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掀起新一輪數字經濟下南洋的浪潮。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成為中國數字企業下南洋投資的首選國家。然而,在中印數字經濟投資合作過程中仍然面臨印尼數字基礎設施落后、印尼網絡安全管控滯后、印尼物流問題突出與雙方數字治理政策存在差異的障礙。為此,應從共建數字基礎設施、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合作、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強化數字化戰略與相關政策對接方面著手,持續深化中印數字經濟投資合作。
關鍵詞:印尼;數字經濟;現實基礎;數字基礎設施
《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2019》顯示,印尼數字經濟規模在2019年達到400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8%,在東南亞數字經濟市場占比高達約41%。預計到2025年,印尼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133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市場,吸引了大量中國資本入駐。加之印尼通訊和信息技術部部長魯迪安達拉曾表示,中國數字經濟領域發展成效顯著,希望中國與印尼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與合作。由此,深入探討雙方數字經濟投資合作的現實基礎與面臨障礙,并提出升級策略,是進一步深化兩國數字經濟投資合作的重要環節。
一、中國與印尼數字經濟投資合作概況
(一)合作領域較為多元
近幾年,印尼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且市場潛力巨大,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經濟體。為搶占東南亞數字經濟市場,中國數字型企業巨頭紛紛布局印尼數字經濟領域。截至到2020年初,中國與印尼已在電子商務、網約車、軟件應用、在線媒體、在線旅游與互聯網金融等多個數字領域展開合作。例如,螞蟻金服與印尼企業開展了互聯網金融領域合作,騰訊與印尼企業在網約車領域開展合作,百度與印尼開展了在線旅游合作(見表1)。
(二)以電商與軟件應用領域合作為主
中國與印尼數字經濟合作主要集中于電商和軟件應用領域。就電商領域而言,2019年印尼10家頭部電商平臺中,由中國企業投資控股或成立的電商企業達到半數。例如,Tokopedia、Bukalapak和Lazada三家電商平臺均得到阿里巴巴集團投資;JD.ID則是由京東與東南亞投行Provident Capital共同出資成立,現已在印尼建成自有倉儲物流和客服系統。并且,阿里巴巴已成為當前印尼最知名的B2B在線零售電商。就軟件應用領域而言,據統計,印尼下載量前100的應用中,超過30%來自中國開發商。應用市場中占比最高的工具類應用有50%以上屬于中國開發商旗下產品。在編輯應用與視頻播放應用中,有50%來自中國。在游戲應用中,印尼市場下載量排名前100的游戲中,中國開發商發行游戲占比為15%。下載量排名前五的游戲有3款來自中國開發商。在動作類游戲中,中國開發商發行量占比超過25%。可見,中國與印尼在軟件應用領域投資合作初具規模。
二、中國與印尼數字經濟投資合作的現實基礎
(一)中國數字經濟基礎較為完善
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框架已擴展到數據價值化、數字化治理、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基礎逐步完善。第一,數字經濟規模增長迅猛。以2016年為基年來算,截至到2019年底,中國數字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高于GDP同期增長率,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顯著。據統計,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就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1.5%,高于同期其他產業就業增長規模。第二,數字產業內容不斷豐富,模式不斷創新。從內容來看,數字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涵蓋了數字視聽、動漫、游戲等娛樂產業,并快速向數字化出版和在線學習等領域拓展。從模式來看,現已衍生出會員銷售、移動增值、廣告、網游和計費等多種商業模式,極大豐富了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第三,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從數字經濟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早在2012年就將云計算列入國家重點工程,并將其寫入《“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規劃》。此后,中國相繼推出諸多數字經濟發展利好政策,并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核心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制造產業向智能化制造轉型升級。在G20杭州峰會上,中國提出《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發展提升成一致的國際行動戰略。綜上,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效,為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礎,是中國與印尼數字開展數字經濟投資合作的有力保障。
(二)印尼數字經濟市場龐大
