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麗平
摘 要: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探究活動,以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文章分析科學課分組探究實驗教學現狀,探究強化分組探究實驗,提高科學課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科學課;探究實驗;小組;科學概念;科學方法;科學態度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4-0096-02
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可建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在探究實驗中學習科學,既是科學課程內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青少年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因此,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活動。針對分組探究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結合教學實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分組探究實驗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及探索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
一、科學課分組探究實驗教學現狀
科學課探究實驗是指學生根據相關的科學基本原理進行的基礎實驗,是在教師的現場指導下進行的,以確保學生安全。目前,科學課分組探究實驗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
1.只注重授課進度,未體現實驗效果
在分組探究實驗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忽視教學質量及效果。有的教師甚至采取當堂讀教材,然后粗略地將實驗內容灌輸給學生的做法,既沒有示范具體實驗操作步驟,也沒有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很顯然,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2.對分組探究實驗的重視程度不足
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背會書本知識,分組探究實驗就可以不做,他們把探究實驗等同于課堂游戲或知識的延伸,而不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很顯然,這些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而學生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無法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這不利于提高科學學科素養。
3.只注重結論,而忽視異常情況
異常情況是指探究實驗受設備條件及外界因素等影響,出現實驗結果與教材結論存在偏差的情況。例如,在教學“電磁鐵”時,教師展示的鐵釘并沒有磁性,當其被纏上導線并通電后,就具有磁性,可以吸附回形針等鐵質物品,斷電后,磁性消失。而在某次實驗中,斷電后的鐵釘還可以吸附一兩個回形針,很顯然,這與教材的結論存在偏差。但對于類似這樣的實驗現象,部分教師選擇視而不見或簡單帶過,并沒有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深入的探究,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二、 強化分組探究實驗,提高科學課教學效果的策略
1.實驗前進行科學分組,明確分工
為提高分組探究實驗教學效果,教師可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在實驗前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以形成基礎的小組合作框架。
(1)確定小組長及組員的分工。教師在分組時,可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測科學、合理搭配小組成員。小組長在分組實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確定小組長的人選時,要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如學習能力、組織能力、責任意識等,可通過投票或自薦等方式選出小組長。同時,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例如,小組長要對實驗進行組織和管理,記錄者要做好相應的實驗現象及數據的記錄工作。另外,還要有領取、保管實驗材料的人員,及對實驗進行匯報、分析的人員。只有明確分工,才能確保分組探究實驗的有序進行。同時,這種科學分工可提高學生對分組探究實驗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在進行分組探究實驗之前,教師可對組長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其明確自己的責任,并豐富其管理技巧,提高其管理能力。小組長在分組探究實驗中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管理好組員,明確每一個組員的分工內容,又要及時將實驗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反饋給教師,以確保分組探究科學實驗的有序進行。
2.把握方向,明確實驗目的
心理學認為,目的是一個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是激勵這個人產生行為的動力。因此,在分組探究實驗中,教師要將實驗的目的明確告知學生,從而讓學生自覺地進行實驗。這樣,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行為就是一個有目的的行為,這有利于提升實驗效果。在分組探究實驗過程中,有的學生興趣非常高漲,但是在分享交流時卻說不出所以然來,這就是缺乏實驗目的指引的表現。因此,教師要在實驗前告知學生探究實驗的具體目的、實驗的具體要求,然后再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3.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分組探究實驗活動
分組探究實驗的實施,需要特定的課程資源,課本上的知識往往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可結合學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是一個能動的、多樣的、多層面的、循環發展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內動力,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科素養。校內資源包括科學教室、實驗儀器、教學設備、標本、光盤、掛圖及校園環境和其他活動場所、設施等。在校外資源的開發上,學校可以發揮社區、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場館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設立定點、定時、定人的科學教學基地,便于學生在分組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進行參觀、學習。還可利用學校周邊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如田野、森林、河流,以及家庭、社區、高校、科研機構和工礦企業等,補充校內資源的不足,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與科學素養。
4.調控課堂,提升分組探究實驗教學效果
在分組探究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組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科素養。青少年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較差,在分組探究實驗過程中,有的學生不知道怎樣合作,或不善于合作。因此,教師要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在合作學習前制定明確的要求,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培養學生的傾聽、動手能力,并使學生學會如何與同學合作,以順利完成探究實驗任務。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質疑、整理觀點,以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5.多元評價,診斷激勵
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以激勵學生的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可采取組內互評、教師點評等多元評價方法,以增進學生學習科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元認知。
組內互評是評價學生在分組探究實驗中的配合度、支持度以及對實驗結論的分析概括能力等。小組長匯總本小組的實驗情況后,可組織組員進行組內互評,這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間的互相認知。教師點評是針對學生的分組探究實驗情況進行總體性評價,同時補充學生的組內評價。多元化評價可使學生在分組實驗探究中實現知識的碰撞及融合,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
三、結語
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創新的過程,因此,科學地構建學習合作小組,有效地進行分組探究,能夠使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知識,從而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果。青少年學生的思維不夠成熟,心智也處于待開發階段,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的樂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不斷提高科學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清軍.小學科學課中分組實驗的調控與管理[J].內蒙古教育,2019(32).
[2]邱洪新.科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分組實驗有效性研究[J].小學科學,2019(06).
[3]王華秉.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J].天津教育,2019(05).
[4]陳美玲.小學科學分組實驗教學的應用策略研究[J].教師,2018(06).
[5]劉立新.小學科學分組實驗低效探究成因及對策[J].山東教育,2013(28).
[6]楊顯聯.分組實驗活動匯報有效交流方法探析[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05).
Strengthening Group Inquiry Experime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Science Course
Yan Liping
(Xinxu School,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Xiamen 361111, China)
Abstract: Science course is an active and practical course. Inquiry is the main way for students to learn science. Therefore, in teaching, teachers can let students carry out experimental inquiry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groups, so as to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scientific concepts, master scientific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oup inquiry experiment teaching in science clas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group inquiry experim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science class.
Key words: science class; inquiry experiment; group; scientific concept; scientific method; scientific at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