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聶艷林
成全企業首先要讀懂企業、讀懂企業家。這就不僅是意味著讀懂企業的創意和需求,還意味著要讀懂企業家的專業,要從專業層面上找到企業與城市的耦合連接點。

3月29日,在2021年首季民營經濟創意會上,民營經濟創意會線平臺正式啟動,實現創意項目的全流程跟蹤服務
投資企業最核心的指標,是看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具備何種程度的吸引力,對客戶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判斷,在不同企業發展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維度。“往往是投資機構深入研究這個行業、企業,才能決定是否投資。”如青松資本董事長隋曉所言,僅青島本地就有近200萬家企業,面對如此龐大的企業群體,投資機構如何遴選到優質項目和企業,這需要專業能力,亦需要平臺來穿針引線,以縮短調研的時間,直接進入項目考察。
3月29日,參加2021年首季民營經濟創意會的隋曉難掩激動,相對于以前政府部門開會時念念發言稿,此次創意會讓企業亮出真創意,專家提出真點評、政府提供真服務的創新模式,讓與會人員耳目一新。“這個平臺簡直就是企業的‘私人定制’”,參加此次創意會的企業發出了這樣的共鳴。第二天一大早,隋曉回到辦公室馬上安排專業團隊直接跟進其中的三個創意項目。
坐在專家席上的隋曉,在會前接到了一條特別的通知,要求專家不能只唱贊歌,要講真話、提真意見。“這就不能照著稿子念了吧。”在隋曉看來, 現場發布創意、現場點評,這不僅是對企業項目的考核,也是對專家專業能力的考驗。同時,他也深知,對于投資機構來講,這是發現好項目的絕佳機會。
站在隋曉對面的是青島日清食品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邱茂,正在發布國企混改項目創意。這個混改創意一經發布就引發專家激烈的觀點碰撞。“不管怎樣,這幾年日清錯失了一些好的機遇,在發展中沒有充分發揮出日本合資方的優勢。”隋曉尖銳地指出,現如今,技術型企業越來越多,日清混改技改的壓力不小,希望能夠將技術的厚度建立起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民營經濟創意會本身就是一次創意。從形式上,臺上坐著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針對發布的創意方案,進行論證并提出建議;而在臺下傾聽的,除了民營企業家,還有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等相關部門與區市主管部門負責人。無論哪家企業闡述完創意項目,專家與部門負責人總能在各自的“專業”上與企業家聊起來,談產業、談人才、談融資、談應用,仿佛每一次對話都是企業的“私人定制”。
“‘接了手’的創意項目就要一管到底。支持企業創意創新一定是一個全流程閉環系統。”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強調,民營經濟創意會僅僅是企業創意創新項目支持工作中的一個環節。經過七期的創意會,目前已形成創意方案自主提報-遴選-企業調研-項目評審-創意會發布-落地推進會的“創意”轉化的全流程閉環系統。
在機制上,按照“創意好”、“論證實”、“可落地”的原則,依據企業不同領域創意內容,分別成立相應的民營企業創意工作推進小組,制定企業創意創新項目需求落地具體實施方案,“一企一策”“一項目一策”協調推進創意創新項目落地,形成推動高價值“創意”向實體轉化的全流程閉環系統。目前,青島市的這項支持企業創意創新工作屬于全國首創,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青島市的這項支持企業創意創新工作無疑為企業引來了“活水”澆灌著產業“良田”,在全國也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今年的首場創意會邀請函發出后,除了本地企業報名踴躍之外,來自深圳、上海、濟南等外地的20多家企業也報了名。營口市投資促進局民營經濟服務大廳主任唐菀薷稱贊道:“企業自主提創意,政府提供扶持和幫助,這很好地激發了企業活力,對我們非常有借鑒意義。”
