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昊
(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藥學部 廣東 東莞 523326)
泌尿系統感染是泌尿外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多是由于人體免疫力下降,病原菌侵入泌尿系統而導致的感染,同時器械檢查及外傷也是誘發疾病的獨立風險因素[1]。早期正確用藥是徹底清除細菌,緩解癥狀體征從而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哌拉西林屬半合成青霉素抗菌藥,屬β-內酰胺類藥物,他唑巴坦屬不可逆β-內酰胺酶抑制劑[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則是復合制劑,從往期臨床應用情況來看,該藥物在細菌性感染的治療中不僅效果良好且安全系數高[3]。本文將以科室收治的150 名泌尿系統感染患者進行研究,以剖析該復合制劑在泌尿系統感染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抽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50 例泌尿系統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雙盲法將其分為觀察組79 例,男性31 例、女性48 例,患者年齡32 ~57 歲,平均年齡(45.1±4.6)歲,病程4~12d,平均病程(6.9±2.3)d,入院體溫38.1 ~39.5℃,平均體溫(38.9±0.6)℃;對照組71 例,男性29 例、女性42 例,患者年齡30 ~62 歲,平均年齡(46.3±5.7)歲,病程2 ~15d,平均病程(7.3±2.6)d,入院體溫38.5 ~39.8℃,平均體溫(38.8±0.3)℃。研究經醫學倫理會通過,兩組病例對于研究知情并自愿。統計學結果表明兩組病例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1)入選病例均經體征、細菌學及臨床癥狀檢查并確診為泌尿系統感染;(2)無藥物禁忌。
1.1.2 排除標準
(1)孕期及哺乳期婦女;(2)合并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3)精神疾病或溝通交流障礙。
對照組采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0.5 g:100 mL,行靜脈滴注,次/24 h,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持續治療7 ~14 d;觀察組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并在其中置入100 mL 生理鹽水,行靜脈滴注,次/8 h,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持續治療7 ~14 d。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使用其他抗菌藥物,若治療期間患者體溫超過38.5℃可酌情給予退熱藥治療,但須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
1.3.1 療效評價
以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為理論依據,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以下幾個級別:(1)治愈,患者接受系統治療后,實驗室檢查及細菌學檢查結果正常,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2)顯效,患者接受系統治療后,實驗室、細菌學及臨床癥狀體征四項指標中有三項恢復正常;(3)改善,癥狀體征以及相關檢驗結果較治療前改善,但效果均不顯著;(4)無效,不符合上述三項標準或疾病加重。
1.3.2 其他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細菌清除率;(2)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反應發生率。
本文以SPSS 18.0 軟件收錄結果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數據結果作χ2檢驗,P<0.05 提示結果間有顯著差異。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資料統計顯示:觀察組細菌清除率100.00%,對照組患者的細菌清除率90.14%(64/71),觀察組細菌清除率更高,統計學結果提示有顯著差異(χ2=10.3713,P=0.0012)。
資料統計顯示:觀察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1 例輕度皮疹,藥物副反應率1.27%(1/79);對照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有3 例病例出現輕度上腹飽脹和惡心,藥物副反應率4.23%(3/71),兩組患者的藥物副反應率比較輕,停藥或經對癥處理后消失,未對患者的健康和治療進程產生負面影響,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1.6381,P=0.2005)。
泌尿系統感染是泌尿外科中極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病原菌入侵、器械檢查和外傷均是誘發該疾病的主要原因。正確選擇藥物是短期內治療疾病的關鍵;研究所使用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是一種復合制劑,由哌拉西林和β-內酰胺酶抑制劑他唑巴坦按8:1 的比例配置而成,相對于哌拉西林而言,對細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的穩定性明顯提升,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對產酶的耐藥菌的抗菌活性[5-6]。他唑巴坦為舒巴坦的衍生物,為不可逆競爭性β-內酰胺酶抑制劑,具有廣譜β-內酰胺酶抑制效果,相對于舒巴坦而言抑酶譜和抑制效果更加理想[7]。
現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哌拉西林的臨床機制是借助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最終達到殺菌效果,從以往臨床應用的情況來看,哌拉西林對志賀菌、沙雷菌屬、大腸埃希菌等腸桿菌科細菌、不動桿菌屬及革蘭氏陰性菌具有確切的抗菌效果[8-9]。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哌拉西林配伍β-內酰胺酶抑制劑,不僅能夠將殺菌效果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β-內酰胺酶破壞哌拉西林,進而發揮協同效果[10-11]。從研究結果的數據對比來看,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8.73%,而細菌清除率則為100.00%,兩項數據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0.14%、90.14%,兩指標組間對比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治療中可取得確切的臨床治療效果。另一方面,藥物應用的安全性亦是評價其臨床價值的核心指標,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藥物副反應程度均比較輕,未對患者的治療進程及健康造成不良反應,且就發生率比較而言無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細菌性感染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泌尿系統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正確選擇治療藥物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一種復合制劑,不僅治療效果更加理想,且安全性符合臨床要求,該方案經對比研究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