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余音 黃 潔 黃 沂 蔣爭艷 楊小鳳 梁 群 蘇宇虹吳 倩
1.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廣西南寧 530023;2.廣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廣西南寧 530200;3.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廣西南寧 530023
臨床護理帶教是培養護生適應護士角色的重要過程,對護生的職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而臨床帶教老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可以提高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1-2]。但是,ICU急危重癥多、應急頻繁、風險高,搶救時帶教老師處于高度緊張,無法顧及對護生的帶教。因此,在ICU實習護生動手機會少[3]。為此,本研究探討建立視頻庫,讓學生每天錄制自己的操作視頻與標準操作一起回播,進行對比學習,實施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為控制試驗過程的交叉及沾染,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ICU實習的58名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本科生為對照組;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我院ICU實習的54名護理專業本科生為觀察組,兩組性別、年齡、入科考試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兩組護生入科后其帶教師資均為ICU同一臨床帶教組老師帶教。
表1 兩組護生一般資料及入科摸底考試比較
1.2.1 成立帶教小組
按入選標準選擇人員組成帶教小組,設總帶教老師1名,由護士長按教學方案統一培訓,使每位老師均熟練掌握相關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兩組學生均由小組老師帶教,盡可能達到同質。
1.2.2 對照組
以問題為導向(PBL)和以案例為基礎(CBL)的教學方法實施帶教。護生入科前根據ICU工作流程、常見急危重癥護理常規及常用救護技術操作制訂PBL案例,并提出護理相關問題5~7個。護生入科第1~3天由總帶教老師集中授課及示范,內容包括介紹PBL和CBL教學方法、ICU環境、規章制度、各班工作職責、物品及儀器設備管理規范、醫療垃圾的分類處置、常見病癥的監護要點、置多種引流管患者的規范護理基本理論;演示監護儀、吸痰吸氧法、徒手心肺復蘇、心電監測、簡易呼吸囊使用、口腔護理、鼻飼技術、氣道管理、微量泵操作、血流動力學監測以及專科案例教學等技術。第4天將學生安排給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跟班帶教,帶教老師按ICU《PBL教學方案》帶教。每2周選取1個案例組織護生進行討論和演練。案例學習按3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由其中1名護生擔任組長,主要負責組織組員學習和討論,并做記錄。帶教老師引導護生查閱書籍、網絡信息、同學之間討論及與帶教老師交流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4]。
1.2.3 觀察組
①教學資源準備:學生實習前2個月由護士長組織帶教老師討論和制訂帶教方案。將對照組總帶教老師集中授課及示范內容制作視頻,匯同“榜樣薈萃”組成視頻庫。②學生分組與教學視頻分發:護生入科后按3人一組組成1個學習小組,選1名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學習。護生入科第1~3天集中培訓與對照組相同。并增加教學視頻,對比學習方法及視頻庫內容介紹,講解完畢后由組長拷貝視頻庫內容供組內同學隨時對比學習,每天每位同學相互錄制自己的操作視頻。視頻學習按基礎到專科;先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序安排每周練習項目。前3周每天下午下班前1 h由3人學習小組中的1名帶教老師組織練習1~2個規范或技術操作項目,帶教老師先示范,組員逐一按老師示范回授同學并相互錄制操作視頻及相互點評,下班后將自拍視頻與標準視頻對比找出問題。老師每天提問并記錄前1 d操作不規范之處,在帶教過程中著重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③每周組內同學集中觀看“榜樣薈萃”1次并交流感想,第4周每人撰寫1篇觀后感交給帶教老師。具體實施:學生入科時拷貝科室理論講課及操作視頻,前3周學生每天自錄操作視頻與標準操作視頻對比學習,第4周強化考試項目練習。
1.2.4 效果評價
1.2.4.1 評價指標 理論及技術操作考試成績、臨床勝任能力、師生滿意度。
