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桂練 干林 王秀麗 吳冬梅
關鍵詞:信息素養;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危機事件;高校圖書館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信息素養調查結果,研究了公共危機事件給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帶來的挑戰,提出了新形勢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路徑、新策略,以期推動信息素養教育理念的完善與普及。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075-03
2020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迅速蔓延,人民群眾迫切需要及時了解疫情相關的報道和信息,但很多假新聞和假信息在眾多社交媒體上快速擴散,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網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聯網,尤其是網絡社交媒體。相較于傳統的主流媒體,新媒體上的信息來源混亂、真偽難辨,嚴重影響了社會輿論導向。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范圍的持續擴大,虛假信息還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國際輿論紛爭。世界衛生組織將這種現象稱為“信息疫情”,錯誤的信息使衛生工作者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使決策者轉移注意力,向普通公眾傳遞了恐懼思想,造成了社會混亂。在這樣的形勢下,提高公民的信息素養顯得尤為迫切。
1 信息素養及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職能
信息素養指人們在信息社會獲取、利用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意識與觀念。良好的信息素養既是人們有效融入信息社會的前提條件,也是人們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的必要條件。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目前,信息素養已被公認為是21世紀人們需要具有的重要素養,受到了學界和相關業界的廣泛認同。教育職能是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之一,教育部于2015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指出,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和創新新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和內容[1]。故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思考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方式,積極履行相關教育職能。
2 國內外信息素養研究現狀
2.1 信息素養教育的歷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素養教育受到學界的廣泛重視,成為普及綜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全世界很多國家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手段。歐美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十分重視信息素養教育,尤其重視針對青少年群體的信息素養教育,將青少年信息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體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育實施方針和保障體系。我國臺灣地區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其學校的信息素養教育起步較早,但我國大陸的信息素養教育起步相對較晚,普及率不高。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公共圖書館大多將信息素養教育納入科普教育的范疇,多以專題培訓、主題講座等形式開展,而高校圖書館則普遍將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新生入館教育、數據庫使用培訓等納入信息素養教育的范疇[2]。
2014年8月,國際圖聯(IFLA)年會的信息素養衛星會議指出,信息素養與終身學習正在經歷一場變革,Web2.0、移動科技、新媒體等數字信息技術對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出,大學、大眾傳媒對于公民的媒介與信息素養(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教育亟待加強。2015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批準通過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指出,不再把信息素養理解為可界定的具體能力,而是主張“作為元素養的信息素養”,并重新闡釋了信息素養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認為信息素養是信息消費者和創造者參與合作社群的綜合素養,強調信息素養教育的開放性與多元性[3]。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了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將信息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提出,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其目標任務是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
2.2 信息素養教育必須與時俱進
信息素養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習者擁有獨立獲取、處理、辨別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必將與時俱進。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重在培養學習者如何利用工具和技巧高效地獲取與利用信息,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效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人們對疫情認識不夠而引發的公眾性焦慮情況十分普遍,虛假的信息會導致人們產生恐慌情緒,繼而盲目聽信傳言或迷信偽科學,造成更大的生命健康危機與公共關系危機。圖書館應致力于開展信息素養普適性教育,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館員的信息素養與教育教學能力。
3 新冠肺炎疫情給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帶來的挑戰
我國教育部高校圖工委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高校圖書館在資源、技術與服務保障方面,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及時、主動、專業的服務,使師生能夠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研。很多高校圖書館積極主動地開展線上專題培訓、講座及閱讀活動,宣傳防疫抗疫知識,加深了讀者對傳染病疫情的了解[4]。西南大學新學工創新中心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全國45所高校的19,850名大學生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直接影響其認識理性和行為規范[5]。美國的一項調研報告指出,由于媒體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而引發的公眾公共衛生焦慮情況十分普遍。該報告還指出,美國的圖書館在疫情期間及時向公眾傳播了權威可靠的知識和信息,教育公眾學習公共衛生常識和急救專業知識,并開展了咨詢服務和應急事件服務,緩解和疏導了公眾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及心理[6]。
4 社會突發危機事件下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
4.1 培養學生甄別信息資源真偽的能力
