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盛倩玉


將手中那杯酸奶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李義林將它往桌上一放,對辦公室里的員工語重心長地說:“這款包裝的設計還不錯,研發了那么久,口味終于調整好了,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去打磨產品,盒蓋要輕輕松松地打開。”
作為廣東溫氏乳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義林一直重視研發工作。光是一款酸奶的配方,他們就反復調整了半年。
溫氏乳業這個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還不是那么熟悉,但它在過去二十多年里,卻一直默默耕耘、砥礪前行,如今的養殖規模和產業水平已經在華南地區名列前茅。
在總經理辦公室中,有一套物聯網監控系統,上面每天都輪番播放著各工廠和牧場的實時視頻。溫氏乳業擁有跨越“兩廣”和湖南、江西地區的六大牧場,旗下工廠生產的40多種乳制品,銷售網絡已經普遍廣東省各地,并輻射到了廣西、湖南、福建、海南等區域。
如果時光倒退回2000年之前,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溫氏股份”)和牛奶其實沒有一點關系。這家以畜禽養殖起家的企業,從1983年創立之初,就是以做“肉和蛋”為主的,直到如今,溫氏股份也一直是中國畜禽業的龍頭企業。
“但是,牛奶是我們溫氏人的一個情懷。因為溫氏創始人提過一句話:溫氏食品人人有份?!?總經理李義林回憶,在自己小時候,牛奶是種奢侈品,許多人是喝不上的?!坝绕涫窃谀戏?,受到氣候和環境的先天制約,奶牛的奶產量非常低。而且南方優質粗飼料供應不足,也會使得奶牛飼養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土地資源日益緊缺,養牛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時間一長,養殖企業掙不了錢,就只好紛紛改養其他了?!?/p>
可以說,廣東省乃至南方地區,發展奶牛養殖業都是“先天不足”的。然而,隨著國民對于營養需求的日益提高,許多人漸漸養成了每天喝牛奶的習慣。2000年,集團上下一致決定:發展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產業。
盡管有著多年養雞養豬的經驗,但養牛對溫氏來說,依然是個陌生的項目,華南的養殖環境更是個挑戰。得益于華南農業大學的支持,溫氏乳業請到了楊金波博士來組建牧場。談判了將近一個月,溫氏乳業終于選址肇慶市鼎湖區的一個養雞場,將其改建為牧場。而奶牛的選購,更是遠跨重洋。
據溫氏乳業首任董事總經理的楊金波回憶,在那個時候,廣東一些牧場從澳洲進牛的價格比較高,平均一頭在3700-4700美元之間?!拔覀兙拖胫?,能不能自己去澳洲選牛,再直接把它們運過來?!?/p>
經過各種磨合,他們終于從澳洲包了一輛最大的飛機,將360多頭奶牛拉到了鼎湖牧場,開創了包機運牛的先河。
后來,牧場又陸續引進了更多的荷斯坦奶牛和娟珊奶牛等“出生名門”的優質奶牛,同時不斷擴張市場。如今,溫氏乳業的奶牛數量已經超過了25000頭。
有了好牧場和優質奶牛,下一步就是用高標準打造乳制品生產線。食品企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沖擊,比如之前的禽流感、三聚氰胺事件,亦或是新冠肺炎疫情。大環境落下的每一片雪花,都可能在企業身上演化成暴風雪。因此,不斷提高產業鏈的科技水平,加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成了溫氏乳業的重心所在。
品控部副主任介紹,從牧場到成品,從奶牛飼養、擠奶、原奶貯存,到殺菌、生產、冷鏈配送,每一步都有整套工藝先進的加工流程設備,要經過至少7、8次檢測,檢測項目最多可達180項。
她在進入品控部之前,曾在牧場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在她看來,溫氏乳業的牧場雖然遠離城市,員工生活有點與世隔絕,但每天的工作氛圍是非常開心的。“其實我們就是為奶牛服務的,牛生活得開心,產的奶就好喝?!?/p>
牧場有專門的配方師,每天為不同生長階段的牛群定制食譜,再交由飼養組去配料、切碎、混料,然后再交回給化驗室確認營養物質的含量。有些比較難消化的飼料如玉米棒等,他們還會提前發酵好,讓奶牛吃了更容易消化。
奶牛的汗腺不發達,因此非常怕熱、怕潮。為了讓它們有舒適的生活環境,每間牛舍都配備了風扇和降溫噴霧系統,氣溫一升至某個溫度就會自動開啟。
“怎么判斷牛舒不舒服呢?看睡眠,也就是躺臥時間夠不夠。奶牛是非常偉大的動物,一年幾乎有300天都在產奶,所以我們就要采用技術,為它改善居住環境,改善飲食,并且選取最優質的公牛來配種,用以改善牛群結構?!笨偨浝砝盍x林介紹,如今牧場的每一頭成年奶牛,身上都有帶芯片的可穿戴設備,就像我們戴的智能手環一樣,可以直接監測它們的情緒波動和其他指標,比如睡眠、壓力值、反芻情況、走動步數、最終產量等?!耙郧按址攀焦芾恚康氖秋曫B員觀察,現在借助信息化技術,我們就實現了科學養殖?!?/p>
