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沈陽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遼寧沈陽 110014
妊娠晚期引產是在自然臨產前通過藥物、器械等手段使產程發動,達到分娩的目的,是產科處理高危妊娠常用的手段之一。主要用于足月妊娠但無法自然分娩的產婦,旨在保障母嬰身體健康并改善產婦預后[1-2]。而在引產過程中,宮頸成熟情況至關重要,足月妊娠的產婦其宮頸成熟情況對引產結果發揮重要作用;若產婦宮頸未成熟,極易造成引產失敗,從而需進行剖宮產。由此可見,臨床上在足月妊娠引產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是促進宮頸成熟、確保引產效果的根本[3-4]。現階段臨床對滿足引產指征的產婦實施引產,多借助物理方法和藥物干預措施來誘導其宮頸成熟。其中縮宮素是婦產科最常使用的藥物,該藥是典型的宮縮調節劑(生理性),使用后可有效誘導宮縮[5-6]。為進一步研究在足月妊娠引產中應用催產素+COOK 宮頸擴張球囊的臨床價值,特將沈陽市婦幼保健院70 例接受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于 沈陽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0 例接受引產的足月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序貫抽樣法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7 例)。對照組中,年齡24~35 歲,平均(30.56±3.45)歲。觀察組中,年齡24~36 歲,平均(30.26±3.2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且為足月妊娠產婦;②耐受性較好;③生命體征穩定。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急性感染者;②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③有早搏、心房顫動病史者。
對照組采用催產素常規引產。完善臨床各項檢查,后將催產素注射液(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474,生產批號200315-2;規格1 mL/10單位)2.5 U+0.9%氯化鈉注射液 (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201,生產批號1909173901;規格250 mL)500 mL 混合后實施靜脈滴注,滴速控制在4 滴/min,滴注15 min 后若宮縮沒有明顯加快,可將滴注速度增加至20 滴/min,直到產婦每隔3~5 min 出現一次有效宮縮,且宮縮時間持續超過30 s,在此期間內最大滴注控制在20 滴/min,后在宮頸條件成熟后實施引產術。
觀察組采用催產素聯合COOK 宮頸擴張球囊引產。引產術前一晚幫助產婦取膀胱截石位,局部常規消毒并鋪巾,借助陰道窺器充分暴露宮頸,后在宮頸內插入COOK 促宮頸擴張球囊導管,直至雙球囊通過宮頸管,后將0.9%氯化鈉注射液40 mL 注入宮頸球囊中,向外緩慢牽拉導管,直至球囊堵住宮頸內口,同時確保球囊暴露在宮頸口外,后在陰道球囊中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 mL,直至子宮球囊、陰道球囊置入宮頸內外口時去除窺器,后在兩只球囊內分別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 mL,確保每個球囊內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上升至80 mL,固定導管。球囊放置12 h 后在次日清晨取出,對宮頸進行Bishop 評分,若產婦Bishop 評分超過6 分,即行人工破膜,若產婦1 h 內還沒有出現規律宮縮,則繼續靜脈注射催產素,催產素劑量以及方式同對照組一致。
比較兩組的促宮頸成熟效果、產程時間、宮頸評分、引產指標及新生兒情況。①促宮頸成熟效果(采用Bishop 評分法)[7]。顯效:經干預措施實施后產婦宮頸Bishop 評分提高3 分;有效:經干預措施實施后產婦宮頸Bishop 評分提高2 分;無效:經干預措施實施后產婦宮頸Bishop 評分僅提高1 分。公式: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產程以及宮頸評分。若宮頸Bishop 評分≤3 分,視為“人工破膜失敗,需改用其他方法”,4~6 分視為“成功率50%”,7~9分視為“成功率80%”,>9 分視為“成功”。③引產指標。包括誘發臨產時間、胎兒娩出時間、產后24 h 出血量。④新生兒情況。包括Apgar 評分及新生兒出生體重,其中Apgar 評分在新生兒出生后5 min 進行,總分0~10 分,<4 分視為“重度窒息”,5~7 分視為“輕度窒息”,8~10 分視為“正常新生兒”。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促宮頸成熟效果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促宮頸成熟效果的比較(n)
觀察組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均短于對照組,Bishop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產程時間以及宮頸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產程時間以及宮頸評分的比較(±s)
組別 第一產程(min)第二產程(min)第三產程(min)Bishop 評分(分)觀察組(n=37)對照組(n=33)t 值P 值315.23±65.45 488.14±65.24 11.0503<0.05 29.25±8.47 45.63±12.55 6.4613<0.05 6.11±2.22 10.44±2.53 7.6274<0.05 4.41±3.23 3.01±1.11 2.3667<0.05
觀察組的誘發臨產時間、胎兒娩出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后24 h 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引產指標及新生兒情況的比較(±s)
表3 兩組引產指標及新生兒情況的比較(±s)
組別 誘發臨產時間(min) 胎兒娩出時間(min) 產后24 h 出血量(mL) Apgar 評分(分) 新生兒出生體重(kg)觀察組(n=37)對照組(n=33)t 值P 值12.23±1.23 16.52±2.56 9.0901<0.05 18.23±2.36 25.23±3.52 9.8667<0.05 165.23±30.23 225.26±45.12 6.6026<0.05 8.85±1.12 8.00±0.36 4.0690<0.05 3.80±0.58 3.10±0.12 6.7994<0.05
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8-11],發現催產素過多使用,極易導致產婦出現低鈉血癥、子宮收縮過度等嚴重不良反應,情況較嚴重者,甚至會危及母嬰生命安全。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為有效提高臨床促宮頸成熟措施的安全性,臨床提倡對足月妊娠產婦采用妊娠終止技術。若產婦出現嚴重頭盆不對稱等指征,即可進行引產;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借助相關措施來促進宮頸成熟。以往臨床多借助藥物引產來刺激母體縮宮素受體發揮作用,但在宮頸處縮宮素受體的分布量并不高,所以導致縮宮素無法發揮有效作用,長此以往,極易導致產婦背負生理、心理的雙重負擔。而催產素的大劑量使用,極易導致產婦宮縮頻繁,從而增加胎兒窘迫以及產婦產道裂傷等不良反應發生率[12-18]。
COOK 宮頸擴張球囊屬于典型的非藥物性引產技術,源于美國婦產科,早在1996年即被臨床投入使用,經幾十年的完善與優化,COOK 宮頸擴張球囊在足月妊娠中的引產成功率明顯提高。實際實施過程中,將兩個低位水囊球囊放置在產婦宮頸內外口,從而對宮頸口進行持續性壓迫,促進垂體后葉催產素分泌量的增加,有效對子宮收縮強度與頻率進行調整,從而促進胎膜的分離與剝落,促使宮頸柔軟,從而提高引產成功率[19-2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促宮頸成熟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均短于對照組,Bishop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誘發臨產時間、胎兒娩出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后24 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宮頸擴張球囊的使用,可有效促進宮頸成熟,從而改善引產指標和效果。而球囊的使用,可對子宮下段及其宮頸部位產生一定的機械張力,所以放置后并不會對產婦正常活動產生限制,所以不會對產婦子宮、宮頸造成較大的刺激,從而有效避免子宮收縮過度等情況出現[22-25]。
綜上所述,催產素與COOK 宮頸擴張球囊聯合應用在足月妊娠引產中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不僅可縮短產程時間,更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保障母嬰安全,建議作為足月妊娠產婦的首選引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