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然 楚光輝 范振 劉亮 胡東坡

【關鍵詞】桂枝加葛根湯;頸型頸椎病:療效;應用優勢
頸型頸椎病又稱局部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痛、肩痛和頭痛,頸部活動輕微減弱,頸部肌肉緊張,有壓痛。其由于初始癥狀輕微,經常被忽視,長期繼續發展成其他類型的頸椎病。本此研究選取我院40例患者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及運用優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擇取到院頸型頸椎病患者40例,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觀察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18~43歲,平均(30.50±4.95)歲。在對照組中,男性為11例,女性為9例,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4-4歲,平均(31.10±4.38)歲。比對患者各項基線資料(P>0.05)。
1.2方法對照組使用維生素、鎮痛劑等西藥治療。觀察組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方組:葛根、生姜、炙甘草各3g,白芍、紅棗各5g,桂枝lOg。添水熬制,1劑/d,2次,d,藥渣取20mL米醋拌勻余熱后涂抹于患處,持續治療14天。
1.3效果判定療效比較: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曲線無改善,肩頸疼痛仍然明顯,甚至各癥狀加重;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曲線有恢復正常的趨勢,肩頸疼痛顯著減少;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曲線恢復正常,肩頸疼痛消失。
1.4統計學方法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表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療效偏高(P<0.05)。
3討論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型頸椎病發病機制是因為頸部保持不良位置時間過長,導致椎動脈和椎神經根被壓迫,使頸部肌肉、韌帶和筋膜組織過度緊張,導致長期磨損,關節囊韌帶松動。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化,導致如頸部、頸肩部、肩部和背部疼痛、紅腫、頸部發育受限等癥狀出現。
在祖國醫學中,頸型頸椎病屬于“眩暈”“痹癥”“瘺癥”的范疇。在中醫里,頸部屬于太陽經、少陽經、督脈循行的樞紐部位,頸肩部、勁背部僵直疼痛是由風寒邪濕入侵導致的。桂枝加葛根湯含有:葛根、生姜、炙甘草、白芍、紅棗、桂枝等藥物;桂枝化陽,走太陽膀胱經進而輔助膀胱氣化,對足少陰腎經血虧虛經血補充,舒筋通脈,發汗止痛。葛根發揮生津通絡、升陽解肌、疏通經脈的功效。加之白芍與桂枝能夠祛風除濕,營衛調和,止痹解痛的功效。使用甘草能夠滋養肝血、酸甘化陰、通絡活血,除痹解痛、營衛調和。此方君臣佐使調配得當,能夠發揮滋養經絡、活血化瘀、調和營衛、祛風除濕、血氣上行、消炎止痛、經脈貫通的功效。實現了兼顧外力,標本聯治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療效偏高。說明使用桂枝加葛根湯能夠糾正頸部活動受限,去除頸部疼痛,提升督脈陽氣,發揮活血化瘀等功效。
綜上所述,對頸型頸椎病患者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