在奶牛牧場,原料檢測實驗室還配備了紅外檢測儀、體式顯微鏡等設備,對飼料營養、原奶質量以及動物疾病進行科學檢測;從喂養、消毒、擠奶到環控,幾乎所有的環節都被納入了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體系之中。
相應的,消費者購買的每一瓶牛奶,都可以不斷地向前追溯:成品來自哪一批原料奶、原料奶來自哪一個牧場、該批奶產自牧場中哪一批奶牛,這批奶又是該批牛在什么時段擠出的……這環環相扣的嚴謹,就保證了消費者喝到的每一口牛奶都有跡可循。
為了保證奶源的優質,溫氏乳業在創立之初就為牧場制定了嚴格的衛生標準:70%時間內70%地面是干凈的、奶牛運動場要求沒有泥濘,擠奶前做好嚴格消毒等……

受到氣候和環境的制約,南方地區的奶牛產奶量與北方地區差異較大。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進,溫氏乳業的平均奶產量如今已經提升到了9噸以上,并且還在不斷地努力突破。隨著養殖規模和產量的提高,溫氏的產量連年上升,牛奶質量也遠高于國家標準,從2003年開始,溫氏乳業就向香港供應原奶,取得國家鮮牛奶出口認證,至今仍穩定為香港同胞提供著優質奶源。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世界許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而在此情況下,中國鮮奶業卻逆勢上揚。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全國生鮮奶產量達1431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9%。截止2021年3月10日,國內生鮮乳價格達到4.28元/公斤,已經超越了2014年初的最高水平。
“去年很關鍵的一點是,大家對牛奶的認識提升了。為抗疫做出卓越貢獻的幾位專家,比如鐘南山院士、張文宏主任等,都提出了加強營養、增加肉蛋奶攝入的建議?!笨偨浝砝盍x林介紹,中國人的喝奶量每年都在增長。根據歐睿數據的統計,2015-2019年,我國鮮奶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為6.13%、8.22%、9.71%、10.67%、11.56%,已經邁入了雙位數增長階段。
此外,在后疫情時代,居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加強,具有“新鮮、營養、保留活性因子”等優勢的低溫奶消費潛力巨大,大型乳企也紛紛加快了布局。
但是,低溫奶由于保質期短,受奶源、物流和渠道的限制較大,目前是以區域品牌為主,難以被全國性企業壟斷,因此這個市場在未來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這也是溫氏乳業主動投身這個市場的一個動力。


“一個企業,養在深閨無人知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我們這兩年一直在發力做市場?!笨偨浝砝盍x林透露,這幾年,溫氏乳業一直在積極地布局C端市場,不斷強化產品研發及市場推廣,積極運用“互聯+”技術,開辟乳制品銷售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費體驗,推動企業價值升級,為中國奶業發展貢獻力量。
一個長年對接企業客戶的品牌,要在消費者心目中打響知名度,無疑是跨出了自己的舒適區,需要在打法和戰略上做各種新的嘗試。去年,溫氏乳業的產品進入了家樂福、盒馬、永輝、大潤發、卜蜂蓮花等大型連鎖,美宜佳、全家等便利渠道,進一步開發了海南、湖南市場。溫氏乳業在開拓商超便利店等渠道的同時,也一直在開發新媒介營銷渠道,嘗試了構建電商、社群營銷、直播帶貨、新型專賣店等線上線下的多維度營銷網絡。
在產品上,他們近期上市了9大低溫新品,有針對品質生活的3.8高蛋白鮮奶,優質乳工程認證5倍乳鐵蛋白的鮮奶,無添加酸奶,還有針對特殊場景的代餐酸奶,針對特殊人群的0乳糖牛乳等,品類非常豐富。下一步,他們將聚焦發力溫氏牧場品牌,如今正在對溫氏牧場品牌價值體系及定位梳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溫氏牧場品牌會家喻戶曉,走入千家萬戶……
于2017年5月落成投產的大旺乳品加工廠,便是針對C端市場的,主要生產巴氏殺菌乳、發酵乳、高溫滅菌乳等產品。在層高近8米的第一期生產車間中,擺滿了锃亮的不銹鋼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極強,在車間幾乎看不到人影。在二樓的中控室,能看到兩名中控員在緊盯著控制屏,處于緊張的工作狀態之中。
溫氏乳業乳品生產經理告訴《南都周刊》記者,這個生產車間,從均質、殺菌、前處理發酵、到罐裝打包的生產線一氣呵成,每道工序高度自動,相互之間無縫銜接。而二層的中控室則整體俯瞰,集成控制著車間內所有的自動化設備,可謂是生產線的“大腦”。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了保證奶品新鮮,奶企幾乎是全年無休的?!耙荒晡覀冎环湃旒佟?、初一、初二。此外的每一天,大家都處于繁忙的生產狀態,年年如此。”
