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政 (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農村的環境問題已成為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阻礙,如飲水安全隱患、污水和生活垃圾造成的環境安全隱患、過境道路產生的交通安全隱患、因人畜混雜、衛生防疫而引起的公共安全隱患等等,人居環境改善的強烈需求是村莊建設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也是村莊整治規劃的重要內容。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未來三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做出了細致的部署。
周橋行政村位于渦陽縣牌坊鎮西南,轄周橋、馬莊、胡坑等9個自然村,現有人口4982人,1435戶。
整治范圍主要為周橋中心村封鎖溝以東區域,整治面積約20.0hm,占總用地面積的比例約65%。
依據《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驗收辦法》《渦陽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43311)》及“五清一改”的要求,明確整治規劃內容,包括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整治,飲水安全等11項內容。

圖1 村莊整治內容
①垃圾處理
整治要點:建立符合農村實際和環保要求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收集點;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垃圾桶擺放選址科學、地面硬化;村莊保潔及時到位,無暴露和積存生活垃圾就地焚燒現象。
整治措施:垃圾分類收集,按照服務半徑不超過70m的要求配置垃圾桶,在中心村東部規劃垃圾收集點,經垃圾車收集后,統一運送至渦陽縣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
②衛生改廁
整治要點:拆除廢棄旱廁,推進衛生戶廁改造,不直接排放污染環境,衛生戶廁改造普及率達到85%以上;無露天糞坑和簡易茅廁。建設公共衛生廁所。
整治措施:對范圍內農戶廁所進行改造,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廁所,同時對露天糞坑和茅廁進行整治,對廢棄旱廁進行拆除。新建微型公共廁所1個,位于公共服務中心。
③污水處理
整治要點:因地制宜,采用經濟有效、簡便易行、工藝可靠的污水處理方式,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建污水管網,采取生態處理。
整治措施:建設3處大三格化糞池加生態塘人工濕地對污水進行處理,以“能降解掉排出去”為原則,按2戶1m的標準設計化糞池的容積。
建設污水管網,污水管道干管D300-D400,支管 D200,入戶管D100。污水管道管材可采用混凝土排水管或新型塑料排水管。同時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指導、督促、協調村級組織、村民參與設施運行維護。
①整治要點
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擴大農村自來水使用覆蓋面,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壓水量滿足生活需求;
②整治措施
結合“十三五”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通過集中供水等方式,擴大自來水使用覆蓋面,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100%;水源為楊雙樓水廠,給水干管管徑為DN150-200mm,支管管徑為DN50-63mm,管材采用PE管,埋設深度在0.8m左右。加強對破損管道的更新,同時對不符合要求的給水管進行更換。
①整治要點
按照因地制宜、資源整合、簡易適用的要求,利用現有設施統籌改造或新建綜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面積適當,能夠統籌合理使用,具備社區服務、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功能。因地制宜建設大小合適的室外文化體育活動場所。

“三大革命”專項整治導則 表1
②整治措施
規劃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和衛生室,建筑面積840㎡。基于方便村民使用為原則,結合村民習慣規劃1個健身活動場地。結合寬帶支撐工程,實現寬帶通村,適當提高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鄉村金融服務網點、郵政網點、便民超市、農資店、農貿市場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設置。
①整治要點
實施通村主干道拓寬改造,路面寬度達到5m;村內次干道適度硬化,對入戶路進行水泥硬化,實現“戶戶通”,便于群眾出行。
②整治措施
在原有的村莊道路網骨架基礎上進行提升,連接盡端路,整治碎石路和土路。
主干路:為義周路和周丁路,路面寬度為10m和8m,為水泥路面。
干路:建設濱河路,路面寬度5m,其余干路路面寬度4m,水泥路面;
巷路:道路寬度2.0-2.5m,水泥路面。
規劃設置2處停車場,兼有健身活動場地的功能。
規劃在中心村十字街交叉口南設1處公交停靠站,方便居民出行。
①整治要點
疏浚河溝渠塘,實現水體清澈、及時護坡,做好綠化、無積存垃圾、無白色污染、水面無明顯漂浮物;加強村內橋涵配套。
②整治措施
對范圍內的封鎖溝、池塘進行整治疏通,對武家河兩岸進行綠化。沿水體岸邊進行駁岸設置,宜多為自然駁岸,根據功能需要采用少量的硬質駁岸和臺階式駁岸,通過綠化等措施加強生態景觀效果。同時對水系進行生態保護,嚴禁污染水體的行為。