印尼官方提出要在2020年將數字經濟發展成國內主要經濟支柱,使本國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大數字經濟體。現階段,印尼數字經濟市場主要涉及在線旅游、在線媒體、應用和游戲市場、在線零售電商等領域。其中,社交軟件應用與移動端消費為中國資本進駐印尼數字經濟市場帶來較大機遇。第一,社交軟件應用市場龐大。印尼是社交軟件大國,被稱為世界社交媒體之都。在社交軟件用戶數方面,根據WeAreSocial調研報告顯示,印尼社交軟件活躍用戶數為1.5億人,在總人口中占比達56%;其中移動社交軟件用戶數為1.3億人,在總人數中占比為48%。在社交軟件使用時長方面,印尼社交軟件人均每天的使用時長為3小時26分,超過多數國家社交軟件使用時長。這為中國企業創造了較為良好的投資環境,是中國與印尼開展軟件通信領域數字經濟合作的有力推手。第二,印尼移動端消費占比較高。據中國貿促會發布數據,超過50%印尼網民表示自己會頻繁使用平板、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網購。這意味著大多印尼網民只會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進行網絡購物。這種高比例的移動端消費為印尼推廣電子商務帶來較大便利性,為中國電商進駐印尼市場奠定了良好市場基礎。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京東紛紛入駐印尼電商市場,助推中國與印尼電商合作。據跨境電商網報道,Lazada于2020年7月推出海外倉出口政策,對所有中國商家在印尼海外倉的商品均免收倉儲費,以此助力中國中小企業拓銷印尼市場。
三、中國與印尼數字經濟投資合作面臨的障礙
(一)印尼數字基礎設施滯后
現階段,印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難以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一方面,印尼信息通訊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據相關數據顯示,印尼約23萬所學校中,有9萬余所學校尚未普及互聯網;在1萬多所鄉村醫院中,有4千多所沒有普及互聯網。CDN服務商Akamai表示,盡管印尼2019年的移動互聯網平均連接速度已提高至10.53Mbps,但同其他東盟國家相比仍較為緩慢。落后的通訊和信息基礎設施不僅限制了印尼電商在線交易活躍度,還對中印信息與貿易互聯互通產生較大阻礙。另一方面,印尼數字支付普及率低。當前,許多印尼消費者對線上支付仍較為謹慎,依然沿用貨到付款方式。據谷歌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印尼使用數字支付服務的互聯網用戶不足50%。數字支付普及率較低限制了訂閱音樂、游戲等數字商品的增長,貨到付款的消費模式導致企業成本和取消訂單比例大幅增加,極大制約著中國電商企業在印尼投資。
(二)印尼網絡安全管控滯后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20)》中明確指出,目前全球面臨五大風險,其中之一便是網絡空間安全威脅加大。現階段,印尼仍是全球網絡信息最不安全的國家之一。據印尼通訊與信息科技部年終報告顯示,近年來印尼遭受的網絡攻擊事件已超過120萬起,嚴重程度位列全球第一。網絡攻擊事件頻發,反映出印尼在網絡安全管控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印尼較為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將對中印數字經濟投資合作帶來不確定性,中國數字企業在印尼的經營活動也面臨盜版猖獗、黑客蓄意攻擊等挑戰。同時,印尼國內的數字經濟活動秩序會因惡化的網絡安全形勢而遭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導致中印數字經濟企業難以在良好的網絡信息環境下開展合作。
(三)印尼物流問題突出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印尼包裹遞送數量呈現出大幅上漲態勢。然而,印尼仍面臨較為突出的物流問題。一方面,物流效率十分低下。由表2可知,2019年印尼的物流績效指數為3.17分,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五,位于新加坡、泰國、越南以及馬來西亞之后,世界排名僅為46。作為世界銀行發布的權威指標,物流績效指數能夠客觀反映出印尼當前較為落后的物流發展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尼島嶼眾多,且當地港口和道路等物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物流效率低下極大增加了中國電商企業物流配送的成本和難度,影響產品的及時交付。另一方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據世界銀行統計,物流成本在印尼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例高達25%,是東盟各國中最高的國家。據印尼商會統計,從印尼爪哇島運輸一個集裝箱到加里曼丹島或蘇門答臘島的運費要比從中國內地到印尼的運費高出數百美元。可見,物流成本較高已成為中國電商企業赴印尼投資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四)雙方數字治理政策存在差異
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法規與規則體系,特別是在跨境數字貿易與服務領域。然而,現階段,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遠超于各國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速度,數字經濟治理尚處在各方博弈的發展階段,中印兩國在消費者隱私、跨境稅收監管、數據流動及數字貨幣監管等領域的政策制定存在一定差異,對中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帶來較大的阻礙作用。例如,在數字貨幣監管方面,中國央行明確指出比特幣作為一種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相同的法律地位,禁止支付機構及金融機構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而印尼期貨交易所監管委員會于2019年出臺相關法規,正式將數字貨幣交易合法化,只需在進行數字貨幣交易前簽署風險評估規定即可。
