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華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康復醫學科 寧夏 銀川 750001)
根據國內最新文獻顯示,目前我國腦卒中發病率為116 ~219/10 萬,年腦卒中病死率為58 ~142/10 萬,西部因為飲食結構與氣候的關系,發病率高于國內平均水平,在發病總人數中,致殘率為79%,而在此類病人中,由上肢與手的功能障礙而引起的殘疾人數占總發病人數的75%[1]。目前在國內對腦卒中患者上肢與手的評價方法主要是Fugl-Meyer 評測法(FMA),但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出現患者實際功能與FMA 評分分離的現象,因此對于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細微的進步不能客觀、真實的反映[2]。鑒于此,本研究中我院引入了一種新的評價方法Wolf 運動功能評價(WMFT)來彌補這一不足,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7 年9 月—2019 年2 月的全部腦卒中病人并篩查存在上肢與手功能障礙的病人,剔除認知、聽力、理解力障礙以及其他原因不能主動配合研究的患者,最終選取腦卒中手功能障礙病例80 例,納入運動功能評價及康復治療計劃。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且知情同意。80 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齡40~80歲,平均(64.28±11.19)歲,平均病程(16.45±4.31)d。均符合腦卒中手功能障礙診斷標準,且經本院顱腦CT 或MRI 檢查,確診為首次發病患者。
1.2.1 評價方法
對所有病例進行Wolf 運動功能評價(WMFT)和Fugl-Meyer 評測法(FMA)進行評價,每周對病人進行一次評價,連續評價四周。FMA 評定量表包括10 個大項33 個小項,每一小項計分0、1、2 分,總分66 分。WMFT 量表主要包括15 項功能性任務,每一項依據動作完成時間和功能能力評分。每一項有0(不能完成)到5(正常完成)分六個等級。滿分75 分。
1.2.2 康復治療方法
一般對于手部的康復,如果有主動運動,也叫隨意運動,那么以強化為主,將采取任務導向性訓練,同時還會穿插一些器械(如上肢COM),或是三維上肢功能訓練。對于手部張力有增高情況者,會給患者使用低溫熱塑板做成抗痙攣體位的輔助支具來給高張力的病人降低腕手部的張力,以便去做輔助治療。總體而言,手功能康復治療是先進行評價,然后根據具體情況設計治療方法,使用WOLF評價作為FMA 評價的補充,同時將WOLF 里面的相關評定作為手部康復的任務,以提高手部的抓握能力。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WMFT 評分與FMA 評分結果均以(±s)形式表示,數據間的比較均采取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康復治療前相比,FMA 評價法在患者康復治療3 周、4 周,FMA 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WMFT 評價法在康復治療1 周、2 周、3 周、4 周,WMFT 評分均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功能康復治療前后兩種方法評價的分值比較(± s,分)

表1 手功能康復治療前后兩種方法評價的分值比較(± s,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 <0.05;②與治療前比較,P <0.05。
評價方法 治療前 治療1 周 治療2 周 治療3 周 治療4 周FMA 評價 36.53±8.18 37.79±8.46 38.15±8.34 42.24±9.13① 50.31±8.74①WMFT 評價 41.53±8.95 44.68±8.44② 46.49±7.27② 51.16±8.42② 54.78±9.21②t 3.688 5.157 6.742 6.424 3.149 P <0.01 <0.01 <0.01 <0.01 <0.05
目前在國內對腦卒中患者上肢與手的評價方法主要是Fugl-Meyer 評測法,Fugl-meyer 的運動功能得分與ADL 之間的相關性高達0.76 ~0.98[3]。該量表雖然分級較粗、不能反映出微小的功能改變,但它可測試腦損傷后上肢多關節功能狀態并且有效、可信,因此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腦卒中上肢功能評價量表,但是Fugl-Meyer評測法根據Brunnstrom 肢體功能恢復理論制定,由弛緩期、痙攣期、聯帶運動期、部分分離期和分離運動期依次評估,每個測試項目是單一固定的動作,沒有實際功能的意義,可能會出現患者實際功能與Fugl-Meye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分分離的現象,因此對于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細微的進步不能客觀、真實的反映。鑒于此,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評價方法Wolf 運動功能評價(WMFT)來彌補這一不足。WMFT 的原始版本是Wolf 等為研究強制性運動療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對腦卒中和腦外傷患者的功能恢復作用而制定的。CIMT適用于輕度腦卒中患者,因此WMFT 對輕度腦卒中患者較敏感。CIMT 作用機制是以大腦功能的重塑作為基礎的[4],該方法主要針對患者健側上肢和手部加以限制,而促使患者運用患側上肢和手部進行大量而重復的康復訓練,同時對日常生活能力加以重點訓練,而且逐步增加訓練難度,從而達到上肢和手部功能恢復的目的。CIMT 有效克服了患肢的“習得性廢用”,能顯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進一步促使神經功能出現恢復。WOLF 等應用該類限制技術對腦卒中患者上肢施行了康復訓練,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效果。
Wolf 運動功能評價起源于美國,目前已被我國南方多所城市的康復醫院所應用,目前西部還沒有開展。我科于2016 年8 月開始使用。WMFT 量表主要包括15 項功能性任務,每一項依據動作完成時間和功能能力評分。每一項有0(不能完成)到5(正常完成)分六個等級。滿分75 分。在亞急性期、恢復期和輕度偏癱患者的患者中,WMFT 的評定者間信度、結構效度、效標效度很高[5]。在本研究中我們引用該方法,主要是為了彌補了Fugl-Meyer 評測法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出現微小改進而不能真實反映的不足。
本研究以腦的可重塑性以及腦功能重組等相關理論為依托,不同于傳統CIMT 康復治療方法,不對健側肢體活動加以過度的限制[6],強調先對手功能進行評價,然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設計出一整套康復治療方法,使用WOLF 評價作為FMA 評價的補充,同時將WOLF 里面的相關評定作為手部康復的任務,采取任務導向性訓練,同時還會穿插一些器械(如上肢COM),或是三維上肢功能訓練,對于手部張力有增高情況者,為其使用低溫熱塑板做成的抗痙攣體位輔助支具,降低高張力患者腕手部的張力,以便更好地進行輔助治療,重點提高卒中手功能障礙患者的手部抓握能力。通過本研究結果可見,與康復治療前相比,該組患者康復治療3 周、4 周,FMA 評分均顯著升高;而在康復治療1 周、2 周、3 周、4 周,WMFT 評分均顯示有顯著性的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手治康復訓練早期,患者手部已有一些細微的進步,運用FMA 評價尚不能客觀、真實的予以反映,而此時引用WOLF 評價方法,可對一些微小改善情況進行及時反映。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手功能障礙康復中引用Wolf 運動功能評價方法,可彌補Fugl-Meyer 評測法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出現微小改進而不能真實反映的不足,值得臨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