每天下午5點,原奶會準時從牧場送抵工廠,從擠奶到成品加工結束,整套流程被嚴格控制在24小時之內。接下來,酸奶和巴氏殺菌奶會由全程2-6°C冷鏈運輸,直抵消費市場,確保消費者拿到的都是最新鮮和安全的產品。
中控室的對面,則是整整一排檢測室,包括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譜儀、凱氏定氮儀在內的各種精密儀器應有盡有,幾乎每一臺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單價高達幾百萬元。檢驗員在無菌室中步履不停,實時監測著每一批乳品的“呼吸脈搏”。
作為直接與消費者打交道的食品企業,溫氏乳業對于產品安全的把控極其嚴格。品控部副主任李小容介紹,加工環節,從原奶到產品都要進行不間斷的質量安全檢測:原奶進廠前,會在運輸車上進行一次快檢,不合格的生乳決不允許進廠;進廠后,收入缸中的原奶會在攪拌均勻后再進行二次檢測,進一步判定各項指標是否達標,合格后方能生產加工。
隨后,配料、殺菌、發酵、罐裝,每一個步驟,都伴隨著一至多次不同的檢驗檢測項目;直至最后入庫,在產品發車前,檢驗員還將對乳品質量進行抽檢。
除了日復一日的內部檢驗,原料奶和乳品還會接受省、市各級食檢所的月度抽檢和年度送檢。一次完整的型式檢驗,包含了180個之多的檢測項目。
當前,國際上普遍采用“菌落總數”和“體細胞數”兩個指標衡量生乳的質量和安全性。在我國現行標準中,生乳中菌落總數應低于200萬CFU/ml,歐盟在其法規EC 853中則是規定菌落總數低于10萬CFU/ml,體細胞數小于40萬個/ml。而溫氏牧場出產的生乳,各項指標都是高于歐盟標準的。
曾有網友在天涯論壇上提出過一個問題:“中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喝牛奶的?”底下跟了幾百條回答,眾說紛紜,但大家達成共識的一點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牛奶并非大部分國人食譜中的主角,甚至曾經作為征服者的食物,受到漢民族的排斥。
而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營養學知識的普及,乳制品開始在中國流行。這個行業在國內進入快速發展期,其實也就二十來年,是從1998年后才開始的。

千禧年前后,中國政府啟動了居民飲食改革,“奶類”首次躋身居民膳食計劃。加上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引進了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和無菌包裝技術,乳制品得以跨越大江南北,市場實現了快速擴張。
如今,中國乳制品零售市場已經達到4000億元,政府的監督越來越嚴格,國內奶業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盡管市場幾乎被頭部奶企牢牢把控著,但在溫氏乳業總經理李義林看來,機遇是與挑戰并存的?!爸袊爽F在吃飽了,就開始追求吃得好,喝奶量每年都在增長,所以我們永遠相信一點:中國的消費市場是越來越大的,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利好。”
他曾看過一部紀錄片,里面統計,一個普通美國人一生所喝掉的牛奶是6噸,而中國奶類人均消費量僅36.1公斤/年,按人均壽命76歲算,一生也只能喝2700多公斤奶,只有世界奶業國家平均水平的1/3,增長空間還非常大。
“當然,許多國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容易不消化。但這是可以解決的,一是通過慢慢增加喝奶量,在腸胃中培養出可以分解乳糖的細菌;二就是喝酸奶,或者是零乳糖牛奶?!崩盍x林透露,自己過去幾十年都沒有喝奶的習慣,但幾年前來到溫氏乳業后,開始每天喝牛奶。如今,他一天至少會喝1公升,“牛奶是補鈣和蛋白質最好的來源嘛,你看我現在,連保健品都省得買了?!?/p>
在李義林的辦公室書柜中,擺著《未來簡史》《黑天鵝》《理性的非理性》等書,有的還做了筆記。在他看來,打造品牌,扎扎實實做產品,雖然是件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的事,但溫氏眺望的是遙遠的星辰大海。“我國已經宣布,在2035年要實現一個遠景計劃,GDP要達到世界第一,位于強國之列。對未來的大環境,我們溫氏乳業是充滿信心的,因為蛋糕一定會越做越大!”
“做市場,最關鍵的就是抓住年輕人。我們年紀大了,但心態必須年輕,要跟上新業態,才有更大的企業發展空間。”為了貼近年輕消費群體,李義林開設了抖音賬號,也開始研究微信視頻號,他甚至向員工打聽一款最近很火的社交app,“我是不是應該下載來看看?”
他在最近發的一條抖音視頻中,說了一句話,也許可以概括溫氏乳業創新精神的話:“學習不是為了超越誰,不是為了打敗誰,而是為了避免固步自封,使我們不被這個跨界的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