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媚
摘要:臨床治療腫瘤疾病多采取手術聯合放化療等綜合措施,隨著臨床逐漸應用新的化療藥物與放療技術,使得腫瘤放/化療也獲得深入發展。腫瘤發病后對患者生理、心理、精神健康均造成較大損傷,可威脅生命安全,而同步放化療是治療腫瘤疾病的標準療法,但治療過程中會同時殺滅腫瘤細胞與健康細胞,還會影響正常胃腸道功能,限制攝入營養物質與吸收,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臨床約有40%-80%的癌癥患者可合并營養不良現象。文章就營養干預與護理對放化療患者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報道如下:
關鍵詞:營養不良;護理;放療;化療;生活質量;副反應;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202-02
腫瘤疾病具有慢性代謝性消耗特點,大部分腫瘤患者在診斷前即可能合并營養不良狀態,患者接受放化療后可能出現營養狀態進一步惡化表現,部分患者可能無法有效耐受放化療導致治療中斷,影響疾病預后,由此可見放化療期間機體的營養狀態與治療效果直接關系到疾病預后[1-2]。營養是維持機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條件,而惡性腫瘤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甚至可能影響手術、放療、化療順利進行,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約20%-50%的惡性腫瘤患者可能因營養不良與惡病質而導致死亡,而非腫瘤疾病本身[3-4]。文章現對腫瘤放化療患者營養不良的原因、現狀及對患者的影響、如何干預等做如下綜述:
1.腫瘤放化療期間出現營養不良的影響因素
1.1 腫瘤患者本身機體代謝水平表現異常,腫瘤細胞相較于正常細胞具有更強的增殖能力,腫瘤細胞會消耗大部分機體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同時腫瘤細胞可產生糖蛋白,刺激產生腫瘤壞死因子等,可導致厭食、增加靜息能量消耗,影響營養素代謝異常,快速丟失機體儲存的脂肪,過度分解肌蛋白,最終形成營養不良[5]。同時腫瘤可釋放 5- 羥色胺,對下丘腦食物攝入中樞產生刺激,干擾正常消化系統功能,降低患者能量攝入與利用率,誘發營養不良。
1.2 放療中的射線會對正常組織與腫瘤細胞產生毒性作用,誘發一系列急性、慢性副反應,如口腔黏膜損害、皮炎、食欲減退、惡心、口干、味覺異常等,多種副反應會直接影響患者日常進食,導致攝入營養物質不足,加重營養不良表現。
1.3 化療可直接或間接影響機體營養狀態,因化療藥物可直接影響機體細胞代謝,干擾復制細胞與合成DNA,產生毒素,會誘發營養不良,同時化療后合并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瀉、味覺異常等副反應也會影響機體正常進食,影響營養狀況[6]。
1.4 腫瘤患者多伴隨較大的心理、精神壓力,形成負性情緒,常見包括焦慮、抑郁、恐懼、悲傷、緊張等,患者合并負性情緒幾率與嚴重程度明顯高于其他疾病患者;而機體伴隨負性情緒后會直接影響食欲,降低飲食攝入量,影響營養狀況。
1.5 腫瘤患者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治療階段,而長期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產生疲乏感,疾病確診后患者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后續治療過程中也可持續伴隨負性情緒,患者普遍存在難以接受疾病診斷結果,對疾病治療結果產生害怕心理,不良心理反應可誘發疲乏感出現,疲乏感同時會降低機體活力,影響營養狀況[7]。
2.營養干預策略
腫瘤治療期間提供營養支持可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幫助維持機體正氮平衡狀態,提高免疫力,保證治療效果。目前臨床常用的營養支持途徑包括經口進食、腸內營養(EN)、腸外營養(PN)等,相關指南則認為腫瘤患者營養支持的妥協模式指聯合EN+PN;不得已模式為全PN;而全EN則是最佳模式[8]。
2.1 經口進食
對放化療患者而言經口進食已經無法有效滿足機體的需求與能量消耗,因放化療后機體合并的副反應會直接影響患者經口進食依從性,導致該營養支持途徑效果一般。因此臨床可針對放化療患者能量消耗特點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堅持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進食原則,指導患者多攝入魚、蔬菜、肉、水果等食物,囑咐家屬結合患者口味適當烹調,盡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確保機體均衡攝入各類營養物質[9]。
2.2 PN
PN是指經靜脈輸注營養制劑的方式,常見營養制劑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對胃腸道功能不全者,可采取EN+PN支持方式,對消化道功能嚴重障礙者則需給予全PN支持,但PN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保存時間有限、高滲透壓、配制過程繁瑣、不良反應風險大、易污染等。有研究提出PN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同期放化療導致的營養不良情況,但PN支持可能刺激腫瘤增殖與生長,因此臨床對腫瘤放化療期間應用PN支持依然存在爭議[10]。
2.3 EN
目前臨床提出全EN是腫瘤患者營養支持的最佳途徑,EN的應用優勢包括可修復機體損傷消化道黏膜、維護完整的胃腸道黏膜與屏障功能,調節腸道紊亂菌群,預防腸道細菌移位,維持平衡的胃腸道功能,同時EN支持更加符合機體生理特點,可有效調控機體攝入、吸收營養物質障礙表現。
3 早期營養干預對腫瘤放化療患者預后的影響
3.1 提高免疫力、降低副反應
免疫營養素可同時發揮提供營養素、調節機體代謝平衡、維持胃腸道正常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等效果,早期評估腫瘤放化療患者的營養風險,減少放化療過程中體質量、血紅蛋白、淋巴細胞計數等下降趨勢,可有效降低副反應風險與發生程度,提高機體對放化療的耐受性[11]。
3.2 提高生活質量
