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勇于承擔起自身的主體責任,堅持按照素質教育理念要求,以三維目標為教學核心理念,從多個方面針對學科教育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其中,重點加強對學科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應用,尤其是教科書插圖資源運用問題,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深化學生主觀能動性。文章主要以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為研究對象,重點針對基于三維目標下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運用措施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以供參考。
關鍵詞:三維目標;初中歷史;教學書插圖;運用措施
一、 引言
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能力與塑造歷史形象思維體系始終是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予以重點踐行的目標內容。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歷史插圖,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本節課歷史知識內容的學習效果,在看圖與讀圖的過程中,深刻了解當時歷史發展背景以及情況,從而進一步提高其邏輯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二、 初中歷史三維目標分析
初中歷史學科教育工作應該嚴格按照教育規程標準,主動結合學校以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全面貫徹與落實歷史課程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方面的教學內容。其中,尤其要重點加強歷史課程在情感教育方面的滲透力度,通過不斷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與滲透,確保學生科學的歷史觀以及健全的人格得以深化形成。一般來說,初中歷史三維目標內容具體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作為初中歷史三維目標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按照基礎教育階段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著重掌握歷史科學的基礎知識。如明確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以及重大歷史事實情況,并根據上述內容對基本歷史線索以及歷史發展規律等問題進行明確掌握。也就是說,知識與能力目標更加側重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基本概念,實現多層次與多方位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歷史教師應該加強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驅動聯系。通過全面立足于歷史教學的整體性與規律性特點,避免把歷史割裂成為零散的知識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歷史課標對于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并未作出明確要求。但是要求歷史教師應該靈活性采取不同教學過程與方法,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準確貫徹與落實。在教學方法應用方面,教師應該立足于歷史學科教學特點,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發揮個人的主體地位,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及效率。與此同時,歷史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現有資源如教科書插圖等,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不斷提升。除此之外,歷史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及網絡教學手段,制作歷史課件,拓寬教學資源的同時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歷史課標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歷史教師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滲透培養。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滲入愛國主義情感、同情心以及責任感等價值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規范個人的行為舉止、深化個人的道德素質。除此之外,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承擔起自身的教學主體責任,利用切實合理的教學手段,深化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健康成長。
三、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而言,基本上可以視為回顧總結過去與展望指引未來的學科內容。甚至可以說,歷史學科教學不僅是弘揚與繼承傳統文化以及回顧歷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堅定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其他價值觀理念的重要渠道。鑒于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勇于承擔起自身的主體責任,堅持按照素質教育理念要求,針對學生個體的核心素養、道德觀理念的培養工作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在正式教學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應該立足于三維目標教學需求,采取多元化課程教育方式,深化初中歷史課程教育效果。
然而,根據教學反饋情況來看,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雖踐行了素質教育理念及相關內容,但是在學科開設效果以及教學效率反饋方面并未達到預期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舊以填鴨式教學理念為主。并未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厭學心理。長此以往,該課程的教學效率將難以得到全面提高。最重要的是,部分教師的資質能力尚未過關,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并未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對于教材中插圖運用方法理解不到位,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難以達到預期。
四、 三維目標下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運用措施研究
為確保初中歷史教學工作得以全面貫徹與落實,建議歷史教師應該立足于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對于當前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問題進行及時改進與優化處理。其中,對于歷史教科書插圖運用效率不高的問題,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最好可以立足于三維目標內容,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運用效率。以下是文章結合相關經驗,對三維目標下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應用措施進行研究與分析,以供參考。
(一)合理利用教科書插圖資源,突出教學重難點內容
在應用教科書插圖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立足于教材內容實際,對本節課所學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明確把握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適當利用教科書插圖資源,突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重難點知識內容的消化與理解。舉例而言,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秦統一中國》一課時,歷史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教科書插圖資源,向學生講解教學重難點內容。正式講解之前,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出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例如,秦如何滅掉六國?統一后秦朝建立了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加強管理?秦王嬴政采取了哪些鞏固統一措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歷史知識,加深個人對歷史知識以及時代背景的理解程度。
正式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就著當時時代背景,讓學生明確秦統一中國的歷史契機。講述完時代背景內容之后,歷史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如圖1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讓學生明確秦朝集權管理方式。從教材所提供的圖片內容上來看,秦王嬴政為實現大一統,針對以往各自為政的政治形態進行了全方位改進。為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統治,秦王嬴政首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為今后歷代朝代的進一步統治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內在驅動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秦朝所創建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與周朝天下共生管理制度存在的不同處,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意識到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內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