“我們企業不太愿意參加太多政府形式的會議,但能給企業解決問題、為企業帶來獲得感的,我們一定不愿意錯過。”采訪中,如青島云路等以技術見長的企業負責人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以上觀點。
為什么這場會議卻能引得企業競相參與?用山東領軍科技集團董事長聶傳凱的一句話來說,創意會成功的關鍵在于服務企業、成全企業。探尋民營經濟創意會設立的邏輯,是始終秉持讓企業家寫好“劇本”、政府當好“場務”的服務理念,從多維度、多場景助推企業實現項目創意創新。
在每一個創意方案中,都包含了“企業需求”的部分,有的需要政府加大對企業產品的推廣使用力度,有的則需要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協調,這些需求,都分別由創意會上“管事的人”出來“接了手”。
參加民營經濟創意會后,青島環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環球智工廠”項目被列入西海岸新區人工智能智造專班重點項目,并跟進企業幫助協調解決用地需求;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非晶變壓器在節能市場上打開了新局面,解決了企業高端人才和企業融資擴能需求;中特科技簽下了3000多萬元的電機生產線訂單;山東領軍科技集團發布的石墨烯高分子材料在橡膠、輪胎行業引起廣泛關注,產品獲得數千萬元訂單。據統計,去年舉辦的青島六場民營經濟創意會,實現項目投資金額已超200億元。
在2021年首季民營經濟創意會上,專門定制的創意會云平臺上線發布,讓創意項目的征集、發布、落地等,實現全流程的便捷服務與情況跟蹤,通過創意資源集聚的常態化,線上化、多樣化,逐步營造全國企業服務品牌。
成全企業首先要讀懂企業、讀懂企業家。這就不僅是意味著讀懂企業的創意和需求,還意味著要讀懂企業家的專業,要從專業層面上找到企業與城市的耦合連接點。正因為有這種框架思維帶來的理解,才能讓企業在青島的創新創業才能得到精準的支持。
現下的民營經濟創意會已成為企業勇于創意創新的最美詮釋,成為凝聚優質資本和項目投資落地青島的不竭活力,成為助力青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動力。
支持企業創意創新項目作為優化青島城市營商環境方面的工作,經過一年多的運作,項目越發成熟,全國各地投資機構競相瞄準。青松資本就是其中代表。在隋曉看來,根本原因在于每期創意會聚焦的四新經濟主題都扣緊了資本機構投資的重點方向。
“越難投資的項目越容易成功,越容易投資的項目越難成功。”這是具有多年投資經驗的隋曉總結出的一句行內話。“有的項目技術過硬、企業不缺錢,我們跟進了10多年仍未找到合適的機會,然而這些難以投進去,正是我們看好的企業和項目。”隋曉說,青松資本跟進服務中加特電氣公司好幾年,去年才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
一直關注民營經濟創意會的投資機構業內人士——明德資本有關負責人許峰告訴記者,每周明德資本都要舉行資本沙龍活動,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活動對接篩選投資項目。
一方是,好的企業和項目找不到投資人,另一方是,投資機構找不到中意的項目和企業。這“兩方”的契合,就如同“找對象”一樣,平臺 “牽線”加速了雙方“結緣”的進程。青島市民營經濟局探索建立的民營企業創意會正是這樣一個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間“牽線”平臺。通過真金白銀投入,實施“市場+政府”雙向資本賦能舉措,引導各類創投風投機構和政府引導基金、財政資金股權直投、區屬國有平臺公司投資更多投向企業。
“這種創意會的形式,以政府平臺聚合資源,對項目開展篩選、論證、調研等各環節工作,為我們機構省去了寶貴的時間。” 許峰說,這不僅僅是創意發布企業的“私人定制”,也是投融資機構的“私人定制”。參加完創意會的第二天,隋曉回到辦公室馬上安排專業團隊直接跟進其中的三個創意項目,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行遠道者假于車,濟江海者因于舟”。正因這個道理,頻頻收獲資本的加持,越來越多的“四新”經濟創意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青島經濟發展的進程“加碼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