通過早期營養干預可改善機體營養不良狀態,提高遠期療效,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生存時間,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攝入適宜食物可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改善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臨床為腫瘤放化療患者提供包括營養支持在內的姑息治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機體營養狀態,為疾病康復提供需要的能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成本,節省社會醫療資源[12]。
4.展望
據相關研究報道稱我國各地三甲醫院醫護人員腫瘤營養知識掌握及格率未達標,可能與腫瘤營養學理論教學內容較少有關,但臨床醫護人員的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對腫瘤患者營養教育、輔助支持方面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建議臨床科室制定腫瘤營養知識教育培養機制與考核制度,加強繼續教育力度,更新醫護人員關于腫瘤疾病的營養觀念,不斷提高營養知識儲備量;同時各科室需要結合本科室疾病類型制定詳細的營養風險篩查與干預流程表,降低營養不良風險。同時針對腫瘤患者放化療治療階段,護士需要結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營養意識、民俗地域文化等,提供個性化的營養知識教育,確保患者與家屬均對營養支持療法產生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提高自我管理行為能力。
5.小結
放化療是治療腫瘤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目前我國臨床醫療為腫瘤患者提供放化療過程中仍未足夠重視營養干預方面,大部分腫瘤化療患者的營養狀態依然令人堪憂,另一方面部分醫院即使開展腫瘤患者營養評估與支持,但依然存在多種不合理的部分。“篩查、評價、干預”是營養診療過程中的三個關鍵步驟,而營養診療過程的規范有效性是改善機體營養狀態與生活質量的關鍵。腫瘤放化療患者治療期間多伴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狀態,主要原因與腫瘤本身具有慢性消耗性特點、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風險等關系密切,而腫瘤放化療患者的營養狀態是確保治療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重點關注患者的營養狀態,給予合理的營養支持方案,可有助于達到預期放化療目標,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選擇適宜的營養狀態評估時間、使用營養篩查工具,可有效預防營養不良發生,并及時給予合理的營養支持,改善腫瘤放化療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副反應風險,改善疾病臨床結局。
參考文獻
[1]任朋,楊秋安.營養干預對食管癌同步放化療期間骨骼肌的影響[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20,42(5):610-618.
[2]韋茹珍.鼻咽癌患者放化療后營養不良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護理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80):72-73.
[3]王允,賈霖,韓建軍,等.規范化營養管理對食管癌同步放化療期患者生存質量及營養狀態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42):3-4,22.
[4]江慶華,李吟楓,朱科第,等.醫護一體化營養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放化療患者中的實踐效果分析[J].腫瘤預防與治療,2020,33(9):786-791.
[5]張日光,陽柳,陳紹俊.胃癌術后輔助放化療毒副反應與患者營養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2):52-54.
[6]宋春洋,祝淑釵,高絲娜,等.老年營養風險指數與接受根治性放化療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預后關系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20,40(12):926-931.
[7]沈艷,羅倩茜,劉細妮,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營養狀態及精神狀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1):3971-3974.
[8]李歡歡,劉祥敏,王艷梅.衰弱對老年腫瘤患者的不良影響及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0,35(20):98-101.
[9]廖婷婷,楊麗.早期營養干預對鼻咽癌放化療患者預后影響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1):48-52.
[10]鄧丹華.營養干預對鼻咽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8):1-3.
[11]張艷秋,孫英.早期營養支持治療及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放化療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8):159-160.
[12]邱新連,張萌,鄭瑋珊,等.個體化營養干預對鼻咽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9,9(24):125-127.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河池?5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