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怎樣設置大問題、大情境來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如何讓明星學生帶動他的“粉絲們”?筆者希望課堂上學生們是快樂的,是主動參與的,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合作解決,收獲成就感。
【關鍵詞】語境教學;快樂英語
【作者簡介】林婷婷,廈門第二實驗小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和美·共生理念下師生發展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8-487)的研究成果。
語境教學法具有真實性、制約性、伴生性和生發性的特點,因此在運用語境教學法時要關注學生的變化,調整師生活動,巧妙創設導入語境,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筆者通過游戲巧融入、情境魔法秀、互動大翻轉、作業大變臉等手段,豐富課堂語境,為英語課堂注入活力與生機。
一、游戲巧融入,語境有氛圍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學生鴉雀無聲,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哪有快樂可言,哪會愛上英語?只有當學生感到快樂的時候,他們才會學得更好,因為積極的情緒能夠使學生的大腦里充滿多巴胺和5-羥色胺,這些化學物質會使學生感覺良好,還能增強記憶力,提升學習力。所以在課堂上,我會依據教學內容、班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游戲活動,采用一個或者多個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課堂充滿歡樂。筆者常采用以下幾種游戲:
Twenty Questions(刨根問底):教師心中想象某樣東西,可以是一個具體物品,也可以是一件抽象的東西。一個人等。學生通過提問YES/NO類型的問題來猜出教師心中所想。如:“Is it a man? Is it a Chinese? Can I eat it?”等。學生必須在20個問題內猜測出,否則公布答案。在這個游戲中,學生能大量運用Yes/No類型的問句進行提問,通過得到的反饋進行下一步的猜測,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Who is it?(猜的就是你):先復習身體部位單詞,以及描述人物特征的句子;讓一個學生來描述班里的任意一名學生,如:“She is a girl. She has long black hair”等。學生描述后,其余學生猜,猜對的學生與描述的學生均能為本組加分。這個游戲能有效地面向全體學生,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樂于描述,既擴大語言訓練量,又有趣味性、實用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開展思考的能力。
Do it this way.(請你這樣做):教師在課堂上發出指令,如:“Walk like a queen. Jump like a frog”等,學生根據指令做動作。這樣的游戲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學生疲憊時,幫助學生恢復活力的同時又鞏固了語言知識。
在多彩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體驗到團結、互助的快樂,提升了學習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二、情境魔法秀,語境多體驗
習得一種語言,若只是單純地機械操練,記憶是很難保持的,但給學生提供一個語境、一個氛圍,讓他們親身體驗、直接參與,記憶效果會大大提高。當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相關時,更會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思維,使其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去感知、理解并運用英語。
1.實物展示法。 展示實物既符合直觀性的教學原則,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規律,同時能夠使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例如在教授colors時,通過各種實物展示,學生能夠用...is+顏色,來描述物品,直觀且方便,又能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通過展示實物來創設情境,學生能在情境中有效地進行語言知識的操練。
2.多媒體情境法。運用多媒體設備,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創設真實、鮮活的教學情境,將課本知識以好玩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不同的生動有趣的視頻,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開啟學生的快樂學習之門。例如在教授描述比賽得分的知識點時,通過播放一個剪輯過的籃球比賽視頻,讓學生描述“...got...points”。通過視頻創設語境,使得學生能夠在語境中理解、運用本課的功能句,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3.創設交際語境。交際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學習的手段,在教學中創造接近真實交際的情景,通過同桌或小組活動的形式,促進學生使用目標語句進行交流。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與人交往,喜歡表現自己。所以給學生提供思維交互、碰撞的環境,搭建師生、生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更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接近生活實際的情景,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思維,引發學生主動思考,使其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投入到創設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并運用英語,快樂學習。
