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目前,乳制品行業的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存在很大隱患,奶源進口依賴度高,乳清粉、乳鐵蛋白等原材料自給率有待提高,優質飼草飼料進口依賴程度較高,應引起足夠重視,加快建立健全乳制品行業,乃至整個食品行業的供應鏈安全保障體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提出盡快建立乳制品行業供應鏈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議。
冷友斌指出,乳業的產業鏈橫跨一二三產業,覆蓋飼草種植、飼料加工、奶牛養殖和乳制品加工、終端銷售等環節,各環節之間聯系緊密,一體化程度要求高。目前來看,供應鏈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隱患:
奶源進口依賴度較高。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乳品合原奶1572.3萬噸,占全球乳品總進口量(合原奶)的20.5%,是世界進口乳品最多的國家,中國乳業的奶源自給率亟需進一步提升。
乳清粉、乳鐵蛋白等原材料自給率有待提高。受乳成分深加工技術、原奶成本居高不下、居民乳品消費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的乳清粉、乳鐵蛋白等原材料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
優質飼草飼料進口依賴程度較高。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優質苜蓿的自給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距離“力爭到2020年優質苜蓿自給率達到80%”還有不小差距。此外,2000年時,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只有39.85%,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84%左右。
如何加快建立產業鏈安全保障體系,冷友斌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通過政策、稅收、財政等手段,鼓勵乳企積極開展產業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乳企建設規模化牧場,進入產業鏈上游,優化產業結構。
二是提升奶源自給率,更重要的是通過養殖模式創新和技術攻關,提高奶牛單產,降低牛奶生產成本。優質牧草育種也需要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力量,凝聚合力,盡快在牧草種子和牛種繁育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支持乳企、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盡快實現乳成分深加工的技術突破,并鼓勵乳企積極進行產業轉化。同時,要開展廣泛的市場教育,引導居民轉變消費習慣,增加干酪等乳制品消費,以實現各類乳制品生產和消費的平衡發展。
四是評估各種關鍵原材料對于產品供應的重要程度和斷供風險,并據此探索建立核心原材料的儲備機制,形成對部分“卡脖子”關鍵原材料的儲備能力,切實提升應對“斷供”等風險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