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瑞霞
(陽煤集團總醫院結核科 山西 陽泉 045000)
肺結核是一種結核分歧桿菌感染后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且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主要癥狀表現為身體消瘦、低熱、乏力以及盜汗等。肺結核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在此期間受到環境、癥狀以及經濟壓力等影響使得患者的焦慮、擔憂、煩躁等負面情緒較重,再加上疾病具有傳染性,使得患者自卑以及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顯著,這對于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以及治療依從性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做好住院肺結核患者的科學護理干預來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至關重要[1]。以下將著重分析對于住院肺結核患者的有效護理方法,并觀察在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中的應用價值。
抽取2018 年2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住院肺結核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7 例,男19 例/女18 例:年齡21 ~73 歲,均值為(41.5±1.4)歲;受 教 育 時 間7 ~16 年,均 數 為(10.2±0.4)年;住院時間11 ~26 d,均數為(19.2±1.4) d。對照 組:37 例,男20 例/ 女17 例:年 齡20 ~75 歲,均值為(41.4±1.5)歲;受教育時間7 ~17 年,均數為(10.3±0.4)年;住院時間10 ~27 d,均數為(19.3±1.3) d。兩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如用藥指導、日常飲食指導、常規環境護理以及口頭健康知識宣教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在肺結核患者入院之后,需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保持溝通和交流,同時充分利用好護理的間歇時間并采用淺顯易懂的途徑,詳細向患者講解關于肺結核疾病的各項知識,例如發病原因、傳染方式、治療措施和預防方法等,通過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來糾正其錯誤認知,進而幫助緩解擔憂、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在患者住院期間還需維持密切護患溝通,通過給予患者積極的幫助和誠懇的鼓勵來構建良好穩定的護患關系,進而盡早爭取患者的依賴及信任。在護患溝通中,需要鼓勵其利用轉移注意力、哭訴以及與人傾訴等多種方式來發泄內心的不良情緒,在此基礎上通過語言疏導幫助其逐步樹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在護理中,還需講解近階段肺結核患者痊愈案例,從而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心和自信心。加強與患者家屬的密切溝通并給予開導,幫助提升家屬的肺結核疾病認知和了解程度,并引導家屬為患者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關懷;(2)飲食護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科學性個體化的飲食方案,確保飲食營養的充分攝入,遵循高纖維、高能量以及高蛋白的基本飲食原則,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飲食計劃方案合理調整。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并嚴格戒煙戒酒,減少對呼吸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的不良刺激;(3)用藥管理: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所用藥物的實際藥效、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并告知其具體的用量和用法等,使患者了解到嚴格遵循醫囑用藥治療的目的和重要性,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需加強患者用藥后的密切觀察,了解其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4)運動指導:鼓勵患者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運動計劃方案,例如選擇慢跑、打太極拳以及散步等方式作為初期運動,隨著身體機能的改善可適當地提升運動量以及運動時間,從而幫助提升機體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1)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負性情緒改善情況,運用SAS、SDS 心理量表評估,評分越高表示患者上述負性情緒越重;(2)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利用Morisky 依從性量表,5 ~20 分,評分越高表示其治療依從性越好;(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運用自擬問卷進行調查,0 ~100 分,非常滿意:90 ~100 分;比較滿意:70 ~89 分;不滿意:<70 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 負性情緒評分對比(± 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 負性情緒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前 入組時 護理后觀察組 37 42.16±3.15 32.36±1.08 40.19±1.83 30.53±0.26對照組 37 42.15±3.17 40.06±2.18 40.20±1.80 37.16±1.19 t 0.539 6.305 0.628 5.195 P 0.339 0.000 0.185 0.002
兩組在護理前Morisky 依從性量表評分較低(P>0.05),護理之后觀察組Morisky 依從性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Morisky 依從性量表評分對比(± s,分)

表2 兩組Morisky 依從性量表評分對比(± s,分)
分組 n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37 16.25±0.18 19.62±0.33 5.336 0.003對照組 37 16.26±0.16 17.15±0.20 5.062 0.004 t 0.826 4.062 - -P 0.295 0.010 - -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7.30%,對照組89.19%,但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肺結核是臨床高發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主要的癥狀表現為身體乏力、發熱、咳嗽、咳血以及體質虛弱等,這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產生較大影響,隨之而來使得患者容易產生失眠、恐懼、擔憂心煩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增加了患者心理應激反應。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需要進行隔離,與此同時所用之物還需加強消毒管理,這使得患者容易出現自卑、孤獨等負面情緒,使得人際關系較為敏感。同時肺結核疾病的病程時間長且治療期間病情易反復,進一步增加了患者負面情緒[2-4]。除此以外,受到藥物毒副作用和經濟壓力等影響,導致患者顧慮、抑郁、心煩、緊張等負面情緒加重,所以加強肺結核患者的科學護理干預來改善負面心理情緒至關重要[5-6]。人性化護理的運用中能夠以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將患者的需求感受作為護理服務的出發點,可更好地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同時構建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緩解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孤獨感、焦慮感等效果顯著,也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運用人性化護理,從心理、飲食、運動、用藥等多個層面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護理,從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負性情緒評分的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同時治療依從性量表在護理后高于對照組,而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這進一步表明,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提升肺結核住院患者的護理質量,并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綜上所述,對住院肺結核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并緩解負面情緒,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改善護患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