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廣東江門江海供電局生產安監黨支部(以下簡稱“安監黨支部”),承擔著廣東省江門市高新區(江海區)共110平方公里的中低壓電網規劃、運維及安全生產監督任務,現有員工65名,其中黨員23名。為提高供電可靠性,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電力需求,生產安監黨支部在組織生活中創新運用“群眾路線行動法”,群策群力抓住解決業務難題的重點環節,制定行動計劃、落實管控措施,以黨員帶頭解決難題,全面激發黨員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實現了業務指標的大幅改善。
背景情況
“中壓故障缺陷比”作為基層供電企業班站所運維工作質量指標,不僅可以量化考核配電人員運維管理水平,還是衡量供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廣東省江門市迎來構建都市核心區、大廣海灣經濟區新格局的重大發展機遇期,這對企業安全生產和電力可靠供應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截至2020年7月份,江海供電局中壓線路故障原因中,因外力施工破壞占比達55.56%,這個數據顯示出,外力破壞和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到位已成為江海區線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江門市江海區涉及電力設施的大型施工點多,施工“黑點”涉及管轄范圍內的10kV線路及設備占比高達全區公用線路的50%,外部施工“黑點”破壞使得供電局生產安監黨支部落實維護電力設備安全穩定、防外力破壞的工作壓力很大,解決此焦點問題迫在眉睫。
為提高供電可靠性,減少停電時間,作為業務歸口部門的生產安監黨支部通過“群眾路線行動法”探討應對轄區內供電設備外力破壞嚴峻現狀的舉措,并制定了全面落實支部行動計劃。
主要做法
“群眾路線行動法”是秉承群眾路線的理念,將業務難題作為黨建課題,促進團隊融合和問題解決的創新型組織生活方式。其核心是將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分析業務行為背后的工作作風、以及工作作風背后的思想根源,把難題交給黨支部解決,將任務交給黨員干部。其創新點是制作“群眾路線行動法”桌布,借鑒“行動學習法”,結合黨內組織生活的有效做法,引入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等組織生活的開展方式,通過集思廣益和階段性復盤,推動項目不斷攻堅克難,從而實現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提升支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黨建引領,共商目標愿景。生產安監黨支部委員通過提前梳理,提出了本支部業務工作中急需解決的故障缺陷比較多的問題。隨后開展了由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業務骨干共21人參加的主題黨日活動,與會人員針對問題現狀激發思維討論未來的愿景,應用“SMART”原則共同提出“2020年12月前中壓故障缺陷比降低30%”的目標。
目標導向,集體頭腦風暴。目標討論的形式突破以往匯報或舉手表決的單一模式,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開展討論。為了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支部書記利用“群眾路線行動法”桌布亮明目標,在遵循頭腦風暴“三不、量多、記錄、借力、平等”的五大項原則下,與會人員以目標為導向,貼近業務實際,暢所欲言提出實現目標的各項舉措共78項,激發全員思維火花。
梳理歸類,聚焦重點舉措。與會人員將所有提出的措施由外至內、由團隊到個人,根據“外部環境”“本單位機制”“組織協作”“個人能力”等四大類別進行分類排列。針對其中本支部可執行的“組織協作”和“個人能力”兩個類別下的54項措施,“去重去孤”,化零為整,歸納相似辦法,并以動賓結構提取總結性關鍵詞,進一步突出重點、聚焦關鍵,形成了“培訓技能”“加強運維”“完善機制”和“學習先進”4項重點舉措。
借助圖示,抓準主要矛盾。支部書記發動與會人員思考關鍵詞的邏輯關系,使用靶心圖對不同關鍵詞的性質進行定義,確定基礎性工作、核心性工作和支持性工作。經與會人員討論確認,“加強運維”是改善指標必須要完成的基礎工作,“完善機制”可以為各項措施落地提供有效載體,是改善指標的核心性工作,“培訓技能”與“學習先進”是提高指標的輔助支持性工作。通過對舉措的性質進行定義,讓支部進一步抓準了改善指標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對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便于精準協調和投放資源。
制定計劃,推進行動落地。與會人員討論梳理本支部現有資源,運用行動計劃矩陣表,結合“加強運維”“完善機制”“培訓技能”“學習先進”四個關鍵詞對應的54項措施,歸納合并為11項具體行動計劃清單,通過討論和分析明確每項計劃的時間節點和可量化目標,并按照任務內容劃分黨員責任區,按“黨員+群眾”的組合設置責任區團隊,由黨員帶領群眾一起抓落實。黨員的表現與其季度、年度的黨員先進性評價掛鉤,充分激發了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
落實行動,改善業務指標。一是抓牢基礎工作。責任區黨員每天帶頭開展施工“黑點”特殊巡視,對高風險外部施工“黑點”主動提前介入,做好電力電纜走向勘測及標識。利用無人機、局部放電測試及紅外測溫等新技術新手段,根據不同時期設備運維重點制定運維計劃,提前對設備進行“把脈”,化“特殊”運維為“日常”運維,提升設備運維質量。二是推動核心工作。加強與政府機構的溝通,完善聯動機制。黨支部書記帶領生產運行業務骨干與轄區內管線、道路、污水治理施工的單位(住建、城管、市政維修、中電建、城市供水等)建立起工作聯系信息溝通群,提前了解各單位的開工計劃,主動介入,進行防“外破”的相關現場交底和確認,有效規避安全風險。三是啟動支持性工作。以智能電網建設為契機優化網架結構,推動員工創新探索新材料新科技應用,逐步推進配網故障自愈功能建設應用。開展配網自動化新技術培訓班,提升運維人員配網自動化方面的技能知識,提升中壓故障快速復電能力。
工作成效
生產安監黨支部通過“群眾路線行動法”精準抓住了問題關鍵、找到了應對措施,并以黨員責任區為抓手推動各項措施落地,使“主動式”差異化運維管理優化模式取得初步成效。由責任區黨員帶領班組人員開展的特殊巡視,發現并處理箱柜式設備緊急及重大缺陷20處,黨支部結合“一故障一分析”策略,找到相關缺陷問題,及時整改并形成分析報告上報上級技術部門,在化解自身風險的同時提醒了其他單位規避同類風險,把隱患扼殺在搖籃中。2020年底,該支部中壓故障缺陷比從年初的5.25%下降到3.57%,提前實現了中壓故障缺陷比下降30%的目標,重點業務指標從年初的全區倒數位次上升至第三位,成功破解了業務難題。
總結感悟
江海供電局生產安監黨支部運用“群眾路線行動法”解決業務難題,思考深、形式新、舉措實、行動快、效果好。在黨建工作引領業務工作的同時,也提高了普通群眾對黨建工作的參與度,真實地聽到基層一線群眾的聲音,既實事求是又民主團結,達到了找準問題、統一行動,團結凝聚員工不斷攻堅克難的目的,為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創新組織生活形式、增強支部組織力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案例。
(執筆人:何 澈 張苑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