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博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遼寧遼陽 11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發病時可出現氣短、咳嗽、呼吸困難、咳痰等癥狀,該病患病率、病死率均較高。該病病情易反復、呈持續進展,不僅損害患者肺功能,也導致患者運動耐力下降,降低其生活質量水平[1]。而為提高老年COPD 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運動耐力,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有效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早期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通過常規翻身拍背、營養支持,雖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運動耐力所取得效果有限。呼吸康復訓練操以縮唇-腹式呼吸為基礎,以呼吸引導為主的訓練方法,越來越廣泛用于呼吸疾病的臨床護理中[2-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呼吸康復訓練操在老年COPD 穩定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COPD 穩定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62~88 歲,平均(70.74±5.50 歲);病程1~7年,平均(4.15±1.08)年。觀察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61~88 歲,平均(70.93±5.40)歲;病程1~8年,平均(4.02±1.24)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4];②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者;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③合并傳染性疾病者。
1.3.1 治療方法 進行持續低流量吸氧治療,2 L/min,15 h/次,1 次/d;將鹽酸氨溴索顆粒(四川森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501、20190506,規格:15 mg/袋)溶于溫水中服用祛痰治療,15 mg/次,1 次/d; 口服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103、20190203,規格:0.1 g/粒)抗感染治療,0.4 g/次,1 次/d;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河北仁合益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503、20190206,規格:2.5 mL∶5 mg/支)置于霧化器中霧化吸入治療,2.5 mg/次,2 次/d。
1.3.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常規護理干預,幫助患者常規翻身拍背,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睡眠,并給予積極營養支持,以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進行呼吸康復訓練操護理,以肺康復訓練的縮唇-腹式呼吸為基礎,呼吸引導為主要方法,共分為平靜呼吸、上舉運動、擴胸運動、轉體運動、抬腿運動、腹式呼吸運動、養氣收功7 節。①平靜呼吸:雙腳分開站立,雙臂自然下垂,摒除雜念,進行順式腹式呼吸(鼻吸口噓)。②上舉運動:兩丹田呼吸,雙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從體前拉至上丹田,在緩慢分開同時用鼻子吸氣,合攏時用口呼氣。③擴胸運動:雙腳自然站立,雙臂從身體兩側緩慢拉起,將掌心向下,同時用鼻子吸氣,在兩臂伸平時將掌心向上翻,隨后將雙臂緩緩合攏抱胸,同時用口呼氣。④轉體運動:左腳向左邁出一步,上半身慢慢向左轉90°,同時用鼻子吸氣,用口呼氣時同時向右轉體。⑤抬腿運動:雙腳自然站立,雙手叉腰,交替單腿抬高,抬腿時用鼻子吸氣,放下腿時用口呼氣。⑥腹式呼吸運動:雙腳自然張力,左手自體前拉起置于下丹田時用鼻子吸氣,右手自體前拉起置于膻中穴時用口呼氣。⑦養氣收功:雙手疊放在小腹,舌頭抵住上腭,靜心調息,順式腹式呼吸(鼻吸口噓)。每節重復4 次,訓練量根據患者的自身耐受、心率安靜時增加<20 次/min,呼吸頻率增加<5 次/min 為適當,兩組于干預2 個月評估效果。
①兩組肺功能的比較:采用耶格Master Screen 肺功能儀(濟南美林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測定兩組干預前及干預2 個月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呼氣峰值流速(PEF)。②兩組運動耐力的比較:兩組于干預前及干預2 個月后進行6 min步行距離試驗,患者站立,指導患者如何走路(盡可能走,勿奔跑),設定起點,規定行走時間為6 min,結束時計算行走總路程。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FEV1、PEF、FVC 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 個月后,兩組的FEV1、PEF、FVC 指標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FEV1、PEF、FVC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FEV1(L) PEF(L/s) FVC(L)對照組(n=50)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n=50)干預前干預后1.45±0.33 2.26±0.48a 4.31±0.53 6.26±0.47a 1.95±0.61 2.53±0.70a t 干預前兩組比較值P 干預前兩組比較值t 干預后兩組比較值P 干預后兩組比較值1.33±0.28 2.88±0.41a 1.964 0.052 6.955 0.000 4.28±0.45 7.41±0.54a 0.306 0.761 11.341 0.000 1.93±0.52 2.92±0.59a 0.177 0.860 3.017 0.003
干預前,兩組的6 min 步行距離試驗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 個月后,兩組的6 min 步行距離長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6 min 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6 min 步行距離試驗結果的比較(m,±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6 min 步行距離試驗結果的比較(m,±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值 P 值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 值P 值265.45±20.54 265.86±20.53 0.100 0.921 320.48±25.55 388.87±30.25 12.213 0.000 11.870 23792 0.000 0.000
目前臨床關于COPD 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環境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患者出現氣道、血管以及肺實質炎癥病變[5]。COPD 根據其病情發展可分為急性期和穩定期,其中穩定期患者較常見,臨床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運動耐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為重點[6]。
目前,臨床對穩定期COPD 多進行吸氧支持、祛痰、抗感染及平喘治療,雖能控制病情發展,但難以逆轉肺功能,且也無法有效恢復患者的運動耐力,治療效果有限[7-8]。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必須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措施。以往臨床對于老年COPD 穩定期患者多給予常規護理,其主要通過常規翻身拍背、營養支持來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但并不能有效減輕呼吸困難,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方面所能取得的效果有限[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2 個月后,兩組的FEV1、PEF、FVC 指標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FEV1、PEF、FVC 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6 min 步行距離長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6 min 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P<0.05)。提示呼吸康復訓練操改善老年COPD 穩定期患者肺功能水平,提升患者運動耐力。分析其原因為呼吸康復訓練操以縮唇-腹式呼吸為基礎,呼吸引導為主的訓練方法,其主要通過平靜呼吸、腹式呼吸運動、擴胸運動、上舉運動、轉體運動、抬腿運動、養氣收功七節運動來增強患者呼吸肌功能,同時改善肺通氣及血液供應狀況,而達到提高肺換氣效率,改善肺功能的效果[10-12]。呼吸康復訓練操的擴胸運動、上舉運動、轉體運動、抬腿運動可使患者的呼吸節奏變快,胸腔的起伏也更加明顯,有助于讓呼吸變得更徹底,肺部對氧氣的處理更完全,而有效的加強肺部收縮與舒張的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腹式呼吸運動在增加通氣量的同時能有效降低呼吸頻率,而有效緩解呼吸困難癥狀,為肺功能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縮唇呼吸是COPD 患者不自覺的一種呼吸方式,通過縮唇呼吸形成呼氣時候氣管由呼氣的正壓力,幫助患者把小氣道打開,從而更好地把肺內氣體呼出,最終達到緩解病情,改善肺功能的目的[13-15]。患者經呼吸康復訓練操訓練,在掌握科學正確呼吸方式后不僅能改善自身肺功能,而也能在擴胸運動、上舉運動、轉體運動、抬腿運動中不斷強化自身身體素質,不斷提升運動耐力。患者運動耐力被提升后,又更好地參與到呼吸康復訓練中,患者呼吸肌功能被強化,形成良性循環,對患者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將呼吸康復訓練操用于老年COPD 穩定期患者臨床護理,在提升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力方面能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