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英
摘要:目的:探討冠心病患者護理中整體化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方法:將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整體化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4.00%)高于對照組(86.0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化康復護理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護理當中,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可在臨床護理方面推廣使用。
關鍵詞:冠心病;整體化康復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201-02
前言:冠心病屬于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該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體,患者的主要癥狀有胸悶、氣短等,發病率及致死率較高,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措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加速患者死亡。傳統的護理模式無法有效地鞏固治療效果,整體化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利用專業的護理手段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加速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隨機選取300例冠心病患者,并分別應用不同的護理模式,分析整體化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7例,女43例,患者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為(59.6±5.2)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為(6.7±1.2)年;觀察組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為(61.5±3.6)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為(7.1±1.3)年。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臨床資料均保持同質性(P>0.05),可進行對照性研究。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嚴格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留意患者的病情變化,患者出現異常時及時向醫生報告并處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給予患者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康復指導及出院后的生活指導。觀察組給予整體化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護理人員組織患者講解有關冠心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案和護理模式,致病原因、注意事項以及護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為患者發放知識手冊,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與了解,增強患者的治愈信心,及時為患者解答疑慮,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性。②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通過音樂、書籍、舞蹈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留意患者的心理變化,盡量讓患者保持積極的治療態度,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③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嚴格控制食物攝入。遵從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確保營養均衡,患者應多攝入低脂、低鹽、高蛋白、高膳食纖維、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④嚴格控制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患者恢復心臟功能。護理人員提醒患者按時按量用。⑤患者的病情趨于穩定時,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運動習慣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保證適度運動,以步行、主動屈伸四肢關節和慢跑等為主要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時間和訓練強度,每日可運動30min左右,可少量多次。
1.3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評分根據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分,共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四項,每一項分值為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每組并發癥的發生例數即為該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無效(臨床癥狀與治療前基本相同,無任何改變)、有效(癥狀明顯減輕,有輕微不適感)和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無不適感),有效和顯效例數為治療有效率。護理滿意程度分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例數為護理滿意度。
1.4統計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數據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用x?檢驗,P<0.05時,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出現心臟破裂、心室壁瘤、乳頭肌功能失調、肺栓塞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5.944,P<0.05)。具體數據見表2。
2.3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無效6例、有效例、顯效72例,治療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患者中無效27例、有效36例、顯效51例,治療有效率為87.00%,觀察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07,P<0.05)。具體數據見表3。
2.4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不滿意3例,滿意32例,非常滿意65例,滿意度為97.00%;對照組患者中不滿意18例,滿意48例,非常滿意34例,滿意度為82.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971,P<0.05)。
3.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傷害性極大的心血管疾病,該病發病率高、易復發、死亡率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該病的發生率逐漸升高,社會的關注度也不斷增加。及時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方案對患者都十分重要。常規的護理模式能夠緩解患者的病情,但不能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整體化康復護理是近年來較為常見的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中,我院在部分冠心病患者中應用整體化康復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與患者分享健康知識,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增強治愈信心,主動與患者交流,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也加強了醫患之間的交流,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嚴格控制患者的用藥、飲食和睡眠,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患者制定專業的康復訓練方案,促進患者心臟功能的恢復。可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楊.整體化康復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44):25,29.
[2]關紅玲.冠心病患者的康復護理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4):146-147.
[3]薛宇虹.冠心病患者護理中行為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0):260,258.
[4]沈文云.整體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8):4002-4003.
[5]楊奕.整體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43):87,93.
[6]劉丹.整體化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患者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2):146-147.
[7]袁媛.整體化康復護理干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3):43-45.
[8]王寧.整體化康復護理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132-133.
田東縣人民醫院?廣西百色?5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