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近日,作業幫及猿輔導兩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受市場監管部門檢查并分別處以250萬元頂的罰款。經調查,這兩家培訓機構均涉及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以及虛假或是任務誤解的誘騙消費者交易行為。
過去的幾年里,校外教育迅速成長,尤以線上教育的趨勢最為突出,所以在投資界中有這樣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述“能不能投,不會投的,都來投教育了。”在資本的介入以及不斷擴大的需求刺激下,校外教育亂象橫生的現象開始接連發生,校外教育市場在探索家長們底線的同時,也在與同行業的機構相競爭。
校外教育的亂象,從根本上說是家長及教育機構矛盾沖突所導致的。
對于家長來說,他們的焦慮源于自己的孩子在學習階段里有了對比及升學的壓力,才讓孩子去學現階段以外的課業(例如,五六年級學習初二初三的課程,或高難度的數學競賽課程)。而在網絡蔓延的“雞娃”一詞,就是指一些為學業拼搏的孩子。
校外培訓所帶來的利潤也讓整個行業逐漸偏離正軌,且不說機構內部的教學模式,單就業內慢慢亂象叢生的現象來看,過渡營銷、濫用資金和暴雷跑路就已被貼上了“有待觀望”的標簽。
這就導致,家長需要孩子能夠真實的學到內容,機構需要賺錢來維持或擴張。兩者之間本因相互重合的理念,卻因無法做到真正的利益平衡而“崩塌”。
家長及校外培訓機構的不平衡問題,必須要被打破。相關部門看到之后也在積極的改善,一面提出學生減負,一面實施學區分流的模式,來為每個家庭爭取教育資源的公平性,同時也在積極探討如何改善培訓過熱,教學內容超綱的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曾在采訪中表示,一些培訓項目收費居高,有的培訓機構退費難、卷款跑路的問題還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既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和精力負擔,對此社會反響非常強烈,廣泛呼吁要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對于校外教育機構,相關部門有意沒有采取取締的形式。這就意味著,校外教育機構的存在并非完全不符合常理。簡單來說,教育機構面臨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不得過渡營銷,在此基礎上,希望能夠做到堅持以什么為主導。
新華網在連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時,他說道:“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多樣化的,需要遵從天性,建議尋找更合適、更科學、更理性的方式,用豐富的思想來解決問題,但是不能簡單按照一種模式去解決不同問題。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豐富的思想,僅僅為了功利目標的實現,大家可能在里面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