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是新時代基于我國勞動關系的特點和性質,對更好地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出的新要求。作為職工群眾合法利益的維護者與代表者,工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依靠。工會干部作為實現這一根本目的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其自身的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以工會維護職能的作用和意義為切入點,探討工會干部在新形勢下提升自身修養的有效途徑。
履行工會維護職責的作用及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這是我國工會最重要最基本的職能,是工會存在的基礎。由此可見,維護職能,即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最基本的職能。因此,筆者認為,突出維護職能是國企改革當中工會工作的客觀要求,對于維護企業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工會的維護職能,不僅僅是要維護職工權益,還要維護企業改革發展的良好局面。工會維護的是職工的切身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職工切身利益包含于企業整體利益之中,沒有企業整體利益的實現,就不能保證職工個人利益的實現;反之,個人利益實現不了,職工就沒有生產經營積極性,企業利益、國家利益也就無法實現。因此,工會組織作為職工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就要發揮好溝通協調作用,在下大力氣做好“兩個維護”統一的同時,還要引導職工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
傾聽職工心聲,做好服務工作。在實現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責方面,工會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政策法規為依據,監督、規范和保障職工的各項勞動標準;采取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協議等形式,構建穩定協調的勞動關系。工會代表職工參與政府和企業有關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制度的制定,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困難職工幫扶慰問活動,做好再就業工作,維護職工的工作、生活穩定及勞動保障和受教育權利。
維護國企改革發展,聚焦企業核心工作。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級工會組織開始積極探索維護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比如:堅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和堅持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促進企業民主制度的建設,定期征集合理化建議;通過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協議,建立穩定協調和諧的勞動關系;建立健全各級工會法律工作體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有效促進企業健康良性發展。
當前制約工會發揮維護職能的主要因素
在發揮工會維護職能的過程當中,工會干部自身從業素養也決定了其工作的現實效果;而工會干部的自身素養,則直接影響到維護職能的實際成效。筆者從現實工作角度出發,發現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工會專兼職干部的業務能力有待提升。隨著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工會干部也面臨著新老交替的現實局面。許多企業的工會干部專職人員較少、兼職人員較多,要把維護職工權益做深做強,還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儲備。比如:工會法律監督員、勞動關系協調員,不僅需要工作經驗,也需要資格認證,沒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很難適應當前的工作需要。
工會干部聯系群眾的方式需要改變。當前,國有企業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群團工作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也面臨著挑戰。很多企業工會組織機構變化較大,工會干部調整過于頻繁,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組織弱化現象,不能有效地聯系群眾、緊密地依靠群眾,面對實現維護職工權益和企業改革發展的雙重任務就缺乏現實基礎。工會組織如何更好地發揮企業和員工的橋梁紐帶作用,已然成為工會干部的重要課題。
工會干部隊伍的梯隊建設亟待完善。由于國有企業改革與轉型工作的深入開展,工會工作的難度隨之進一步加大,工會干部隊伍建設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而工會專兼職干部流動性大的現狀,導致很多工會組織難以構建起一支年齡結構相對均衡、團隊層次較為分明的干部隊伍,對工會維護職能的現實效果也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完善工會工作,強化維護職能作用
在新形勢下,想要將工會的維護職能落到實處,就必須從提升工會干部自身素養、強化維護完善組織建設入手,緊密聯系群眾、創新工作模式,完善工會干部梯隊建設。
不斷提升工會干部的從業能力。一是要注意法律法規方面的培訓。各級工會組織可以根據維護職能的需要,組織開辦工會維護職能培訓班,對現有工會專兼職干部進行法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提升工會干部的從業知識儲備。二是要借助新媒體優勢,拓寬工會干部的知識面。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工會干部必須掌握這一有利武器,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自覺地學習業務知識。三是要注意吸收專業人才,邀請有法律知識背景的員工參與工會工作。專業化是發揮工會維護職能的必要前提。工會組織在開展工作時,要注意發現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員工,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工會工作中來,拿出專業化能力強且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在交流和學習中逐步提升工會干部的法律知識素養。四是要開闊眼界,促進工會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組織各級工會干部觀摩職代會、集體協商協議簽訂過程,學習先進經驗,查找自身不足,促進彼此交流,提升工會工作水平。在實現以上四點的基礎上,五是培養工會專業人才。各級工會可以鼓勵工會干部考取法律資格證書和勞動關系協調員資格證書,并對取得從業資格的工會干部進行獎勵,培養出符合本單位實際需要的專業人才。
探索聯系群眾的新模式。一是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拓寬聯系職工的渠道。有技術優勢的工會組織可以借助新型社交媒體,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及時掌握職工動態,了解職工的現實需求,為職工辦實事。二是關注困難職工群體。工會組織要格外關注并充分了解困難職工的致困原因和現實需求,及時通過各種渠道為他們爭取幫扶救助,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活動,切實發揮凝心聚力的作用。三是抓住關鍵少數,發揮職工代表作用。職工代表是開展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實現企業、職工“雙維護”的重要載體。保證職工代表依法履行民主管理職能,可以實現以點帶面的工作效果,擴大工會組織的影響力,推進企業、職工的“雙維護”職能。四是促進職工和工會干部的雙向交流。可以讓先進職工參與到工會組織的建設中來,充分汲取基層新思路和新想法,促進創新交流;讓工會干部輪崗到基層單位去,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同時讓工會工作更接地氣、更貼近職工;通過雙向交流與溝通,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完善工會干部梯隊建設。一是結合干部培訓工作,發揮“傳幫帶”“師帶徒”的良好作用。“傳幫帶”“師帶徒”是國有企業的歷史經驗和良好傳統,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工會工作的有效傳承,在培養工會管理人才的同時,完善制度化建設,從而貫徹企業、職工“雙維護”職能。二是搭建工會工作者培訓平臺。可以借鑒勞模工作室模式,搭建屬于本單位的工會工作者培訓平臺,注重工作實效。通過進行年度考評,形成閉環管理,評估工作成效,積累團建經驗,進一步促進工會干部的梯隊建設。三是舉辦工會工作交流班。企業工會有不少兼職工會干部,平時從事本職工作,很難抽出時間專心學習工會知識。然而要確保工會工作質量,就必須加強學習。這就要求工會發揮組織作用,為專兼職干部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工會可以依托新媒體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的工會學習交流培訓班,教授工會知識,分享工作案例,探討工作方法,做到業務全面、專業過硬、傳承有序。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