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林書典,潘楚瑛,黃艷艷,楊 舟,詹宇威
(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醫學院附屬海南醫院風濕免疫科,海南 海口 570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可見于任何年齡的一種自身免疫病,滑膜炎、血管翳形成是其基礎病理特征,該病可逐漸引起關節軟骨及骨破壞,造成關節畸形、運動功能喪失,還可引發心血管、肺部、腎臟等并發癥等,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1]。目前RA并無根治手段,其治療目標在于幫助患者有效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傳統改變病情藥物(DMARDs)甲氨蝶呤目前在該病治療中最為多見,但該藥作用機制在于通過干擾DNA合成、抑制T淋巴細胞生長來發揮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其起效往往較慢,且長期、大量使用可導致多種毒副反應,因此臨床提倡聯合其他藥物治療以快速改善病情、減少甲氨蝶呤毒副反應[2]。艾拉莫德是一種新型小分子類DMARDs,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及免疫球蛋白表達在RA治療中發揮作用,該藥目前主要在國內和日本有所應用,其療效、作用機制以及安全性仍有待更廣泛驗證[3]。本研究將艾拉莫德聯合甲氨蝶呤用于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旨在分析其應用效果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相關血清因子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56例RA患者,納入標準:符合《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中活動期RA診斷標準[4],分兩部分:①患者至少出現1個及以上關節腫痛,有滑膜炎證據、典型放射學RA骨破壞變化,且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關節炎,即可診斷RA;②若不滿足①部分標準,采用2009年美國風濕學會(ACR)/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評分系統,包括受累關節情況、血清學指標、滑膜炎持續時間、急性時相反應物4項內容評分,總分≧6分確診RA;初診病例,或確診后未接受正規藥物治療,或接受正規治療但停藥時間≧3個月;入組時無尿蛋白、周圍神經病變、肺間質纖維化等嚴重關節外表現;精神認知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消化道活動性潰瘍、傳染性疾病等其他嚴重疾病;入組1個月內激素、生物制劑應用史;藥物過敏史;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精神病史。156例患者按住院順序奇偶數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8例,兩組性別、年齡、RA病程、入組時DAS28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對照組入組后予以甲氨蝶呤(上海信誼藥廠,國藥準字H31020644,規格2.5mg*100片)口服,每次4片(10mg),1周1次,連續用藥12周評價療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艾拉莫德(先聲藥業,國藥準字H20110084,規格25mg*14片)口服,每次1片(25mg),早晚各服1次,連續用藥12周評價療效。兩組治療期間,均不再應用其他抗風濕藥或生物制劑,囑患者戒煙酒,并結合患者情況,予以飲食、活動等指導;對于高度活動度者,可聯合小劑量甲潑尼龍片(批準文號H20110064,規格4mg*30片)治療,8mg/d,并輔以維生素D、葉酸、鈣劑等對癥處理。用藥期間密切監測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較輕者,以觀察為主;不良反應較重者,暫停用藥,并進行對癥處理。
1.3觀察指標:①疾病活動度及療效[5]:于入組時(治療前)、治療12周后(治療后)采用DAS28值評價疾病活動度,評估內容包括壓痛關節數(TJC)、腫脹關節數(SJC)、紅細胞沉降率(ESR)、總體健康評分(GH),計算公式為DAS28=0.56×√(TJC28)+0.28×√(SJC28)+0.70×In(ESR)+0.014×(GH),其中DAS28<2.6、2.6~3.2、3.3~5.1、>5.1分別視為緩解期、低活動期、中活動期、高活動期,△DAS28≤0.6,或者DAS28>5.1、0.6<△DAS28≤1.2且DAS28≤5.1,或者△DAS28>1.2但DAS28>3.2、△DAS28>1.2且DAS28≤3.2分別視為治療無反應、反應中等、反應良好,總反應率=(反應良好+反應中等)/治療例數×100%。②免疫功能指標: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mL,制備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懸浮液,表面染色、加入熒光標記,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輔助性T細胞Th1、Th17及調節性T細胞表達水平。③血清學指標:治療前、后,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3mL,離心(3000r/min、10min)后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抗體(抗-CCP)水平,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分泌型糖蛋白(Wnt)-3α表達量。④功能狀態:采用健康評估問卷(HAQ)[6]評價功能狀態,HAQ涉及起床、穿衣、吃飯、行走、個人衛生等不同維度20項內容,根據完成困難程度,采用0~3分4級評分,得分越高,對應功能狀態越差。