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燕
(金華星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業資源計劃,指的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業務流程為主線,同時還具備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對企業的無形資產、物力、人力以及財力資源等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進行系統、全面的信息化綜合管理。
ERP系統主要由生產控制模塊、財務管理模塊、供應鏈管理模塊和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四個部分組成[1],其中,ERP系統的核心就是生產控制模塊,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能力需求、生產計劃以及制造標準等方面,能夠實現各生產線及生產流程的有機連接;財務管理模塊則是ERP系統中最關鍵的環節,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能最大程度上實現企業資金的有效管理和分配,有利于實現企業資金效益最大化;供應鏈管理模塊則是對產品庫存、采購以及分銷三個環節的管控;人力資源管理則是主要包括員工的招聘、工資核算及發放、各項補貼以及工時管理等。這四個模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

圖1 2014年以來中國ERP軟件市場規模
我國工業企業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引進ERP這一先進的企業管理系統,起初,企業通過安排員工出國培訓學習,再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經營管理,但由于該階段處于剛引進階段,缺乏系統全面的技術支持和豐富的經驗指導和資料參考,因此ERP引進階段發展困難。但隨著ERP的大量引進和廣泛覆蓋(圖1顯示了自2014年以來中國ERP軟件市場規模),再加上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積極鼓勵企業轉型發展,因此ERP目前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的應用效果有了顯著提高,但由于目前工業企業在軟件開發等方面的投資比重相對較小,重視程度不高,缺乏ERP系統對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思考,目前仍還處于探索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
部分工業企業對于ERP系統管理實施的必要條件以及適用性缺乏詳細完善的了解,對其認知仍停留在淺顯層面,只認為ERP系統是普通的辦公軟件,可以直接應用于企業的運營管理,卻沒有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探索如何利用ERP系統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作出科學決策,頗有牛刀割雞的意味。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部分工業企業為與同行競爭或攀比,花大成本購進功能齊全的ERP軟件商,卻忽略了基礎系統的實施和對專業人才的培訓,導致ERP系統沒能實現其功能的最大化使用。
據調查了解得知,ERP系統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的建設周期大概在十二至十五年之間,建設周期較長,但ERP系統的實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如曲線圖2所示)。并且其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的應用深度也相對較低,大部分工業企業對ERP系統的運用仍停留在信息技術層面,其重要的綜合管理效用卻沒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使用。

圖2 ERP系統實施績效曲線圖
部分企業對于ERP系統功能并不熟悉,甚至抱有過高期待,錯誤以為其可以解決企業存在的一切疑難雜癥,并且由于對系統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希望能得到一個能夠直接拿來就用的產品,但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個軟件或是一個技術部門就能直接實現的,數據的建立、軟件的使用都需要人來完成,因為企業實現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個對企業管理進行再改造的過程,而不是僅僅依賴于一項產品的功能。
部分工業企業由于受到早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或是有的中小型工業企業是家族型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的,其管理體制相對薄弱[2],相比于制度約束,更多的是采取人為治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用人環節上,企業高層基本是沾親帶故,由此導致企業在管理制度上約束力較差,且業務環節極不規范。特別是ERP系統中包含財務管理模塊和供應鏈管理模塊,涉及到企業采購、銷售包括最關鍵的資金管理和財務扎帳等重要環節,因此對于管理基礎薄弱的部分工業企業而言,ERP管理系統的實施反而弊大于利。
隨著工業企業之間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也會越來越迫切地朝著新型工業化發展,基于ERP能帶給企業更為直接和豐富的經濟效益,由此對于ERP新管理系統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
本文主要通過工業企業對ERP系統的應用要求變化和技術兩個層面分析ERP在工業企業中的發展趨勢[3]:首先,從應用要求方面來看,工業企業實現信息化的轉型重心逐漸由局部集成向整體業務的整合方向發展,并且將更加關注工業企業整條產業鏈的銜接與發展;其次,從技術方面來看,ERP系統的應用發展趨勢將更加趨向于商務智能化,由業務建模向模型驅動發展,并且應用范圍也從內網逐漸發展到外網和聯動網。
針對上述分析的ERP在工業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工業企業在實施ERP新系統時可以采取以下應用策略,以充分發揮ERP系統的真正價值。

圖3 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ERP系統的應用價值傾向
工業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對ERP系統形成正確全面的認識,了解其對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效益,確定ERP應用的價值取向(圖3顯示了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ERP系統的應用價值傾向),結合企業目前經營發展的現狀,綜合ERP系統建設周期較長、投資量大以及系統復雜且難度大等特點,理性考慮ERP系統的實施是否符合企業現階段發展的需要。同時要充分意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利用ERP系統有針對性地根據工業企業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同時加強ERP在工業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促進工業化企業實現價值流、信息流、物流與資金流“四流一體化”[4]的管理體系。
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都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增強管理意識,規范管理業務,實現創新管理體制,加大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同時實現企業內部的相互監督,職責分明,實行責任落實到人制度,從而切實保障ERP系統工作的順利進行。
工業企業規范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基礎是實現ERP系統應用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有必要實行科學的業務流程重組。工業企業實行業務流程重組不是對企業大面積流程進行重組,這樣只會給員工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效果,因此需要對企業發展現狀和全部業務流程進行分析,盡量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邊調整一邊實施新系統,并對管理流程中無效和冗余的環節適當去除[5],同時增添有效且必要流程,推進工業企業實現扁平化管理,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的管理效率。
ERP系統說到底是人為使用的管理系統,因此工業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工業企業領導層、技術骨干以及各項目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進行培訓,引導員工逐漸適應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要求,培養其持續學習的能力,同時要求企業員工明確自身職責,自覺遵守和維護ERP系統的順利運行。
ERP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的應用既順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又響應了我國現行政策的號召,盡管部分工業企業在ERP系統的應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問題,但ERP系統作為工業企業未來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政策扶持。工業企業要堅定信心,不斷探索,從而推動ERP系統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的順利應用,促使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工業企業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