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楊慧敏,史飛飛,馬慧哲,武 蕾,田雪嬌,趙 丹,杜 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常見的肺部疾病,近年COPD的患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已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COPD若反復急性加重,會明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患者住院次數(shù)及經(jīng)濟負擔。因此,COPD穩(wěn)定期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等是當前西醫(yī)治療COPD穩(wěn)定期的常用藥物,雖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扼制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趨勢。COPD在中醫(yī)學中歸屬于“肺脹”范疇,穩(wěn)定期患者辨證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以肺、脾和腎三臟為主,同時痰飲和瘀血等濁毒產(chǎn)物作為標實貫穿于病程中,導致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以標本兼治為原則[2]。河北省中醫(yī)院國醫(yī)大師李佃貴教授基于多年臨床經(jīng)驗研究出以溫補肺腎和化飲通絡共施的補通膏,其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效果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中醫(yī)院呼吸二科診治的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COPD穩(wěn)定期60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5(62.43±7.11)歲;病程12~38(25.00±7.52)年;肺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1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1~75(62.83±6.73)歲;病程11~40(25.50±8.03)年;肺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1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和肺功能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zhí)行。
1.2診斷及納入、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COPD和COPD穩(wěn)定期診斷參照“COPD全球創(chuàng)議2017”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①COPD診斷標準:有慢性進展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癥狀;肺功能檢查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后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70%。②COPD穩(wěn)定期診斷標準:經(jīng)治療后,咳嗽、咳痰和氣短等癥狀穩(wěn)定或輕微,持續(xù)1周以上,同時具備以下表現(xiàn):咳嗽、咳痰明顯減輕,熱退,氣短和(或)喘息減輕,痰量減少且痰色由黃轉白。
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和COPD穩(wěn)定期診斷標準;②肺功能分級Ⅱ或Ⅲ級(中度或重度),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30%~80%,F(xiàn)EV1/FVC<70%;③患者和(或)其家屬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COPD急性加重期者;②合并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和肺結核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或精神障礙者;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⑤嚴重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成分過敏者;⑥合并呼吸衰竭或嚴重感染者;⑦治療依從性差者。
1.3治療方法 兩組均根據(jù)“COPD全球創(chuàng)議2017”中關于COPD穩(wěn)定期的治療[3]指導規(guī)范化治療,均予教育與管理、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3 L/min)及對癥治療,偶發(fā)喘息加重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葛蘭素史克制藥有限公司,H20090514)緩解癥狀。另外,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阿斯利康公司,H20140458),每次2吸,每日2次,共治療120 d。觀察組給予補通膏聯(lián)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治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使用劑量及方法等同對照組。補通膏方藥如下:黃芪300 g、黨參300 g、黃精300 g、白術200 g、陳皮200 g、清半夏200 g、細辛90 g、干姜300 g、五味子300 g、熟地300 g、紫河車60 g、補骨脂300 g、丹參300 g、地龍300 g、桑白皮300 g、山藥300 g、茯苓300 g煎熬,以黃酒500 g、鹿角膠450 g、蜂蜜500 g收膏,共成膏1200 ml;分成120包,每包10 ml;早晚各1包口服,共治療60 d;使用河北省中醫(yī)院住院藥房中藥飲片,膏方由河北省中醫(yī)院煎藥室制作。
1.4觀察指標
1.4.1臨床效果:比較兩組治療60和120 d后臨床效果。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擬定臨床效果評價標準,臨床控制: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95%,咳嗽、咳痰、氣短和喘息等癥狀基本消失;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70%~95%,咳嗽、咳痰、氣短和喘息等癥狀明顯改善;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30%~70%,咳嗽、咳痰、氣短和喘息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30%,咳嗽、咳痰、氣短和喘息等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OPD評估測試(CAT)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0、120 d后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制定,正常為0分、輕度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CAT評分滿分為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3]。
1.4.3肺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0、120 d后肺功能指標FEV1%和FEV1/FVC。采用德國耶格JAEGER肺功能檢測儀(型號Master Screen)對肺功能指標FEV1%和FEV1/FVC進行檢測。
1.4.4炎性因子:比較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0、120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應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對血清IL-6、IL-8和TNF-α進行測定,試劑盒由上海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具體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5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心悸、頭痛、口咽念珠菌感染和聲音嘶啞。

