歲;病程在4~11 年,平均(7.37±1.75)年;體重在51 ~84 kg,平均(67.86±8.4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3]中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2)意識清醒、對答切題。(3)年齡≥18 周歲。(4)均知情本研究藥物不良反應,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近期接受過降脂、降壓治療者。(2)處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3)中途從此項研究退出者。(4)接受鎮靜、鎮痛藥物治療者。(5)存在藥物、酒精濫用史者。(6)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7)合并嚴重貧血、感染者。(8)合并腦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者。
參照組:給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每次5.0 mg,每日1 次,共計用藥8 周。
實驗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法、用量、用時等均與參照組一致,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 次,共計用藥8 周。

以SPSS 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χ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血壓指標、血脂指標)配對或獨立樣本t檢驗,以“±s”表示,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6.55%)高于參照組(77.5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結果[n(%)]
治療前比較兩組SBP、DB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SBP、DBP 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指標對比結果(± s,mmHg)

表2 兩組血壓指標對比結果(± s,mmHg)
組別 例數 SBP DB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58 156.29±9.62 120.06±3.62 108.26±8.46 81.56±2.06參照組 58 155.82±9.99 149.36±6.99 109.66±8.41 99.26±4.27 t 0.258 28.347 0.894 28.433 P 0.797 0.000 0.373 0.000
比較兩組治療前血脂指標,組間差異無統醫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HDL-C 高于參照組,TC、TG、LDL-C 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結果(± s,mmol/L)

表3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結果(± s,mmol/L)
組別 例數 TC T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58 6.59±1.26 4.26±0.62 2.52±0.26 1.59±0.16參照組 58 6.60±1.21 5.49±1.05 2.55±0.22 2.06±0.19 t 0.043 7.682 0.671 14.410 P 0.965 0.000 0.504 0.000組別 例數 LDL-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58 3.82±0.64 2.71±0.26 1.01±0.13 1.69±0.21參照組 58 3.85±0.59 3.16±0.33b3 1.02±0.12 1.34±0.17 t 0.262 8.157 0.430 9.866 P 0.793 0.000 0.668 0.000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90%)與參照組(5.1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結果[n(%)]
高血壓病程長、起病緩慢,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在情緒激動或體力勞動下會出現頭痛、乏力、頭暈、心悸等癥狀,休息之后便可緩解,如果長期血壓控制不穩定,會損傷靶器官、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血管屏障功能,增加AMI(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并發癥,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5]。有學者認為: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血脂存在異常,在降壓基礎上給予降脂治療,可有效、持續的控制血壓,防止疾病進展[6]。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抑制主動脈收縮,防止鈣離子內流,將平滑肌痙攣解除,促進血液流動,降壓效果相當于硝苯地平的2 倍。但單一降壓藥物在高血壓治療中療效欠佳,需要輔助降脂藥物治療。阿托伐他汀屬于他汀類降脂藥物,經口服之后藥物吸收迅速,可以快速結合人體中的限速酶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分泌、合成,達到降低TG、TC、LDL-C 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還可以降低患者機體血液黏稠度,發揮抗炎、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抗凝等效果,聯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協同作用,可實現降血脂、降血壓的雙重效果。本研究顯示: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6.55%)高于參照組(77.59%),實驗組治療后SBP、DBP、TC、TG、LDL-C 均低于參照組,實驗組治療后HDL-C 高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90%)與參照組(5.17%)比較(P>0.05)。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應用于高血壓治療中降脂、降壓效果確切,且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采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療,可有效降低血壓、血脂,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