四、中國與印尼數字經濟投資合作的推進策略
(一)共建數字基礎設施,推動中印互聯互通
印尼在《國民經濟15年中期建設規劃(2011—2025)》中明確提出,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互聯互通的重點領域。未來一段時間內,印尼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巨大需求。因此,中國政府和數字企業應抓住發展機遇,廣泛參與到印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第一,中國企業應強化兩國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以及5G等數字基礎設施領域合作,以BOT或PPP模式對印尼電信運營商投資,或作為設備與項目技術提供商,積極參與印尼通信建設。第二,中國可與印尼共建有線電視線、光纖光纜以及人造衛星等網絡設施,提供中繼器、路由器以及其他控制傳輸路徑的硬件設備,促進印尼網絡全覆蓋、高速率和智能化發展。第三,中國政府可充分利用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專項貸款及合作基金,例如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為印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靈活多樣的資金支持。
(二)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合作,防范網絡安全風險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決定了中印開展信息安全保障合作的必要性。加強兩國網絡安全合作,已成為雙方深化數字經濟投資合作的必然選擇。如前所述,印尼近年來頻繁遭受網絡攻擊事件,面臨極其嚴峻的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形勢。而中國在進入數字治理時代后,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數字治理模式,在信息安全保障、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因此,中國政府、數字企業可通過舉辦研討會和培訓會議、派遣專家等方式,圍繞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無線電頻率、電子政務建設等方面,與印尼政府開展深入討論,共享信息安全管控經驗。同時,中國政府可設立網絡安全建設基金,用于支持中印開展信息安全合作,深化兩國在網絡安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及信息共享等領域的合作,有效應對雙方合作中的網絡安全風險。
(三)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加強與印尼物流企業間的合作
一方面,加快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針對印尼物流效率低下、成本高的問題,中國政府部門應聯合跨境電商企業與大型物流企業,在印尼境內設立功能設施齊全的公共海外倉。例如,浙江省支持具備實力的企業在跨境電商主要出口市場建設海外倉,充分利用“跨境電商+海外倉”的發展模式,突破了以往常見的OEM貼牌加工模式,形成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因此,相關部門可大力推廣浙江模式,鼓勵和引導中國企業在印尼積極布局公共海外倉,以不斷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強化與印尼本土物流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考慮到物流體系建設具有時效性差、資金投入大等特點,中國企業應兼顧效益與成本,與印尼境內具有較強實力的物流供應商開展戰略合作,充分利用當地物流企業較為完善的物流網絡,為開拓市場和提升市場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
(四)共同推進數字治理,強化數字化戰略與相關政策對接
數字經濟的流動性與跨國性要求中印開展更多協商對話,加快雙方數字化戰略與相關政策對接,深挖數字經濟合作進程中的利益契合點。一方面,構建雙邊數字經濟合作交流機制。我國可將WTO現有協定及框架作為基礎,充分利用互聯網治理論壇、G20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平臺,以電子認證、無紙化貿易以及跨境電商便利化為主要內容,強化與印尼在數字治理領域的對話與交流。雙邊要協商構建統一明晰的數據使用規則和數據標準,共同制定數字治理規則、監管政策、跨境稅收政策及跨境數據交流政策。另一方面,中印兩國政府應構建數字經濟政府間協調機構,主要負責承擔雙方信息共享、數字人才培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標準制定等職能,進一步推進中印跨境電商產品、互聯網和物流技術規范等關鍵標準體系的互認。
參考文獻:
[1]曹晶晶.數字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我國的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8(8):29-32.
[2]孫杰.從數字經濟到數字貿易:內涵、特征、規則與影響[J].國際經貿探索,2020(5):87-98.
[3]林梅,周漱瑜.印尼數字經濟發展及中國與印尼的數字經濟投資合作[J].亞太經濟,2020(3):53-64.
[4]金丹,杜方鑫.中越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的機遇、挑戰與路徑[J].宏觀經濟管理,2020(4):78-83+90.
[5]張亮亮,劉小鳳,陳志.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考[J].現代管理科學,2018(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