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蓓 沙遐 劉元芬
摘要: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高職百萬擴招的新政策為高職教育的改革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與考驗。在生源開放面向社會、教學模式靈活多元等新政策形勢下,本文聚焦高職擴招背景下的社招各類發展現狀及內外雙向發展矛盾,尋求適合社會人員的高質量社招管理路徑探索,從而實現質量型擴招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高職擴招;社招;管理路徑;質量型擴招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2/03C-0073-04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同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此次高職擴招是繼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的第二輪高校擴招,上一輪擴招主體是本科生,本次是高職生。這次擴招的最大突破是向社會生源敞開高職大門。上次擴招使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跨入大眾化門檻,此次的高職擴招則使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同時根據終身教育的理念完善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中央統籌、地方主責、系統推進的部署下,質量型擴招的重擔落在首批1400多所高職院校的肩上。各試點高校均已開展社招工作一年有余,如何科學應對擴招帶來的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等問題并達到質量型擴招的預期目標,本文聚焦社招發展現狀及內外雙向發展矛盾,探究高質量發展適宜路徑。
一、聚焦高職擴招背景下社招發展現狀
教育部在2019年5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已落實 2019 年全國高職招生計劃增量 115 萬人”,百萬擴招計劃如期超額完成。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作為第一批社招試點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2019年招錄醫學美容技術、醫療設備應用技術、健康管理、護理四個專業的社會學員合計162人。為了更好地了解社招學生現狀,課題小組對本校四個專業的社招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62份,收回有效問卷130份。
(一)生源現狀
通過調研發現,42.31%的社招學生年齡在18到25歲之間,26.15%的在25歲到30歲之間,23.85%的在30歲到40歲之間,7.69%的在40到50歲之間。其中53.85%的從事所學專業相關工作,30.77%的從事非專業相關工作,15.38%的自由職業或者無工作。他們中絕大多數為企事業單位職工,另有少部分退役軍人。
(二)需求現狀
在能力培養需求方面,80.77%的社招學生期望學校能重點培養他們與專業相關的實操能力,74.62%的學生期望獲得理論學習能力,48.46%的期望獲得職場應變能力。在學習形式需求方面,50%的社招學生希望以在線學習為主,26.92%的希望面授與在線學習相結合,12.31%的希望面授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目的需求方面,90%的社招學生想取得全日制學歷的畢業證書。總體來說,大部分社招學生已參加工作并已成家,希望學習時間能夠更加靈活,也希望在獲得全日制學歷的基礎上同步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三)滿意度現狀
社招學生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對學校師資、班主任、管理設施等各項滿意度均較高,但也有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提升的方面。88.46%的社招學生認為老師提供的各項學習資源內容翔實,數量豐富,幫助特別大。絕大部分學生對學校開展的網上評教、信息員收集建議信息及問卷調查等評教方式也給予了很大的肯定。
二、聚焦高職擴招背景下內外雙向發展矛盾
高職院校辦學發展受內外部關系的影響。內部關系指的是高職院校內部各種組織機構和人員之間的關系;“外部關系指的是高職院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其他院校以及社會公眾等和高職院校發展相關的主體之間的關系”[1]。高職擴招帶來的內外雙向發展矛盾兼具,同時契機與挑戰并存,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勢在必行。
(一)外部發展矛盾
在我國,提出高職擴招是首次,這意味著從職業院校到地方政府都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只能自己去探尋高質量發展的適宜路徑。同時,擴招生源面向社會,社招生源不同于高中或中職學生,其社會背景、思維方式及學習發展需求都有較大的差異。生源構成多元化、生源學習發展需求具體化、學習基礎差異化、工學矛盾突出化等問題,都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各參與試點的高職院校既要面對外部各級社招工作的政策與要求,也要面對社招生源的變化。
(二)內部發展矛盾
在實際社招工作開展過程中,從頂層設計、內部組織架構、管理制度制定、教學方案制定、教學設施及資源配置等方面都要以全新的視角及更高的要求重新制定或完善。教學方案、教學時間及教學內容都需要為社招學生量身定制,要求更加靈活和更具彈性。教學形式要考慮面授課程、在線學習課程、校院或校企合作的實踐課程的安排與銜接。各種新的要求遇上內部飽和的工作量及緊張的教學設施資源,需要高職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重構完善內部組織架構及整合教學資源。
三、聚焦高質量社招管理路徑探索
(一)以質量型擴招為己任,頂層設計高質量社招人才培養工作
