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霞
摘 要:穩定的婚姻關系是家庭幸福和諧的關鍵,離婚是造成家庭兒童傷害的源泉??萍几咚侔l展的時代,離婚率逐年上漲,不良溝通是造成離婚的一大原因。單親家庭也隨離婚率的上升而增加,對小學生的影響是將由幸福美滿的生活變成殘缺父愛或母愛的遺憾生活。由此來看,不完整的家庭對學生的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當前單親離異家庭非常普遍,這些家庭中的子女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及早發現,適時介入,是擺在當前學校教育中的巨大挑戰。受家庭因素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這一現狀也受到了重視。基于此,文章針對單親家庭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且對疏導策略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單親家庭;小學生;心理問題;疏導策略
一、 引言
隨著離婚率和單親家庭子女人數的逐步上升,單親家庭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而單親家庭問題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少小學生如今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父母離異,家庭支離破碎,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許多小學生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產生了被遺棄、被拋棄的感覺,他們想不通、想不開,很有可能因此走上彎路。小學時期,學生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對未來也充滿了憧憬,如果因為單親家庭的原因,讓他們產生了自卑感,有自閉的心理,再不加以及時調整,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小學教育中,一方面,要向學生傳遞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二、 加強教師培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單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往往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合理化的教育體系,從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迄今為止,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家庭,社會,學校共同面臨的難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在小小年紀就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已經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正常的教育體系,并且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全方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任務,在通常情況下,教師更多的是負責“教書”,而“育人”的體現并不多。
基于此,學校要提高師資力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先要在教師層面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技能。除了職業的心理咨詢師,各科教師都應該具備心理教育的理論知識,確保在教學中發揮教育機智,能夠為學生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學??梢远ㄆ诮M織教師培訓,邀請當地專業人士來講課,向教師普及心理學知識,改變教師對單親家庭學生的錯誤看法,要倡導關愛、呵護、理解。這樣一來,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有利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 組織教學活動,給予小學生歸屬感
上文中提到,在教學中,部分小學生由于家庭原因,可能會產生自卑心理,不愿與人交往,也不愿意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不利于正常教學的開展,也會阻礙教學活動的實施。于學生個人的發展而言,也是不利的,他們得不到鍛煉的機會,缺乏走出陰霾的可能。單親家庭讓小學生缺乏安全感,他們在面對陌生的環境時會產生恐懼感。因此,教師一定要組織教學活動,不能只注重單方面知識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性,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從而給予小學生歸屬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活動,共同完成一個作業任務。比如,以“水果”為主題進行調查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水果的顏色”“水果的形狀”等方面入手,進行專題調查研究,鼓勵學生齊心協力,共同協作。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也能夠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所帶動,從而產生參與其中的強烈愿望。這樣一來,通過組織教學活動,能夠給予小學生歸屬感,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嘗試著敞開心扉,走出陰霾。
四、 建立家校合作,促進家庭關系和諧
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家庭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因素,除了學校,家庭也是學生生活時間最久的場所。與此同時,家風對學生的人格影響巨大,一些家人的生活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單親家庭的學生要承擔比同齡人更多的負擔,他們往往缺失父愛或者母愛,得不到另一方親人的關心,因此更加渴望被呵護、關心。因此,教師要積極推動家校合作的發展,讓家長意識到家庭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要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而不要耽誤學生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來向家長傳遞相應的理念,向家長普及推進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且提倡一些親子活動,從而促進親子和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家訪,與學生家長展開面對面地交流,溝通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學習狀況,并且與家長分享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中肯的評價,增強家長對于學生的信心,同時反饋給家長學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這樣一來,通過建立家校合作,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家庭關系和諧,使得學生的心情舒暢,以良好的情緒進行學習。
五、 保護學生隱私,與學生面對面展開溝通
單親家庭的學生在心理上本身就有些自卑,他們不希望別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低人一等,過多的關注只會讓他們覺得是“同情”,反而更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因此,當教師發現班內有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時,最好與其進行面對面溝通,而且是非公共場合,如此才能保護好學生的隱私,也能夠讓學生說出心里話,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不是藏著掖著,有所拘束。只有學生敢于向他人吐露心聲,才能有恰當的疏導策略,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因此,無論如何,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隱私,這也是維護學生基本權益的要求。
受年齡影響,小學生的很多情緒都會“寫”在臉上,因此也比較容易發現,只需要教師稍加觀察,就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當教師發現學生的問題以后,不要立即解決,而是可以等到課下單獨與學生交談,由此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對學生耐心勸導,發現學生的優點,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然后以開放、包容、積極的心態去對待他人,也接受他人的關懷。這樣一來,通過與學生面對面展開溝通,能夠更全面了解學生的問題,也有利于保護學生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