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瑾

霍凱揚大概就是所謂的“網紅體質”。
他第一次走紅,是因為在2015年高考英語結束后,對著考場外電視臺的攝影機說了一句:“如果愛情能有英語那么簡單就好了。”
第二次走紅,是因為今年2月他在B站上傳的一個視頻,視頻的內容是通過城市模擬游戲《都市:天際線》還原廣州。截至目前,這條視頻在B站上獲得了150萬的觀看量,媒體再次把聚光燈打在了這個1997年出生的“廣州仔”身上。
霍凱揚沒想過要刻意走紅,在他看來,兩次意外“出圈”,其實都是對自己鐘愛的事物堅持得足夠久后,水到渠成的結果。
他喜歡學習外語,精通英語、西班牙語和法語。而當年之所以把英語跟愛情作比,只是想形象表達自己對英語的絕對自信。
他還熱愛對空間的還原和構建。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在繪畫本上描畫道路兩旁的樹木、建筑;他一直都有玩空間模擬類的游戲,只是《都市:天際線》(以下簡稱《天際線》)比過去玩過的那些,效果要更逼真。
他也講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對語言和空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深知,是長久以來的堅持,讓他在這兩件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最近霍凱揚非常忙。他的B站私信源源不斷地涌進大灣區大小媒體的采訪邀請、企業和政府機構的合作邀約,以及用人單位拋出的橄欖枝。
在他的經歷中,或許可以看到,最傳統的成功秘笈和最新潮的表達方式交互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
見到霍凱揚是在4月初的一個下午。他身穿一件印著卡通熊圖案的白色T恤,腳踩一雙大頭馬丁靴,戴一副時下流行的大框眼鏡,頭發燙得微卷,比2015年電視鏡頭里的樣子顯得更輕盈時髦。他不太像我預想中的“網癮少年”的樣子,而更像是一個時尚的“學霸”。
事實上,他也確實不是一個沉迷游戲的“網癮少年”,他的手機上沒有任何游戲類的App,幾乎都是工具型的軟件,比如外語學習App、港股交易軟件。而玩得最多的《天際線》,在霍凱揚看來,也是“更像是工具”的游戲。
《天際線》是單機游戲,玩家通過鋪設交通路網、建造建筑樓宇、打造草木綠化等,構建夢想城市或還原現實城市。現在擺在霍凱揚臥室的臺式電腦,屏幕32英寸,主機是他自己組裝的。每當《天際線》運行起來,主機就會傳出散熱風扇高速轉動產生的呼呼響聲。
這臺電腦是他為了更好地玩《天際線》,在前些年請爸媽幫換的。雖然是出于玩游戲的目的換新電腦,但霍凱揚的父母也沒有異議,“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很自律。”
除了對硬件的要求,《天際線》操作起來也有不小的門檻。霍凱揚足足花了半年時間,才摸清了游戲里的各種功能,正式入門。另外,因為是由海外游戲開發商推出的游戲,《天際線》里的建筑物模型大多是歐式風格,如果要還原中國城市,許多建筑物,尤其是城市地標,都需要玩家用3D建模軟件自行搭建。
霍凱揚最近正在用建模軟件Blender還原廣州中山紀念堂。盡管已經使用Blender做了不少建筑物,但作為3D建模的非專業“選手”,搭建中山紀念堂對他來說并非易事,比如頂部的瓦片墻瓦片總是對不齊的問題,就困擾了他很久。“玩這個游戲就是需要什么都懂一點。”
霍凱揚對空間地理的興趣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小學時,我經常會在一本畫冊上,以一條公路為線索,畫出公路兩邊的山地、平原、河流,當然還有城市。”他說不清這種興趣的來源是什么,如果硬要說,可能就是“經常去旅行,還有家人從小就教我認地球儀上的國家吧”。