1.2.4.2 評價時間及方法 ①理論及技術操作考試:兩組護生均在出科前1 d由總帶教老師負責理論及技術操作考試,操作考試選擇徒手心肺復蘇術、氣管切開吸痰技術、簡易呼吸囊使用、心電監測、口腔護理5個選項,以抽簽方式抽考1項。考試教材及評價標準參照《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理分冊第3版》[5],《55項臨床護理技術操作標準》[6],《新編護理學基礎》[7],《急危重癥護理學》[8]。②臨床勝任能力評價:采用澳大利亞護士護理實踐標準評估工具(the Australian nursing standards assessment,ANSAT)[9]評價,于護生出科前后2 d內由總帶教老師及該護生帶教老師共同完成評價。該評價表包括4個維度、18個條目,即專業性實踐4條(依法依規實踐、尊重患者知情權、對患者的文化和個體差異敏感、專業期望行為),評判性思維和分析4條(文獻的評判性、循證能力、學習態度、分享證據),提供和協調護理6條(護理評估能力、分析和解釋評估數據能力、制訂護理計劃能力、護理操作、監測患者能力、修改完善護理計劃能力),合作和治療性護理4條(團隊關系融洽、創建關懷性護理氛圍及參與健康活動能力、溝通能力、在健康護理團隊中扮積極活躍成員)。所有條目采用Liken 5級評分法,賦分1~5分,滿分90分,得分越高表明該項勝任力越強。③滿意度評分:參照作者論文條目設計[10],采用師生互評方法,學生對老師主要從教學內容是否涵蓋大綱要求,教學方式是否樂于接受,是否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4個條目評價,老師對學生評價主要從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有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條目評價,每個條目賦分25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量表經信效度檢驗Cronbach’s α 為0.871;CVI為0.864,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2.5 質量控制
學習依從性由帶教老師每天檢查學生自拍視頻與標準視頻存在問題記錄,未完成者在帶教老師監督下完成。
應用SPSS 18.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生臨床勝任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臨床勝任力總分、各維度得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生臨床勝任力總分、各維度得分比較(分,)
觀察組出科理論成績、技能操作成績及師生互評滿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考試成績及師生互評滿意度比較(分,)
表3 兩組護生考試成績及師生互評滿意度比較(分,)
ICU的工作特點要求所有操作都要求快、穩、準,老師在搶救現場無法指導學生,學生也無法獲得系統練習機會。因此,需要學生利用大量非上班時間學習才能系統學習和完成ICU的學習內容與任務。而非上班時間學生無法提問老師,視頻庫可以支持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ICU的教學內容,是一種適應現代快節奏、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方法[11-12],反復對比學習有利于指導實習護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13-14]。小組學習老師在授課時與學生距離拉近,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組內相互討論,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分析能力及臨床技能[15-16],并提高其情緒智力及溝通能力[17]。視頻庫能讓學生根據需要選擇知識點學習[18],通過對照自己操作與標準操作差距,針對自身存在問題,強化重點、難點問題學習。而且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觀看老師視頻講課及操作,消除了直接提問老師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增強其自信心。
傳統臨床帶教方法在職業價值觀及醫德行為方面的培養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實習護生“重技能、輕態度”[19-20],同樣PBL和CBL其關注重點也是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從醫療行業看,醫德之要求遠在于醫術之上[21]。《省心錄·論醫》云:“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由此可見其重要性。“榜樣薈萃”展現了前輩們的事跡、對職業的摯愛,以及她們高尚的職業操守和大愛情懷。學生集體觀看和書寫心得體會,使其感悟身邊榜樣人物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榜樣教育可增強護生的職業認同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專業價值觀[22-23]。還可以有效引導其思想向上,調動工作積極性[24-26],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態度、專業價值觀及社會責任感是激發學生奮發學習的動力。
視頻庫的視頻、圖片、聲音、動畫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增強其學習興趣,提高其核心能力及臨床勝任力[27-29],以及職業獲得感。因此,學生認可這一教學模式,對臨床帶教滿意;另一方面,視頻輔助教學減少老師頻繁講解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勤奮向上,愛崗敬業,專科能力強,操作熟練,也提高老師對學生的滿意度。
視頻輔助教學適合ICU本科護生的臨床帶教,能從根本上解決急救現場帶教老師無暇顧及實習護生,講解少的問題,與傳統教學法比較,更能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此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