2.1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6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6.67%高于對照組6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56,P=0.037);治療12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1,P=0.028)。見表1。

表1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60和120 d后臨床效果比較(例)
2.2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0和120 d后,兩組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5.068、P<0.001,t=-7.365、P<0.001;t=5.437、P<0.001,t=-7.615、P<0.001。對照組:t=2.672、P=0.010,t=4.626、P<0.001;t=-3.066、P=0.003,t=4.857、P<0.001);治療60和120 d后,兩組組內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0.347、P=0.730,t=0.206、P=0.834;對照組:t=0.351、P=0.727,t=0.062、P=0.951)。治療60和120 d后,觀察組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比較分)
2.3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FEV1%和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0和120 d后,觀察組FEV1%和FEV1/FVC均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35、P=0.006,t=-4.220、P<0.001;t=-3.558、P=0.001,t=-6.343、P<0.001)。治療120 d后,對照組FEV1/FVC較治療前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87、P=0.041);對照組治療60 d后FEV1%、FEV1/FVC和治療120 d后FEV1%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43、P=0.590,t=1.186、P=0.240;t=1.349、P=0.182)。治療60和120 d后,兩組組內FEV1%和FEV1/FV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0.697、P=0.487,t=-1.866、P=0.672;對照組:t=-0.834、P=0.407,t=-0.921、P=0.360)。治療60和120 d后,觀察組FEV1%和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3。

表3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4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6、IL-8和TNF-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0和120 d后,兩組血清IL-6、IL-8和TNF-α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7.046、P<0.001,t=-5.180、P<0.001,t=4.385、P<0.001;t=-13.404、P<0.001,t=-7.823、P<0.001,t=-5.840、P<0.001。對照組:t=-2.645、P=0.011,t=2.061、P=0.044,t=2.762、P=0.008;t=5.155、P<0.001,t=5.219、P<0.001,t=-4.190、P<0.001)。治療120 d后,兩組血清IL-6和IL-8均較治療60 d后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3.184、P=0.002,t=3.008、P=0.004;對照組:t=2.956、P=0.005,t=2.914、P=0.005);治療60和120 d后,兩組組內血清TNF-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t=1.460、P=0.149;對照組:t=1.439、P=0.156)。治療60和120 d后,觀察組血清IL-6、IL-8和TNF-α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4、5和6。

表4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細胞介素-6比較

表5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細胞介素-8比較

表6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比較
2.5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85,P=0.667),見表7。兩組不良反應均較輕微,加強吸入藥物后漱口宣教并繼續(xù)治療,不良反應皆在短期內消失,未影響臨床治療和觀察。