霍凱揚的父母都是小學老師,他們一家住在番禺區一套面積不大的兩居室里。客廳里最顯眼的就是一臺大電視和旁邊的地球儀。地球儀看上去有些年頭了,通過這個地球儀,霍凱揚很小就知道了一些海外小國的位置,比如哥倫比亞。他覺得,這種地理上的認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后來對西班牙語的興趣。
2010年,13歲的霍凱揚開始通過電腦游戲實現他對空間構建的熱愛。他開始玩一些城市模擬的游戲,但這些游戲大多還比較粗糙,模擬現實的程度較低,直到2017年,他接觸到《天際線》。2017年1月,他開始在這個游戲里持續系統地還原廣州,這最初還是受到其他玩家的啟發。
“當時看到其他玩家在游戲里還原北京,但是因為這個游戲自帶的模型是偏歐洲樣式的,所以你想象一下,長安街兩邊都是那些歐洲郊區的小房子,效果就很不好。當時玩家里面關于還原中國城市的呼聲很高,我也覺得很有必要,覺得自己可以試一下,盡管我也沒法保證還原到什么程度,因為當時的游戲里面,除了有現成的廣州塔模型,其他什么都沒有。”
還原,讓這個游戲和現實產生了很大程度的交互。
霍凱揚坦言,盡管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廣州仔”,但還原這座城市的過程讓他發現,自己對這座城市并非全然了解。
有一些城市角落他此前從未去過,但因為游戲還原的需要,他才第一次造訪;有些城市建筑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但是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他會用手機拍下來,仔細觀察每一個平面的細節,以實現在游戲呈現中的真實感。
更大的變化來自認知層面。通過對路網和局部城區在游戲中的重建,他開始對廣州城市規劃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舊街區、破碎的路網、城中村,這些都是廣州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包袱”。
他也開始從產業角度理解這座城市。因為涉及到一些工廠的還原,他發現廣州的產業鏈很齊全,“聯合國認證的41個工業門類里,廣州有35個。廣州是一個產業全面、文化多元性非常好的城市,是一個很包容的城市。”
他還開始了解城市的規劃動向,“2017年到2021年,剛好是廣州產業轉型的高峰期,像琶洲那邊建起來了,國際金融城也起來了。這些原來都可以說是一片空地,在游戲里面,我也同步都把它們建造了。”
3年多時間里,霍凱揚在游戲里修建的廣州,面積越來越大,現在,他用游戲還原的廣州,西至佛山大瀝,東到黃埔的南海神廟。他喜歡看城市真實還原的模樣,更喜歡看城市建成后,人流量、車流量增多的情景。
在路網修建完成、住宅布局好、產業鋪開后,《天際線》會自動生成車輛和行人,當城市發展的足夠成熟了,還會出現堵車的情景。
“這個游戲的玩家很奇怪,他們就喜歡看堵車,我玩這個游戲的快感其實也常常源自這里,看到洛溪大橋、人民橋車水馬龍的場景,就讓人覺得很有成就感。”
游戲里有一個功能,是跟著選定車輛,沿著這輛車行駛的軌跡,感受這個車輛視角下的交通和沿路的城市景觀。霍凱揚時常會跟著一輛車,一看就是2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他一旦發現有任何細節上的缺陷,就會立馬退出進行修補。
這種修補,除了是加強還原的真實度,有時還是在虛擬中彌補現實的缺陷。比如寶崗大道,由于貫通了被珠江分隔開的廣州南北兩部分,常常因為車流量大而擁堵嚴重。霍凱揚在游戲中就修建了一條與之平行的水下隧道,以緩解交通壓力。
在霍凱揚的素材庫里,收藏了多個建筑物模型,包括廣汽中心、騎樓、白天鵝賓館和星海音樂廳等,這里面大部分是他自己一點一點用建模軟件做出來的,有些則是請其他玩家幫忙做的。
