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季延初級中學 福建晉江 362216)
學習單元的重建是教師教學專業性發展的重要體現。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觀念貫穿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圍繞某一單元開展的完整學習過程所做的、可調試的教學設計。學習單元的重建改變了教學目標主體異位和指向模糊的窘境,把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內容”轉變成為“怎樣才能學會”的過程,為落實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明晰的途徑。下面以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生物的遺傳與變異”教學為例,試圖說明學習單元重建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
學習單元重建將教材中的內容單元重建為適應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單元,突破教材編者組織教材內容的羅列性和局限性,適當改變教學順序和增減教學內容,體現生物學教學從“知識導向”向“核心素養導向”的轉變。重新建構的學習內容基于《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教材和學生認知規律,以其大觀念、大概念、大問題等特點可作為正常教學的有利補充。學習單元重建的教學有利于教師站在大觀念的高位,俯瞰和檢視教學,從大處著眼,細微處用力。按照崔允漷的觀點,單元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可幫助教師基于學生立場正確理解學習與時間之間的關系。目前,生物學教學設計常常是以“課時”為單位,基本上屬于“時間決定學習”的狀況,而單元學習的設計則是“以學習決定時間”。
學習單元是以學生為核心,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準繩,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設置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系統分析課程內容所承載的教學價值,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整合為具有一定主題的、結構化的“小而精”的學習單元。學習單元重建是以學習單元為框架,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強調學習任務情境、學習目標、設計活動、資源和能力整合和活動評價等的一致性。因此,確定學習單元重建的教學流程為:確定課題、確定目標、選定任務情境、活動設計、資源和能力整合、活動評價等6個方面內容。其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學習單元重建基本流程
以現實問題作為情境,進行學習單元的重建,需要學生運用學科的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核心概念,融合學科理念,可以有效地培養綜合思維。生物的遺傳與變異是《課標》要求的重要教學內容,其中“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與初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課標》還列有活動建議,要求學生收集和交流我國遺傳育種方面成果的資料。因此,教師以“現代遺傳育種”為題,重新構建學習單元,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等內容展開深度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育人導向促使學習目標的選定從知識點的識記和理解轉變成為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科學觀念的培育。在本學習單元規劃中,其知識點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分布于第二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的第一、二、五節,而第三、四節的內容相對獨立,涉及基因的顯隱性和人類的性別遺傳。因此,筆者將其學習內容置后,從指向核心素養的大概念教學的角度思考,將本學習單元的教學出發點設計為“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并代代相傳”,與高中教學保持較好的銜接。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學習目標的確定及設計意圖
學習單元的重建需要根據《課標》的要求,篩選單元學習內容。“現代遺傳育種”的學習單元的教學應從“遺傳物質——性狀——變異——育種”這樣的概念聯系開展單元學習,推動學生深入理解。確定內容之后,教師開始聯系真實的社會生產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所創的問題情境應具有承載課程內容、激發興趣、引發思考、促進學習的遷移等作用,一般情況下要與《課標》要求的知識內容相契合,其衍生出的問題應屬于劣構性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可供回答。教師選定的情境貫穿于單元學習的全過程,并使學生在情境中尋找可探究和解決的任務,讓學生在單元學習之前明白需要做什么。在現代遺傳育種的課題下,確定以袁隆平院士和超級雜交水稻、荷斯坦奶牛的選育以及航天(太空誘變)育種為問題情境,選定“論證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構建基因傳遞的模型”“構建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模型”等核心任務。
本學習單元分為課前學習、課堂討論、概念講解、建模任務等環節(表2)。學習單元重建的設計關鍵在于,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將教材中所呈現的較為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達成重要概念,進而培育學科核心素養。

表2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部分)及意圖
本學習單元重建要涵蓋教材單元內容,并增加網絡資源和教師補充的學習資料。學生為了研究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等問題,需要調用基因控制生物性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生物的變異等學科核心概念,還需要理解顯微注射原理、物理化學物質誘變育種原理等跨學科概念,并具備觀察、調查、統計和模型與建模等多種能力,以及科學看待轉基因技術、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的意識。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單元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的進一步培養與升華。
基于學習性評價的理念制定相應的學習單元評價量規主要涉及學生對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基因的傳遞和生物性狀變異的理解等方面。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時學習中及時反饋和調整教學的內容、難度和進度。
學習單元重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重建過程直接關系到單元學習的品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情和《課標》的要求對學習目標進行調試,不同的班級應該有不一樣的學習單元、分區。另一方面,學習單元重建也需要從最初的根據教學進度進行分區轉變成根據學生的學習進階和學習需要進行分區調試,真正地體現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這樣的分區調試也有助于教師從經驗式的開展學習單元重建,走向科學的學習單元重建。
在學習單元的重建時,最后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就是活動評價,需要教師設計評價量規。如果評價量規所涉內容比較零碎,容易導致評價的項目過于繁多,不利于在教學的過程中聚焦重要概念的達成。因此,評價量規應該有助于教學的推進,通過概括化程度高的評價指標讓學生看到知識與知識的聯系,理解不同概念的一般特征,形成知識遷移。
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任何規劃精準和資源整合完備的學習單元都不及學生基于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需求而開展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要適時地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觀點、交流案例,并以此不斷完善和修正。在學習單元里,這些問題、觀點和案例都能成為下一步學習的腳手架,為學生更深入的學習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