這次高職面向社會人員招生不僅是數量擴招,更是質量型擴招。在省教育廳的正確指導下,在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學校社招工作列入校“一把手工程”,并確立了“三個圍繞、五個結合、五個到位、四個要求”的社招總體工作思路。圍繞2019年兩會工作報告精神,圍繞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圍繞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結合國家實施高職百萬擴招的戰略思想,結合江蘇省教育廳的工作要求,結合衛生健康事業的自有特征,結合社會學生的特點需求,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做到教育教學到位,學生管理到位,保障服務到位,質控標準到位,考核評價到位,最終培育出素質高、質量優、技能硬、能力強的衛生健康事業技能型人才。
(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精準定制社招人才培養方案
針對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性質,通過多輪次的行業專家論證及調研,按照社招“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的基本原則,精心打磨定制社招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分段式和集中式授課按需選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執業醫師證、護士執業資格證等)互通銜接及學分認定工作,同時也嚴控了面授教學時,守住社招高質量培育核心。學校借鑒“1+X證書”制度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三)量身定制社招專門規章制度,保證社招工作規范科學
管理制度的制定,是規范做好社招工作的基礎。尤其學生管理制度是實現約束、規范、鼓勵和引導學生的主要途徑。為了保障社招工作教學質量,我們積極探索適合社會人員的學習過程管理、過程考核評價、學生管理制度、教學管理質量和學生權益保護制度等。學校在原有學生管理制度基礎上,根據社招學員狀況量身定制了學籍管理規定、行為規范、獎補政策等一系列社招學生特有的管理制度,并匯編成冊,分發給社招學生,使其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規定,更快融入學校。
(四)建立專業帶頭人聯系制,堅持立德樹人,守住人才培育核心
讓專業帶頭人深入社招班級交流群、課堂、各種活動等。通過專業帶頭人及班主任架起的雙重橋梁,緊密對接普教二級院系,為社招班學生的職業規劃及課程問題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將普教拓展延伸的專業講座帶到社招班,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二級院系的講座、學生活動、專業思想教育、技能競賽活動等,從多方面積極促進社招學生與普教學生同質化的高質量管理過程。
(五)構建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全面提升社招教學質量
為深入了解學校社招班級教學工作狀況,增進師生互動、教學互動,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完善學校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把好培養質量關,學校積極構建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第一級以班級為基礎,每學期舉辦一次社招班級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和處理。第二級以二級學院為基礎,學期結束時由二級學院進行對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工作的學生滿意度調查。第三級以整個學校為基礎,由學校質量監控處組織學生對教師教學情況進行評議,評議結果納入教師年度教學質量評優中。通過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從根本上推動學校教學管理過程高質量的提升。
(六)聚焦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實現高質量擴招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并不局限于完成和普及高等學歷教育,而是更加長遠地著眼于讓更廣大的社會群體接受高等職業教育,使其成為高技能人才,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2]。高職院校應明確好自身辦學定位,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加強校園校舍、實訓設備、師資隊伍等軟硬件建設。在原有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個性化教學模式,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落到實處,拓展“訂單教育”,將學校教育深入到社會服務的職能中。同時,加快高職院校向應用技術類本科院校轉型,為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終身教育的平臺。
高職百萬擴招政策是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和化解技能人才培養與當前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措施。對于此次擴招,我們必須謹慎對待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把高質量完成擴招任務作為底線,創新思維,努力使高職百萬擴招不流于形式,成為利國、利民、利校、利生的好事。
參考文獻:
[1]肖鳳翔,肖艷婷.高職院校治理之維:研究綜述及展望[J].職教論壇,2018(5).
[2]王壽斌.高職擴招要堅守底線更要敢于創新[J].江蘇教育,2019(8).
責任編輯:馮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