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從福州長樂機場出發,沿沈海高速向西北行駛約40公里,這是坐落著國內唯一在自貿區內建設的大型會展中心——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雖然近些天連續的陰雨天氣讓這座會展中心略顯冷清,但不日前,這里曾萬頭攢動,4月26日-29日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此舉辦,為全國公眾匯報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最新成果。
回眸數字峰會,華為、阿里巴巴、中國移動、中國電子、戴爾科技等行業龍頭集中亮相展示了一批最新科研成果,其新品率超過50%,吸引了超17萬人次觀看。峰會背后更是吸引了超過500家央企、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參與招商對接,洽談總投資額超3188億元。而作為主辦方的福建省,在發布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VR/AR、衛星應用等多達205項“數字經濟應用場景”的同時,實際落地與企業簽約項目超過60個,總投資額達2861.84億元。
無疑,數字中國建設早已不是一紙概念,它已然是一種不可估量的巨大變局。
自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始,就正式踏入數字化進程,伴隨互聯網強勢崛起,例如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開始涌現,到2002年前后,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子商務企業也開始進入初創階段,而后百度、騰訊等搜索、社交公司在中國人口紅利的加持下得到空前發展,強勢躋身世界500強,開始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彼時中國數字經濟商業模式還以新聞門戶、郵箱業務、搜索引擎等業態為邊界,以增值服務和信息傳播為核心。二十年前,數字技術多為概念,還不足以使改變商業結構,且在2000年前后伴隨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后,中國互聯網產業也經歷了多年低迷,才進而轉向高速增長。
在2003-2012年期間,中國數字經濟才駛入快車道,以阿里巴巴為首的網絡零售業率先入局,開始改變中國快消品銷售格局,令國內實體經濟發生深刻變化。2003年初,阿里巴巴推出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以價格、便利性、產品多樣性等優勢對實體店鋪產生沖擊,同時優秀的本土化商業模式也迫使海外商業巨頭ebay敗走中國,淘寶網由此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C2C平臺,此后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也憑借精細化運營贏得消費者青睞。早在15年前,中國網絡零售額就已突破一千億大關,而后每年增速均保持在50%之上,成為中國重要核心支柱產業。
就在電商站上歷史舞臺同時,網絡社交等新業態也在不斷涌現,使數字中國建設進入新的階段。“QQ”、“微博”、“微信”等個人社交軟件的出現,使網民個體開始規模化參與社會經濟,并對其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彼時社交網絡服務的普及,開始代替傳統電話、短信等通訊形式,使公眾之間的聯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拉近了個體之間的溝通距離。2005年,社交巨頭騰訊旗下聊天軟件QQ注冊用戶正式過億,曾引發社科機構熱議,表示社會正從機構向個人轉變,社會個體正在成為新數字時代的深度參與公民。
截止2010年,中國已完成數字化轉型基礎架構搭建,而后十年,國內經濟社會駛入十年大變局階段。


伴隨移動互聯網規劃化發展,中國數字經濟已深度形成以移動化、個體化、生活化為特征的基本結構。以信息互通為基礎,智能設備開始全面連接起公眾的線上和線下生活,在變革期,中國數字業態的兩大特征已明顯成型。其一,傳統行業開始互聯化。以最成熟的快消零售業為例,目前幾乎涵蓋民眾社會生活的常用服務均已向線上轉移,滴滴打車、美團外賣、貨拉拉等用算法平臺服務民眾,為個體商戶提供新機遇的模式已受認可;其二,互聯網的經濟模式創新開始不斷涌現,例如摩拜、聯動云等共享出行企業,它們突破了原有物品單獨所有權限制,在交通領域開創出隨用隨租、隨用隨有的商業模式,通過模式創新,為中國數字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當下,數字轉型已是中國脫離不開的核心戰略,它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正在推動制造業、能源、建筑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整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目前,雖然中國各產業數字化轉型程度不盡相同,如工業、醫療、政務服務等處于萌芽階段,而零售、網絡營銷等卻已步入成熟階段,但各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增速卻都保持高位增長。
經過十年變革,中國數字經濟總規模已穩居全球第二,年均增速達15%,數據量占據全球超過20%。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趙辰昕介紹,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不斷深度融合使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非常明顯,數字化轉型使相關制造企業成本降低了17.6%,營收增加了22.6%。支撐這些數據的背后,便是數字經濟賦能產業制造的結果。
在數字中國展會現場,湖北長江電氣負責人興奮表示,自去年企業生產線剛剛完成一期智能化改造后,二期智能工廠就立馬動工,以往靠人來深加工的制造、拼裝環節,數字化升級后生產效率立竿見影提升了30%以上。原本一批設備基本上是8到12天可以完成,那么現在生產周期可以壓縮到5到8天。