學生信息素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其不斷學習與訓練,還需要其與同學及教育者進行交流與互動。在調查分析了學生的信息行為特點及充分認識用戶信息行為的基礎上,信息素養教育者應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高校信息素養教育者應不斷提高自身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在授課內容中增加信息分析相關的知識,如核實信息來源、查詢作者信息、核實信息發布時間、分析信息陳述的客觀性等;善于引用經典案例引導學生意識到虛假信息問題的嚴重性,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積極思考、查證、鑒別信息的真偽,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4.2 提倡多樣化的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
高校可根據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的學習情境,開展“多元嵌入式”的信息素養教育,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學生日常的學科教學中。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的成效主要取決于任課教師,因此,高校應提升信息素養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推動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其他課程體系[7]。高校圖書館應取得高校信息素養教學管理部門、計算機網絡中心、專業教師的支持,建立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學業考核等方面的協調與平衡機制,以項目合作促進教育教學,以專項培訓提高教學人員的知識儲備和授課能力,促進高校教職工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推動信息素養教育的深入和完善。同時,高校圖書館可將案例分析法、情境游戲法等交互式學習方法納入高校教學體系,使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更加務實、靈活、高效[8]。
4.3 推動教學內容多元化和教育手段多樣化
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們已習慣于通過移動設備獲取信息。高校圖書館應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探索信息素養課程建設的新路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模式推動了網絡教學的發展進程,各類網絡教學平臺紛紛向公眾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便于人們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和學習。其中,微課以其形式多樣、內容精煉、閱讀靈活等特點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并得到大力推廣,為高校推進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和發展空間。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在其網站主頁提供了信息素養相關的微課教學視頻。武漢大學的黃如花創新了信息素養課程的教學模式,對傳統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章節化的解構。另外,很多高校圖書館相繼推出了微交流、微閱讀等服務,其本質都是利用微課開展信息素養教育[9]。
4.4 實現信息素養課程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2020年春季學期,多家高校采用遠程教育教學的方式開展了教學活動。高校圖書館肩負著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職責,應創新服務方式,打造多元化的信息素養教育載體,加強館際資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探討教學規范和評價標準。同時,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宣傳權威信息資源的獲取渠道和方法,在網絡平臺開辟信息素養教育專欄,豐富線上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自主獲取教育資源或學習資料。另外,高校圖書館應發揮專業人才優勢,針對師生的特殊需求,收集、整理、篩選相應的優質資源,如: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在其網站開辟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研究資源專欄,中山大學圖書館收集、匯編了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科研信息。
4.5 保障信息素養教育持續開展的政策依據
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政府在教育領域具有主導性作用。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站在戰略高度,完善人才素質教育相關的政策綱領和支持系統,建立健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機制,為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要支持普通高等學校、軍隊院校、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等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各地政府應根據當地高校的發展能力和發展目標,制訂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擴大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覆蓋面,提升信息素養教育在人才培養與教學評估中的地位,確保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得到高效、持續、全面開展。
5 結語
信息素養教育的內涵與外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變遷而不斷更新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圖書館應更新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認知,尋找新形勢下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路徑、新策略,推動信息素養教育理念的完善與普及,不斷提升信息素養教育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21-0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2] 王雪蓮,陳紅巖,孫波,等.“2019年教育部高校圖工委信息素質培訓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1):13-17.
[3] 于良芝,王俊麗.從普適技能到嵌入實踐:國外信息素養理論與實踐回顧[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2):38-55.
[4] 王波,周春霞,陳凌,等.積極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切實創新非常時期服務策略:全國高校圖書館疫情防控期間服務創新情況調研報告[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2):5-17,29.
[5] 西南大學新學工創新中心課題組,孫楚航.新冠肺炎疫情對青年大學生影響研究:基于全國45所高校19850名大學生的實證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20(4):43-48,12.
[6] 傅平.美國圖書館是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暴發的[J].圖書館雜志,2020(3):24-31.
[7] 陳旭華.嵌入科研訓練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指導[J].圖書館學研究,2019(1):2-5,87.
[8] 曹娜,肖冰,何蕓.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跨學科反思[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2):74-78.
[9] 韓麗風,曾曉牧,林佳.新環境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的創新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8(24):12-17.
(編校:馮 耕)
收稿日期:2021-03-08
作者簡介:程桂練(1972— ),淮陰工學院圖書館館員;干 林(1975— ),淮陰工學院圖書館館員;王秀麗(1979— ),淮陰工學院圖書館館員;吳冬梅(1977— ),淮安市圖書館館員。
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省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項目“社會突發危機下的信息素養培育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YB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