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溫林,王中一,趙 武,周 波
(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鄉村重構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城鄉統籌戰略而實施的集經濟、社會、空間于一體的鄉村發展戰略。鄉村空間重構作為鄉村重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合理規劃農村聚落,切實提高鄉村環境質量。
相對于靠近城市的鄉村,對遠離城市、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山村進行空間重構較困難。因此,如何解決山村空間重構是當務之急。就山東省大部分山村來說,他們都是局部空間重構,缺乏整體規劃。針對這個問題,本研究采用由整體到局部層層遞進的策略,通過改善鄉村周邊環境實現居住環境空間的重構,然后再通過民宿設計實現居住單體空間的重構,進而實現整體居住空間的重構,提升鄉村整體面貌,打造鄉村精品旅游項目。
掌平洼村三面環山,自然條件優越,風景優美。在杏梅花開季節,每天游人數量可達四五千人。掌平洼村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村中擁有一口始建于1967年的直徑18m、深26m的螺旋井。該井被村民稱為“生命井”“幸福井”,孕育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螺旋井”精神。
掌平洼村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村莊整體環境令人擔憂,主要道路兩邊的建筑風格不統一,立面雜亂。村莊的人文旅游資源缺少宣傳和正規化的管理,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掌平洼村的“螺旋井”。
鄉村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正日漸成為鄉村扶貧脫貧的重要支柱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助推器,市場潛力巨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掌平洼村旅游資源豐富,在旅游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可吸引大量城市人口。
雖然掌平洼村旅游資源優越,但周圍地區的鄉村條件也相當不錯。比如,泰安市的山西街村、八樓村等鄉村旅游業發展較早,比較成熟;大汶口鎮的山西街村先后被列為國家級傳統名村落及山東省旅游特色村。掌平洼村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爭取優勢,任重而道遠。
掌平洼村的街邊環境較差,旅游景觀分布零散,可達性和體驗感較差。鄉村綠道作為一種線性綠色開敞空間,起到串聯城市與鄉村、鄉村與景觀的作用,同時可改善鄉村風貌、優化鄉村居住空間,進而帶動鄉村旅游向綠色、健康、體驗式方向發展,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化發展(見圖1)。

圖1 鄉村綠道規劃
2.1.1 景觀型鄉村綠道
掌平洼村三面環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我們在設計鄉村綠道時,既保留周圍的樹木,也新栽一些適合山地的果樹,如柿子樹、杏樹、棗樹等,供游人欣賞采摘(見圖2)。同時將原來的“遮丑墻”,通過改造轉變為多個景觀墻,既可作為鄉村的“觀察器”,也可用于宣傳掌平洼村的風土人情。

圖2 鄉村綠道
2.1.2 文化型鄉村綠道
鄉村綠道的起點是新泰市龍廷革命史紀念館,為掌平洼村搭建起承載歷史記憶、再現革命史實的愛國主義教育平臺。鄉村綠道的中間是掌平洼村特色景觀“螺旋井”“螺旋井”所代表的古井文化體現了老一輩共產黨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將古井文化融入鄉村綠道的設計中,不僅展示古井文化的含義,更將古井文化注入每位游客的心里。
隨著掌平洼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游客數量短時間內暴增,造成居民生活區與游客娛樂區緊密相連。同時,村莊道路兩側用地局促,房屋排列密集,導致游客無法欣賞到周圍優美的自然景觀。“呼吸”式空間旨在為游客游覽空間與村民生活空間之間提供過渡空間和交流空間,同時也為游客和自然景觀之間提供觀賞敞開的空間。
2.2.1 游客與自然景觀
掌平洼村的旅游路線順著山勢蜿蜒,自然景觀是其重要的旅游資源。因此,我們在面向景觀的一側設置景觀廣場、工字鋼取景器等,形成收放自如的游覽空間,擴大游客與景觀之間的空間,使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既可感受掌平洼村的人文文化,也可領略到掌平洼村優美的自然風光。
2.2.2 游客與村民
景區入口與龍北路交界處是游人、騎行者、過路人聚集的地方,作為多個流線的交匯點,我們首先劃分多條路線,有騎行路線、步行路線等,同時設置休閑廣場作為“呼吸”場所,既可疏散人流,也可實現村民和游客的相互交流。還將原來的公交站外移并設置騎行休憩空間,村民和游客可通過公交站這個小的景觀節點實現交流互動,豐富村民的生活,深化游客的體驗。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多樣化的休閑方式,于是衍生出體驗旅游方式。掌平洼村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這為休閑活動提供豐富的體驗資源。美好的體驗就是五感共同的體驗。因此,借助鄉村綠道的串聯作用,通過設計體驗式環境空間來調動游客的多種感官體驗。
2.3.1 視覺體驗
視覺在人類的感覺系統中占核心地位,視覺體驗傳達人們直接的信息。在掌平洼村的視覺體驗居住環境設計中,主要通過再現掌平洼村村民的生活場景、更新街巷空間、強化“螺旋井”的視覺震撼力,讓置身于鄉村環境中的人們通過視覺體驗感受到掌平洼村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從而放松身心。
2.3.2 味覺和觸覺體驗
在鄉村旅游中僅有視覺體驗是不夠的,還需加強游客與環境的互動。味覺體驗和觸覺體驗是實現互動性的最好方式。所以,在掌平洼村鄉村綠道的兩旁栽種杏梅樹、柿子樹等果樹,游客在游玩觀賞時,可采摘水果,增添游玩樂趣。在“螺旋井”處,游客可以沿石階而下,打桶井水,品味井水的甘甜或洗去旅途風塵。
重構并不等于拋棄,更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重構。重構居住單體空間,更是保留掌平洼村村民的生活習慣。但是由于傳統居住單體空間過于封閉。尤其是對于民宿來說,封閉的居住單體空間無法滿足游客現代化的居住需求。因此,需將封閉的居住單體空間重構為開放式的居住單體空間。
利用掌平洼村山地地形的特點,在民宿的院子內利用大塊石體設計階梯式空間,并加設茶室、開放式餐廳等,滿足游客家庭聚會、休閑娛樂的需要,使院子內的空間更加開放和現代。同時,將院子的部分空間進行留白,滿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掌平洼村是山地地形,許多民居散落在山坡上,北側景觀優美。將民宿北側面向景觀打開,使游客在休憩時可以欣賞山林景觀,舒緩身心。在民宿的主屋東側新建屋頂平臺,游客可登高望遠,欣賞自然風光。
鄉村居住空間重構作為鄉村重構的重要分支,對鄉村經濟快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借助鄉村綠道空間的串聯作用,將“呼吸”式空間和體驗式空間串聯起來,并在其中插入居住單體空間,形成由整體到局部,集游玩、停靠、休憩于一體的鄉村居住空間,可進一步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改善鄉村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形成有利于城鄉互動的空間結構,切實提高鄉村在城鄉體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