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蓉
摘 要:插圖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的第二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有著獨特的價值。文章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在分析部編小學語文教學插圖的基本情況、設計特點的基礎之上,就如何巧妙利用教材插圖開展教學進行研究,以期可以更好地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設計特點;教學策略
插圖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的第二語言,是配置在教材課文中、并可以幫助說明課文內容的輔助性資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有著獨特的價值。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全國推廣使用后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尤其是語文教材中立意準確、清晰精致的插圖,猶如“神奇的圖畫語言”成為和教材課文密切相關的教學資源,為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支持。但是,部分教師在面對這從內到外皆煥然一新的小學語文教材時,仍然沒有充分認識到插圖這一重要教學資源的重要價值。下面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在分析部編小學語文教學插圖的設計特點、作用的基礎之上,就如何巧妙利用教材插圖開展教學進行研究,以期可以更好地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基本情況
應該說,小學階段的學生整體年齡偏小,尤其是剛從學前階段進入小學階段的一二年級學生,他們自身認知水平不高,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編寫者立足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編寫過程中合理地設計和布局插圖,實現課文與插圖之間的遙相呼應。這些插圖合理分布在教材封面、正文前、正文中、正文后、課后練習、頁碼等地方,充分發揮出插圖的教學輔助作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含義。縱觀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一千多幅插圖,這些插圖都是編寫者有意為之和精挑細選的,分布在12冊教材中。其中,一年級教材插圖的數量和其他年級相比之下數量較多,平均每篇課文至少出現1~2幅插圖,隨著年級的增加插圖數量則逐次降低。由此可見,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設計插圖時以學生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為切入點,充分體現了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以生為本的設計理念。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種類、風格不盡相同,根據不同維度可以進一步對小學語文教材插圖進行細分為不同的類別:第一,根據插圖的抽象水平進行分類。根據插圖的抽象水平的不同,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可以細分為實物插圖、描繪插圖和漫畫插圖。其中,實物插圖主要實物照片為主,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水井圖”是實物插圖的典型代表。描繪插圖和實物插圖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但描繪插圖是對現實景象的概括、簡化的藝術創作而描繪出來的插圖,《端午粽》中的“粽子圖”就是描繪插圖的典型代表。漫畫插圖則是對現實的高度異化,通常會將動植物擬人化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荷葉圓圓》中的兩幅插圖就是漫畫插圖的典型代表。第二,根據插圖的表現內容進行分類。圍繞插圖內容這一特點進行分類時,可以將插圖細分為人物插圖、故事情節插圖、動植物插圖、自然現象教材插圖以及文化插圖,并且主要以人物插圖、動植物插圖為主,偶有其他少量插圖。其中,人物插圖主要以人物圖片為主體,目的在于突出課文中塑造的故事人物形象,《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的“雷鋒”插圖就是人物插圖的典型代表。動植物插圖主要以動植物圖片為主體,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圖文對照而獲得較為直觀的認識,并且可以為一些沒有見過此類動植物實物的學生提供形象資料,《四季》中的“小草、荷葉、青蛙”插圖就是動植物插圖的典型代表。第三,根據插圖的功能定位進行分類。圍繞插圖功能定位這一特點進行分類時,可以將教材插圖細分為裝飾性插圖、訓練型插圖以及解釋性插圖。其中,裝飾性插圖主要目的在于增強教材的美觀,其獨立于文本且沒有特別含義,一般出現在課后習題中。解釋性插圖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小馬過河》中的三幅插圖就是解釋性插圖的典型代表。訓練型插圖主要目的在于訓練學生觀察、思考等能力,可以啟發學生進行思維,《ɑ、o、e》中的“公雞打鳴”插圖就是訓練型插圖的典型代表。
二、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主要特點
(一)教材插圖位置審美化
插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視覺觀察效果。通過對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采用多種編排方式,靈活、創意地安排插圖位置,使插圖畫風更有童趣,從而更加契合學生的審美感受。在教材目錄的位置就設置一些重點課文的插圖,從而使學生一拿到教材就可以初步了解整冊書目。教材插圖位置還有一個很大的創新,就是插圖出現在一整頁上,使插圖成為文字的重要背景,有效增加教材的親和力。比如,《妞妞趕牛》中的繞口令插圖,巧妙地將文字嵌入牛的身體,突顯出兒童世界的奇妙和稚趣。
(二)教材插圖風格中國化
部編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兼顧教育與文化的傳承,使教材插圖風格更中國化,包含多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在繪畫技巧上,部編教材插圖主要以水彩畫、水墨畫的形式展現,如《鳥鳴澗》配圖、《江南》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明亮、生動形象,不僅可以營造詩意、唯美的意境,而且又契合兒童的視覺審美。此外,教材插圖還蘊含多種中國文化元素,如京劇、剪紙、民俗、傳統手工藝等,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三)教材插圖內容生活化
少一些煩悶,多一些童趣。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選用插圖時,堅持以兒童的目光去審視,選擇一些貼近兒童生活的素材,進而使小學語文教材充滿著童真童趣。比如,《z、c、s》中的插圖,一只可愛的小熊變成為一名拼音教師,它在教小刺猬學z,小刺猬體型如同c,旁邊一只蠶寶寶吐出來的絲如同s,如同一個迷你版的童話世界,饒有意趣。此外,教材插圖內容緊跟時代,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課程表、火車票引入插圖中充分體現出大語文的教學觀念。
三、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教學運用策略
(一)趣味體驗,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