他很注重建筑物的細節,因為往往就是這些微小的細節,決定了還原的真實程度。他對自己做的白天鵝賓館模型就不太滿意,“我的細節做得還不夠,白天鵝賓館它的外墻其實是有點向外凸的,但因為一邊就有440個窗口,想要做得真實就需要很高的法線貼圖技巧。”對于一些難度高或實在沒時間從零建起的模型,霍凱揚會請其他玩家幫忙建構。他說,非常感謝其他游戲玩家的幫助。

霍凱揚在游戲中模擬的廣州景點和建筑物。
目前獲得了150萬觀看量的視頻《歷時三年,我用游戲還原廣州》,是霍凱揚在今年2月上傳到B站的。他想過這個視頻可能會出圈,因為相比過去上傳的只展示某一個局部區域的視頻,這個時長2分多鐘的全景式呈現,受眾面會更廣,但他沒想到最后能達到150萬的觀看量,“原來覺得最多也就二三十萬吧。”
B站上有許多創意視頻,游戲是其中一個廣受歡迎的門類。霍凱揚去年4月開始在B站上傳《天際線》廣州系列。選擇把游戲成果制作成視頻分享,也是受到其他玩家的啟發。
當時,霍凱揚在《天際線》的國內玩家圈里已經小有名氣。一個玩家在做《天際線》中國景區的合集,就找到霍凱揚,請他也貢獻一些片段。“因為這個機會就開始摸索剪輯軟件PR,后來發現做視頻其實也沒有那么難。當時也覺得,自己這些游戲成果做出來了,應該要被更多人看到。”
截至目前,霍凱揚一共在B站上傳了46個視頻,內容都跟《天際線》游戲相關。
盡管不是學習傳播學相關的專業(本科專業是西班牙語,研究生專業是全球中國研究),霍凱揚卻對傳播的要義無師自通。“我對我們玩家圈子進行過觀察,也咨詢過他們的經驗,比如觀察他們做的哪些視頻播放量高,都有些什么畫面特點,是什么主題,然后我對觀眾喜歡的視頻內容就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了。”
廣州系列視頻的持續發布,讓霍凱揚收獲的更多是善意的關注。這些關注在《歷時三年,我用游戲還原廣州》視頻發出后達到了頂點。
這個視頻發出后的第二天,觀看量就達到5萬,“當時B站游戲區的小編還找到我,說要繼續幫我推薦一下這個視頻。”
這種創新的表達方式很快引發了政府和媒體的關注。“荔灣區旗下的新聞中心‘荔灣發布最早找到了我,后來也有公眾號過來采訪我,公眾號文章發了大概10天之后吧,廣東電視臺、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這些媒體也跟進過來采訪我。本來視頻熱度過了一段時間就會降下來,但是因為媒體的關注,讓流量又漲起來幾波。”
視頻的火爆還給霍凱揚帶來了很多機會。他的B站私信,收到了各個主體拋出的合作橄欖枝,有希望在游戲視頻里加品牌貼片廣告的;也有房地產企業接洽,希望他可以在游戲里還原一個小區樓盤的;還有MCN機構找到他,希望拉他進駐的;還有投資公司聯系他,希望他給電競項目提供一些建議的……
當然還有企業直接給他發了offer。一家游戲公司給他提供了游戲場景搭建的崗位,另一個offer則來自政府部門旗下的數字城市項目。霍凱揚去年剛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現在正處在找工作的階段,原本打算在珠三角城市找一份西班牙語教學工作的他,面前突然多了很多選擇。
“我建的這座虛擬城市好像變成了一座礦山,里面還有很多可能性等著我去開發。”霍凱揚說。
在采訪過程中,霍凱揚說,他有三項長久堅持的熱愛,分別是外語、空間建構和書法。外語已經從一項愛好,發展為了他的專業取向——他本科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習西班牙語;而空間建構作為一項業余愛好,為他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職業發展方向。書法會不會讓霍凱揚第三次“走紅”很難說,但霍凱揚故事背后的那份熱愛和堅持,或許才是他真正的礦山,人生無限的可能性正在他面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