4.想象情境法。想象情境法是指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多樣性。例如在以糾正不恰當行為為主題的一節課時,根據文本的交際語境,以及Tom犯錯、MsSmart進行糾正的情節,讓學生以媽媽與孩子的身份進行角色扮演,這樣的情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得他們能夠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去感知、理解并運用語言。
三、互動大翻轉,語境求多維
我們常常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個人”或班級成員之一,是一個孤獨的個體。這樣的課堂,缺少互動,學生體驗不到交流學習的快樂。
在互動的過程中,互動雙方通過協調、配合,可以構建相互趨同的情境模式,從而理解對方話語,促進話語理解。因此,筆者嘗試將單維互動課堂轉變為多維互動課堂,由師生互動課堂轉變為師生、生生、生本互動融合的課堂,創設恰當的互動語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英語語言知識,讓他們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成知識遷移。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
創建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環境,讓師生之間形成一種開放的、民主的、愉快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開放心態,張揚個性,迸發創造力。教師不再是主導者,而是指導者,是幫助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通過生本互動,體悟、理解文本。在教師引導下,運用多媒體白板技術,進行人機互動,加強學生與文本的互動。通過分解文本,使學生理解語言知識,突破難點,最終運用語言知識。
通過生生互動,在探究合作中獲得成就感。通過個人活動、小組活動等,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互動、合作學習。在學生與學生合作的過程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人人有任務。在輸出環節,學生輸出生成性資源,教師及時捕捉、重組,將個體資源轉化為整體資源。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優等生幫助后進生,優等生收獲成就感,后進生收獲語言知識,敢于表達,收獲學習的喜悅,體驗成功的快樂,充分發揮合作的作用與優勢。
四、作業大變臉,語境力關聯
當前常見的作業,通常是活動性不強的讀背默、抄寫詞句、完成練習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的興趣。筆者努力設置以下形式多樣、貼近生活的作業:
預習小達人。課前學習單設置基礎性預習作業與拓展性預習作業。基礎性作業包含聽音跟讀模仿新課,讀至流利。拓展性預習作業則需要學生進行知識搜索,翻閱課外書或者通過網絡查詢資料。這一類型的作業指的是與本課、本模塊主題相關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如何用英語寫birthday invitation前,布置給學生拓展性預習作業,其中包含思考一封生日邀請函需要涵蓋哪些方面的信息;拍攝自家附近街道的路牌(上面有街道的英文表達);查找中英地址表達的差異。拓展性作業由學生選擇性完成,對于拍攝,學生們是興致勃勃的,這樣趣味性強的作業,不僅能激發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也能拓寬他們的信息渠道,原來英語就在我們身邊。
課后鞏固作業。課后經常開展書寫小達人、超級模仿秀活動。書寫小達人可以增強學生對字母、句子、語篇的書寫能力。通過評比,激發學生自主練習的欲望,評上小達人的學生會獲得滿滿的自豪感。讓學生模仿課文的語音語調,流利自信地說出一口漂亮的英語,讓學生對不同的身份角色進行模仿,同一句話,用小寶寶、小孩子、老年人甚至是小動物的身份進行表演,有效激發學生的模仿欲望,學生樂此不疲。
個性化作業。如音樂好時光,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的英語小曲庫,讓學生進行音樂推薦,然后在課前進行播放分享。學習英語歌曲時,可以邀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美妙的歌喉。又如閱讀好時光,鼓勵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可以是繪本,可以是故事書,也可以是好玩的新聞,讓學生進行閱讀推薦,在早讀的時間進行分享,進行閱讀漂流,將一個人的收獲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的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開展大量的閱讀。
拓展性作業。鼓勵學生制作海報、手抄報,電子報等。教師設定一個主題,讓學生自由創作。例如在學習完Halloween和Easter后,給學生設定“Festival”的主題,圍繞主題進行海報制作,可以是對比中西節日的差異,可以是圍繞一個節日細講。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查詢資料,需要運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體現了學生的獨特性與創造性。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游戲巧融入、情境魔法秀、互動大翻轉、作業大變臉,使學生快樂而自主地學習英語,并將學習的快樂延伸到課后,讓每位學生都能收獲自信心、滿足感、成就感。
參考文獻:
[1]主題4:學習方法 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更快樂一點?[J].上海教育,2020(25):107.
[2]邱玉冰.英語教學中的互動協同及其語境創設[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114-116.
[3]郁巍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影響下小學英語教學中語境創設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4]周祁林.語境理論在中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1(7):2-5.
[5]蔣晨晨.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6]梁寶球.快樂教育,快樂成長——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山西青年,2020(1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