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為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其人才培養定位在具有高等教育知識,又具備專業技術技能的實用性人才,這與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大不相同。而目前國內部分高職院校的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不明確,缺乏與行業企業的交流合作,校方培養的人才標準與企業崗位需求有很大偏差,導致畢業生離校后在市場上的就業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除國內藝術類高職院校外,其他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生源專業素質普遍不高,既有美術生也有文理科的學生,學生專業基礎良莠不齊。而國內高職院校在設置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上,普遍參考有一定知名度的本科或高職設計院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大同小異、乏善可陳。按照目前單一的課程體系進行教學,忽視學生的能力與層次,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切實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涵蓋面廣,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尤為凸顯。絕大多數院校缺乏符合自身辦學特色,提升學生整體競爭力以及辦學競爭力的教學體系。其次,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當前高職教育重職業技能培養的多,往往忽視學生的自我行為管理、社會活動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綜合素質是關乎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
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往往以三段式為主,即大一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大二專業(技能)課程、核心專業課程;大三畢業實訓(核心技能項目),該課程體系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整體上符合教育規律和特征,但盲目地將所有學科三段化分割,暴露的問題也尤為凸顯。首先,學科分割嚴重,各自為戰,各門課程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存在相關知識點重復學習的現象,而個別知識點又存在傳授死角的現象,教學資源缺乏有效整合,造成學時浪費,影響教學效果。其次,學科相互孤立,企業崗位需要的核心知識與技能缺乏反復的學習,不能得到系統的強化訓練,核心技能掌握不牢固,工作效率低下。再次,學科課程分布不均衡,各學期的學習任務不等量,影響學生的消化吸收。
高職院校的知識講授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的原則。而國內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和核心專業課程中,大多是自專業創辦以來,多年來沿用下來的傳統科目,其中部分內容已經不再能夠適應當前的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一味地照本宣科,最終必然導致學無所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與企業要求對接不夠,與企業崗位嚴重脫節,畢業后不能直接進入工作狀態。專業實訓條件落后,設備陳舊,多數以機房為主,缺乏與行業相關的材料、工程實訓室,VR虛擬實訓室、企業情景相一致的校內工作室,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課程考核最能檢驗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部分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課程考核形式與考核內容單一,呈現考核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實質、重實踐輕素質、重教師評估輕學生自評等問題。學生考核的成績不能系統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更不能與企業崗位標準相統一,失去了課程考核的真正意義。
所謂模塊化指的是一個專業內單一的教學活動組合成不同的主題式教學單位,即模塊。模塊化課程體系是按照模塊化教學構想來設計的課程體系。
模塊化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如果將學科的學習內容比喻成一部完整的汽車,將學科知識體系分成不同的配件模塊,在每個配件模塊的范圍內確定學習的目標和任務。每個環節、每個部分都成為單獨的部分,但是在組合后又能夠成為一個整體。它將目標細化,將流程線條化,能夠給人清晰的認知,從而使學生快速了解相關課程內容。
2.2.1 精準定位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崗位及崗位要求
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聯合開展市場調研,綜合考量區域人才需求與行業總體發展態勢,結合企業自身行業調研的相關數據,根據人才需求、崗位設置及職業能力要求,構建以就業和創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論證確立人才培養方向及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人才培養路徑的最佳選擇與實施。
2.2.2 圍繞職業能力培養主線,劃分專業課程體系模塊
圍繞職業能力基于行業企業工作流程和崗位需求為主線,深化校企合作,遵循“市場需求、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原則,校企聯手設置課程框架,重新優化整合學科課程,構建以崗位工作流程為主線的產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配套的課程體系,促使學生由循序漸進學習各門課程的過程變成符合或接近企業工作要求的過程。
2.2.3 圍繞綜合素質培養主線,劃分綜合素質和拓展領域課程體系模塊
圍繞綜合素質能力基于道德素養、文化素養、創新創業素養為主線,探索職業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培養和拓展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更具競爭力和持久發展力,探索解決職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的融合策略問題及機制創新和培養體系架構問題。
2.2.4 以職業標準為導向制定課程標準,創新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改革與項目實踐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
探索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的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以企業職業標準為導向細化課程標準,校企雙方可依托工作室為平臺,在專業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方面,進行校企共同探究與合作,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2.5 建設實訓環境職業化、管理模式企業化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建設產教融合一體化的校內外實踐基地,依托于社會和行業相關企業,將學生的實訓環境融入學校、相關行業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環境中。建設具有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和文化氛圍,具有企業真實管理模式,實踐教學的各項管理制度的實訓基地。
2.2.6 創新并建立發展性綜合考評機制,制定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管理制度與評估辦法
校企雙方以工作室為抓手,共同探索選拔、考核方案,組織實施教學效果考核與評價方案,建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在共同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根據不同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實際需求,校企聯合制定工作室選拔辦法,細化出不同崗位的培養方向,建立人才培養和管理檔案。制定符合企業崗位標準的考核方案,將試用實習考核提前至校內完成,制定符合學校管理,滿足企業工作性質的靈活的實習管理制度。制定畢業生反饋人才培養模式質量的評估辦法。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在校企聯合定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有利于拉近校方教學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的距離,最大化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人才培養實用性強;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優質的實訓條件下,依托工作室平臺,通過不同模塊的學習和實踐,最大限度地靠近設計情境,使課程教學與就業崗位形成真實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掌握技能的效率。有利于學生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職業規劃路線,為畢業后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校企雙方各明確主體責任,以互惠雙贏為原則,建立校企長效合作機制,為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