表7 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COPD全球創(chuàng)議2017”[3]指出其主要病理特征為氣流受限。美國胸科學會和歐洲呼吸學會分別選擇FEV1%和FEV1/FVC作為判斷COPD氣流受限的指標[5]。在我國判斷COPD氣流受限的指標為FEV1/FVC,并選擇FEV1%反映COPD的嚴重程度,二者下降程度與COPD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能準確地評價COPD患者病情[5]。COPD確切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有研究表明在吸煙、免疫失調和感染等因素作用下,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嗜酸粒細胞、淋巴細胞和肥大細胞等炎性細胞被激活并釋放炎性因子,如IL-6、IL-8和TNF-α等[6-7]。IL-6在生理情況下參與調節(jié)免疫應答,在病理狀態(tài)下誘導急性反應物釋放,導致肺組織免疫性損傷[8-9];IL-8具有強大選擇性趨化和激活中性粒細胞的作用,還能促進T細胞趨化、游走[10];TNF-α可誘導其他炎性介質釋放,如IL-6和IL-8,并級聯(lián)放大炎癥反應,可刺激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產(chǎn)生多種化學趨化因子,促使中性粒細胞釋放蛋白水解酶,誘導炎性細胞遷移至炎癥部位,進一步加劇炎癥反應和免疫損傷[11]。上述因子可損傷氣道并引發(fā)炎癥反應,導致周圍氣道阻塞與重構[12],且表達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COPD穩(wěn)定期患者氣道慢性炎癥及重構并未停止[13]。因此,積極控制COPD穩(wěn)定期患者IL-6、IL-8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對于改善氣道炎癥、延緩氣道阻塞與重構具有重要意義。COPD穩(wěn)定期患者治療目的是改善癥狀,提高肺功能,延緩或阻止病情進展[14]。目前,臨床所采用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成分中,福莫特羅是選擇性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布地奈德是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吸入用藥不良反應較全身用藥少。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可改善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咳嗽、喘憋癥狀和肺功能,延緩病情惡化[15-17],但仍不能阻止肺功能慢性降低的趨勢。因此,充分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積極探索COPD穩(wěn)定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巨大臨床意義。
COPD屬于中醫(yī)學“肺脹”范疇,《內經(jīng)》中記載有“肺脹”及其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癥候表現(xiàn)。《圣濟總錄·肺脹》曰“其證氣脹滿,膨膨而咳喘”,記述“肺脹”主要癥候為肺部脹滿、憋氣、胸悶和喘咳等。中醫(yī)學認為COPD主要病理變化為本虛標實,臟氣虛弱為本,痰飲瘀血為標實,二者相互作用為基本發(fā)病機制[18-20]。國醫(yī)大師李佃貴教授創(chuàng)立“濁毒理論”,他認為廣義的濁毒指一切對人體有害的不潔物質,而狹義的濁毒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產(chǎn)物[21]。由此,李佃貴教授總結COPD穩(wěn)定期病理變化:本虛為肺脾腎臟虛損,以肺為始,久及腎臟,氣虛為本,積損難復。氣虛不運,釀生痰瘀,痰瘀互結是為濁毒,濁毒又閉阻正氣。正虛與濁毒互為因果,最終導致肺之形氣俱損,難以恢復。治療應當標本兼治,補虛損與瀉濁毒共施。李佃貴教授由此確立了溫補肺腎和化飲通絡治則,創(chuàng)立補通膏,本方以熟地、黃精、紫河車、鹿角膠溫補肺腎、益精養(yǎng)血為君藥,以細辛、干姜、黃芪、黨參、白術、陳皮、清半夏、山藥祛風散寒、溫陽健脾、除濕化飲,地龍、丹參活血祛瘀通絡,細辛、五味子、補骨脂補益肺腎、納氣平喘為臣藥,佐以桑白皮清熱宣肺,蜂蜜止咳化痰并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溫補肺腎、化飲通絡之效。本方劑加工成傳統(tǒng)膏方,有以和緩藥力徐徐圖之之意,更具有口味怡人、便于吸收、易存、易攜和易于服用的特點,非常適宜COPD穩(wěn)定期年老體弱患者長期服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0和120 d后,觀察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治療60 和120 d后,兩組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癥狀和體征分級量化評分及CAT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60和120 d后,觀察組FEV1%和FEV1/FVC均較治療前升高,且均高于對照組;治療60和120 d后,兩組血清IL-6、IL-8和TNF-α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血清IL-6、IL-8和TNF-α均低于對照組;治療120 d后,兩組血清IL-6和IL-8均較治療60 d后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補通膏聯(lián)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減少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且在停用補通膏后治療效果可持續(xù)一定時間。補通膏以溫補肺腎和化飲通絡為治則,從整體觀念出發(fā),既扶助臟腑氣血陰陽之正氣,使氣機調暢,津液運化,又兼顧去除痰瘀濁毒、調達氣血、化痰平喘,持久穩(wěn)定地提高肺、脾和腎臟器功能狀態(tài),改善癥狀。補通膏聯(lián)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治療COPD穩(wěn)定期具有一定協(xié)同作用,通過調理機體免疫功能,抑制氣道炎癥反應,緩解周圍氣道阻塞與重構,改善患者肺功能,減輕臨床癥狀,效果較單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更為明顯且持久。
綜上所述,補通膏聯(lián)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效果顯著,能夠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