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濤
摘要:院前急救作為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因此此項工作在速度以及可靠上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在挽救病人生命以及相應的降低在接受治療之前所出現的致死和致殘率等多個方面來說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也是評估一個國家在醫療以及公共福利上的非常重要的一項評估標準。其在急診醫療制度中時最先展開的工作,因此,是可以更好的確保病人人身安全的一項工作,尤其是隨著國家的全面發展,相應的在醫療衛生行業中也有著更進一步的發展,在院前急救這方面也有了更大的突破。可是縱觀整體倆說,此項工作內容仍然是目前比較需要進行較大改善的。就此,本文就其在開展期間所發現的一些問題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同時也相應的提出了幾項優化策略,以適當的改進先階段在院前急救方面的問題,同時有效提升其元錢急救的效率以及工作質量,以確保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院前急救;問題;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348-01
引言:
院前急救是在整個急救系統中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對病人的致殘和致死率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在進行醫療領域的逐步改進期間,在此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也還是有部分情況有待解決,限制了院前急救工作的縱深發展。介紹了院前急救工作的主要特點,分析了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院前急救的具體措施及對策。
1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1配置方面有所欠缺
很多醫院會將先進設備以及受過專業培訓的急救人員集中在臨床治療領域,并且在急救出診過程中,約有20%一30%的患者并不需要現場救護,甚至存在救護車跑空的情況,不僅浪費了醫療救護資源,也給其他急診救護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
1.2缺乏健全的急診急救體系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流動性,對救護人員的專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急救工作的規范性,特別是出診不及時的情況普遍存在。
1.3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資金投入較少,醫院急救風險增大
急救中心一般隸屬于醫院,進行院前救治要收取一定費用,經費不足、欠費問題屢見不鮮,影響救護工作正常進行。尤其,近年來雖然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普及,醫療保險比例不斷擴大,但目前并未實現完全覆蓋,加之我國流動人口數量急劇增長,三無人員增多,病史不清,醫療風險增加,給院前急救工作人員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1]。
1.4急救技術不熟練,沒有形成一批專業急救隊伍
此項工作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有著更堅定的意志,在專業水平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不僅要求其體力充沛還需要有著較強的應變能力,并且予以迅速解決。目前,中國是屬于人口眾多而醫療行業的從事人員不足的情況,尤其是專門進行急救的人員,部分急診醫護并不擅長進行院前急救,并且大部分的急診醫務人員均是從其他科室臨時借調的,針對一些不屬于其科室的一些病情無法及時作出妥善的解決,因此更會進一步的延誤病人的診治。還有些醫務人員并未經過一些系統的專業化的急救知識的學習,因此對一些急救操作不夠熟悉,在進行急救時更易發生醫療事故。
1.5急救意識不強,責任意識淡薄
“時間就是生命”是此項工作最為恰當的描述,但是,部分從事此項工作的工作人員對其并不夠重視,沒有工作責任感,并且沒有真正體會到這項工作的意義,在需要工作的時候不夠主動積極,相關急救設備準備的不夠齊全,沒有積極于中心信息及時盡心交流。
1.6自救能力不足,影響急救成功率
因為國家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也因此更加了解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生命無價,所以120急救被所有人重視,但往往沒有一些基礎的急救知識,尤其是一些居住在農村的農民,往往只能是等著被救援,沒有采取自救措施,也因此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進一步的加重病情。
2優化院前急救的具體措施
2.1完善院前急救系統
首先,要增設與急救相關的醫療設備及救護車輛,并為急救人員配備相應的醫療裝備。其次,要提升通訊網絡的健全性,確保醫護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患者的具體情況。最后,要充分的利用醫療資源,積極建設急救站,不斷縮小急救半徑,有效提升急救反應能力,從而為急救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支持[2]。
2.2建立健全通訊調度人員的管理政策
進行24小時值班的制度,且制定電話專用的規定,及時對網絡予以檢查,確保網絡電話的流暢性;及時對各個交通路線進行了解,并且對其周邊建筑、地勢特點都較為熟悉,可以相應的制定出最為合理、最省時間的路線;就醫務人員以及車輛等情況及時掌握,以確保在突發事件出現時可以及時出診;需要使用禮貌用語,重視交流以及回答的技巧,必須嚴謹且正確的進行回答,對病人的相關信息及時了解并進行記錄;若是出現有突發事件需要及時與上級進行匯報,便于快速組織急救力量。
2.3強化急救人員培訓工作,組建專業急救隊伍
院前急救質量水平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加大培養此類型人才的工作上便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心理、專業以及各項技能的使用等多方面都需要納入考核標準。首先需要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心理建設,鍛煉意志;在其職業素養上也需要相應的進行加強;加大其在法律方面的學習,掌握用法律來合理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其次便是鍛煉與人交流上的技巧,同時積極培養其各種責任以及同情心,形成一個團結、高效的氛圍,為救護工作創造良好的人為環境。最后是需要加大對其在專業技能上的培訓,以形成一個更加強大的隊伍,提升在院前急救的能力。熟練掌握急救急診制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積極學習最新急救知識,嫻熟應用現代急救設備;要熟練操作徒手心肺復蘇、電擊除顫等常見急救技術;在實踐上,要系統回顧搶救過程,分析不足,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急救能力。此外,醫院在組織急救人員培訓時,可選派一批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護士負責培訓工作[3]。
結語
院前急救作為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與人們的廣泛關注。改進當前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加強院前急救質量管理,提高院前急救事業建設水平,形成專業、高效的急救急救隊伍對促進整體急救醫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璽艷.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黑龍江科學,2021,12(04):152-153.
[2]鄭初建,楊學偉,李良陳.院前急救所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思路[J].醫學與法學,2016,8(06):55-57.
[3]王新.院前急救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