圖2 河溝渠塘整治斷面示意圖
①整治要點
對房前屋后環境進行整治,主要對房前屋后電力、通信線路進行整治,使其架設安全規范、無違章交越和搭掛,有序堆放雜物,實現村莊內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
②整治措施
電力、通信線路架設安全規范、無違章交越和搭掛;對弱電桿線進行梳理,四邊走線。有序堆放雜物,實現村莊內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
①整治要點
對村莊進行適度亮化,在村莊主干道和公共活動區域,利用多種方式安裝安全簡易路燈,并保證路燈能夠使用正常。
②整治措施
村內主干道路按照30~50m的間距安裝路燈,路燈樣式為普通單臂路燈,燈具高度5m左右。在健身活動場地四角布置路燈。巷路照明以馬蹄燈為主,點亮快消失的鄉村記憶,結合環境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布置,共增加路燈53個。
①整治要點
開展村莊道路、水體沿岸、庭院和村莊周圍綠化,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道路、河渠綠化率達90%;因地制宜建設小三園(菜、樹、花),村莊綠化適地適樹,沿道路綠化以鄉土樹種為主,巷路以小果樹為主。對閑置地進行綠化,以果園為主,保留部分菜園,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呈現鳥語花香,優美的田園風光。
②整治措施
宅旁綠化:鼓勵村民加強庭院綠化,充分利用屋旁宅間的空間,以小尺度綠化景觀為主,見縫插綠,保持四季常綠、居所優美。宅旁綠化主要以灌木為主,宜種植經果樹種。
水旁綠化:水旁綠化以生態、自由的方式布置,植物以耐水植物和水生植物為主,選擇垂柳、水杉、楓楊等耐水樹種以及荷花、蘆葦等喜水植物。
路旁綠化:根據村內道路等級及兩側建筑物距離的遠近,靈活選擇綠化栽植形式,使綠化和建筑空間關系疏密有致,形象相互襯托。在村內主路兩側,栽植行道樹,并適當栽植灌木、草坪;行道樹栽植為4~6m一棵,行道樹中間配置花卉、灌木等。
環境死角綠化:近期無法動遷的廁所、禽、畜飼舍、陳舊建筑等,可選用木槿、爬山虎、多分枝灌木、薔薇等進行遮擋。
①建筑整治
住宅進行立面修繕和加固,清理殘垣斷壁、廢棄畜禽圈舍、廢棄廁所等無功能建筑。
②建筑周邊整治
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等線路架設“一桿到底”,禁止隨意拉線;避免在墻面上亂涂亂畫、隨意張貼,嚴禁墻體廣告,保持墻面的整潔。
③院落整治
鼓勵村民積極美化庭院,植物配景與硬質鋪裝結合布置,不宜采用大面積的硬質鋪裝。
④圍墻與大門整治
圍墻采取半通透式或封閉式磚結構,保持1.5~1.8m的高度。采用白色涂料抹面,配灰色水泥抹面勒腳或深色青磚作為勒腳。院落大門進行清洗上漆,統一為紅色木門或鐵門。
⑤配套廁所、雜物間整治
對農宅內的廁所進行整治改造,采用室內無害化水沖式衛生廁所,雜物間收納雜物和農具,其整治效果同農宅主體建筑的整治效果。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本規劃以實施為導向,明確整治要點,提出整治措施,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村莊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農村人民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