⑤不良反應:記錄患者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兩組治療前后疾病活動度及總反應率比較:治療后12周,兩組DAS28值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反應率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46%(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12周,兩組Th1、Th17百分比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調節性T細胞百分比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Th1、Th17百分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調節性T細胞百分比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h1 Th17及調節性T細胞百分比比較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治療后12周,兩組血清CRP、RF、抗-CCP水平及Wnt-3α表達量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血清CRP、RF、抗-CCP水平及Wnt-3α表達量降低幅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 RF 抗-CCP Wnt-3α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功能狀態比較:治療后12周,兩組HAQ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HAQ評分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HAQ評分比較
2.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期間,兩組未見嚴重影響治療的不良反應;觀察組發生4例輕度谷丙轉氨酶升高,2例惡性、嘔吐,1例血小板減少,1例皮膚瘙癢,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0.26%;對照組出現2例輕度谷丙轉氨酶升高,2例惡心、嘔吐,1例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總發生率6.41%;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55,P=0.385)。
目前RA病因學及發病機制雖并未完全明確,但一般認為免疫紊亂、炎性因子浸潤在該病發病及進展中占重要地位。盡管RA并無特效療法,但近幾十年來,甲氨蝶呤在活動期RA中的治療效益已得到臨床廣泛認可,被定位為RA治療的錨定藥[7]。調查顯示[8],在RA治療中,歐美國家甲氨蝶呤平均使用率高達83%,雖然我國目前甲氨蝶呤使用率只在55.9%,但鑒于其療效高、起效快、安全性好、價格低廉等優勢,其在RA治療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本研究對照組采用甲氨蝶呤治療12周后,DAS28值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總反應率達88.46%,提示其能有效減輕患者疾病活動度。
艾拉莫德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抗風濕藥,在2011年正式獲得注冊批件,雖然已通過Ⅲ期臨床試驗,但該藥目前在臨床應用并未十分普及,其利益和風險仍有待進一步評估。本文顯示,觀察組將艾拉莫德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后,患者DAS28值較對照組更低,治療總反應率更高,提示艾拉莫德應用有助于進一步減輕患者疾病活動度,這可能與艾拉莫德的抗炎、鎮痛、減少骨丟失等作用有關。目前,關于艾拉莫德在RA治療中的作用機制報道有多種:①穆培霞等[9]研究通過分離培養RA滑膜細胞,并進行艾拉莫德處理,發現艾拉莫德可通過抑制核因子-κB信號通路誘導的RA滑膜細胞凋亡,可抑制白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等多種炎癥細胞因子生成,還可通過線粒體途徑調節細胞色素C蛋白、抗凋亡蛋白Bcl-XL表達,誘導RA滑膜細胞凋亡,對減輕炎癥反應有重要意義;②既往已有大量動物實驗表明,艾拉莫德可抑制炎癥組織釋放緩激肽,還能選擇性抑制環氧合酶-2作用,降低炎癥組織前列腺素釋放,有助于減輕疼痛[10];③李學榮等[11]研究發現,艾拉莫德可通過調節難治性RA患者T細胞免疫失衡,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以及自發性免疫球蛋白IgG生成,對延緩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進展有積極意義;④黃穎等[12]研究建立牛Ⅱ型膠原誘導性關節炎大鼠模型,發現艾拉莫德可通過下調相關促炎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等生成,有明顯抗炎作用,對保護關節滑膜、延緩RA骨吸收、骨流失有積極意義;⑤馮佳等[13]研究顯示,艾拉莫德還可通過介導特異性轉錄因子表達,抑制破骨細胞分化、增殖,利于骨形成。故艾拉莫德對減輕RA病情活動度有積極意義。
RA患者病灶滑膜存在大量自身反應性T細胞浸潤,這與患者T細胞亞群改變、作用失衡有關,主要表現出Th1、Th17等參與多種促炎因子生成的輔助性T細胞亞群比例升高,而參與機體免疫負調節及免疫平衡的調節性T細胞比例下降。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Th1、Th17百分比較對照組低、調節性T細胞較對照組高,提示艾拉莫德能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平衡來改善患者病情。文獻指出[14],艾拉莫德可通過下調Th17細胞關鍵轉錄因子孤兒核受體來下調Th17、升高調節性T細胞水平,支持本研究結果。CRP、RF、抗-CCP水平是評價RA患者炎癥水平及病情活動度的常見指標,在RA患者中均明顯升高,且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CRP、RF、抗-CCP水平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進一步提示艾拉莫德有助于緩解患者病情。Wnt-3α是Wnts家族蛋白中重要成員,可參與經典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激活,在RA患者成骨細胞分化、關節軟骨成熟等過程起重要作用,當Wnt/β-catenin信號通路被異常激活,可加劇骨破壞進程,且往往超出骨形成代償范圍,打破骨重建過程[15]。本文顯示,觀察組治療后Wnt-3α表達量較對照組降低,提示艾拉莫德活性可以通過調節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來改善患者骨重建過程,利于患者預后。HAQ評分目前在RA功能狀態評估中應用較多。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HAQ評分較對照組低,說明艾拉莫德治療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復,可能與患者疾病活動度減輕、骨重建得到更好改善有關。此外,本研究兩組患者均未見嚴重影響治療不良反應,且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說明艾拉莫德治療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RA患者在甲氨蝶呤治療基礎上聯合艾拉莫德,可更好減輕疾病活動度、提高治療反應率,且對患者免疫功能調節、炎癥水平緩解及功能狀態恢復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