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快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12月18日,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市啟動儀式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舉行。本次會議以現場+直播形式進行,廣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與信息化處副處長趙琦、廣東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葉惠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雷繼敏、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黎國喜、廣東能龍教育董事長余敬龍等領導及全市各鎮街分管領導、教育事務指導中心主任出席主會場,各鎮區實驗校校長、教師在各分會場同步觀看學習。
作為廣東省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首個市級實驗區,中山積極響應國家和省號召,大力推進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工作。去年6月,中山獲批創建互聯網環境下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市;8月,中山教體局印發《關于報送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的通知》,要求在全市各鎮區、市直屬學校建設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截止至12月,中山已有24個鎮區99所學校申請首批教改實驗校。根據省教廳總體部署,中山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義務教育學段教育教學改革全覆蓋。
“實驗區教改實驗不是秀公開課,而是要進行常態化教學,進行目標明確的教學改革,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會上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雷繼敏表示,為確保如期完成實驗區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建立基于大數據的發展性評價和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機制、建立多方參與、協同創新的區城教改新生態三大任務,他希望:“省教育廳、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的領導和專家給予中山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實驗學校領導和老師要提高思想認識,不忘教育初心,切實把教改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全力做好實驗區教改實驗工作;中山實驗區指導各實驗校完善教改計劃,落實措施,按計劃按要求完成教改任務。市教體局相關科室要從技術、教研、裝備全面支持實驗區和實驗校的教改工作。
民辦教育是中山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解決大量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難題。然而中山民辦教育卻存在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等短板。本次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中山對公民辦學校實施一體化補貼,公民辦學校同步鋪開教改實驗,大力鼓勵民辦學校加快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全面促進中山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今年,中山對全市民辦學校給予800萬元的教育補貼經費,補貼民辦學校59所,班級785個,覆蓋率達到全市民辦學校的80%;公辦學校由各鎮街進行補貼,各鎮街開展實驗校的覆蓋率達95.8%。
“答題器代表著一種教學理念、一個教學平臺,它倡導“三環四得”理念,強調‘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小組學習為主,通過‘互聯網+優質資源的手段改變教育服務的供給方式,以新穎的場景化互動,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最重要的是“愛種子”項目對設備要求不高,學校投入不大,易于推廣和普及,同時又能保護學生的視力。”在啟動大會上,中山東升同樂小學校長冼學峰,分享了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與經驗:經過一年多試驗改革,東升同樂小學師生關系發生了重大改變,由過去教師一人獨唱變為學生輪流主講,大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今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三個重大文件,它們共同特點是強調改革、提高質量。”會上,廣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與信息化處副處長趙琦圍繞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趨勢、教育教學改革內涵等進行精彩發言。他表示,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市的啟動,標志中山基礎教育邁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相信中山能成為廣東省教育改革的排頭兵、領頭羊,為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起示范、引領、輻射作用。
會議最后,由廣東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葉惠文教授為實驗校教師們作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培訓。葉教授從項目背景、項目模式、組織職能、實施流程、實驗區案例等多方面作詳細介紹與指導。整個培訓現場,氣氛活躍,葉教授講得通俗易懂,教師們聽得津津有味,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創新的教學模式更給參會教師帶來一場聽覺盛宴。 ? ? ? (劉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