而另一位電子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則談到,該企業曾長期面臨下屬工廠數量多、分布散且子公司之間存在惡性競爭,半成品庫存居高不下,物料庫存限制生產,以及必須壓縮OTD時間以提高訂單交付效率等難題,但通過搭建數字化多工廠排產方案,每個工廠的訂單及生產情況、物料供應情況均可以在集團系統實時顯示,并按需進行智能分配調度。通過生產計劃的穩定滾動,實現了每座工廠間的高效協同合作,成功解決了了自動化供單釋放比例低、自動化供單調整過多的狀況,使得該企業訂單滿足率提升20%,整體產能損失率降低了30%。
從南到北,如今的中國傳統制造業工廠正在經歷一場全面變革,變革背后,蘊藏了中國數字經濟的持續動力。在《“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工信部已經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要基本普及數字化,十年后,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要全面普及數字化等愿景,同期要求相關部門要輔助企業加快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強工業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
在紅利釋放期,各類依托數字科技的初創企業及科技龍頭正在細分市場,開始將觸手延伸至更為宏觀的基礎產業,諸如數字政務、數字城市、數字民生等領域。
在展館一隅,中立云計算服務商UCloud優刻得展示了為滿足各地政府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的要求,率先在廈門搭建了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截止目前,該平臺已覆蓋全市六個區域,涵蓋信用服務、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旅游出行、公共安全等領域,開放數據總量達9,919,531條,開放數據目錄875條。
而另一家參展商飛利信則展出了為滿足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所需技術和數據資源的多層次應用需求,而打造的智慧城市高分衛星綜合應用服務平臺。該平臺以高分遙感數據為基礎,以國產地理信息系統開發平臺KingMap為支撐,針對城市管理各領域提供集海量、多源異構空間信息資源的整合、管理、發布、WEB服務、應用搭建和運維保障為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據悉,該平臺在在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城市項目中,已完成17個子項目建設,覆蓋了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城市服務四大方面,大幅提高了漳州開發區的政務管理水平和公眾服務能力。
毫無疑問,當下數字化賦能的中國產業正在為全球發展提供樣本,在數字化應用層面,中國已具備引領全球數字化轉型的三大要素。
首先,中國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一個完整且健康的數字化合作伙伴生態系統,這個系統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中國企業,也包含IBM、英特兒、戴爾等海外公司。中國強大的資本實力及研發能力正在帶動全球產業鏈核心向其轉移;其二,為了維持數字經濟的增長和投資,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及補貼來降低企業轉型成本,同時中國政府大力保障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安全等行為,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穩定的商業環境,同時給了海內外投資者長期信心;其三,中國近些年對于人才培育的重視,保障了企業可以通過強大的學術系統來獲得頂尖人才支持。無疑,擁有龐大數據的中國市場是目前最能適應新技術,培育新商業模式的沃土。
在國內,從橫跨5G網絡的強大數據中心到“toC”的智能用戶設備,上中下游均已形成可觀的規劃化效應。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公布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7.8%。截至2020年底,網民規模增長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提升到70.4%,已建成5G基站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據超過2億。實際上,國家相關機構也預測到,未來一年,國內75%的企業應用都將介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元素,這將加速中國引導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就在各產業數字化進程方興未艾之際,數字中國建設也存在短板,需要補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曾直言指出,城鄉用戶的寬帶體驗還存在不小的差異,數字應用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發展也不均,數字服務還有許多的盲點。
確實,例如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體中,仍有半數不常使用或沒有使用過互聯網服務,對于年邁的來人,他們對于新興事物理解能力較差,健康碼、支付碼、網約車、智慧醫療這些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應用,卻往往讓他們無所適從。同時,城鄉之間的數字化差異也不容忽視。


想要彌補數字鴻溝,需要加快信息網絡公關服務的覆蓋范圍,推進落實數字鄉村、落實數字農業,著力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距離。在社會中,科技企業要配合社區等基層服務機關推送移動互聯網程序老齡化改造,降低信息工具使用門檻,讓特殊群體也不在數字社會掉隊。
中國的數字化變局,終要以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為落點,不讓每一個人掉隊,才是數字中國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