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宏
(江蘇省海安市南莫中學,江蘇海安 226681)
教師在開展生態教育時,需要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問題日益嚴重,并且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進行生態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還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形成完善的保護環境和綠色發展的意識,從而凸顯高中化學教學的作用。
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時,需要將生態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相關化學理論知識時,要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從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生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高中化學的實踐性特征和應用性特征,為學生融入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態教育,使抽象的知識能夠變得形象和具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主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加快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1]。
例如,在學習“保護生存環境”時,由于這一章節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都是和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等生態問題緊密相關的,學生需要了解改善大氣質量和愛護水環境的重要性及主要實施措施。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來向學生講述我國當前非常緊迫的環境保護問題。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熟悉感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本地區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我們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為學生講解完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請同學們深入生活,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一下我們這一地區在水環境保護和垃圾處理方面的現狀,并提出你的寶貴意見。”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驗證相關知識,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態意識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和我們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從而使學生有充足的動力進行知識的學習,形成完善的環境保護意識。
在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講述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還要為學生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起到深化知識的效果。為了使生態教育能夠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和效果,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要完美地融入生態教育,使綠色化學理念能夠深入學生的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將綠色化學理念融入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環節中,從而保證生態教育的有序開展。化學實驗作為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探究性思維,但在實驗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物質消耗,還會產生廢氣、廢水和廢物。為了使學生能夠形成完善的生態意識和節約資源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這一教學機遇來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從而使學生能夠對實驗教學流程進行有效的優化及調整,達到減少排放和降低消耗的教學效果,提高實驗教學生態教育的質量[3]。
例如,在講解“氧氣的制備”這一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采取最為環保的方法進行實際操作。雖然氧氣獲取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其中所消耗的資源也是比較多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這一實驗機遇來開展生態教育。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電解水法來進行氧氣的制備,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還可以對周邊的環境進行良好的保護。為了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做到節約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器材的自主制作。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節約了實驗資源,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生態教育能夠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得到全面落實。
化學的知識性和實踐性特征是比較明顯的,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有利于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及化學學習思維,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滲透生態教育理念,從而使學生能夠加強生態教育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識來說,教師要將這些知識以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以便于學生理解,并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和活潑,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引入更多的生活知識,讓學生能夠加強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之間的聯系,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來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對傳統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展及延伸,形成完善的生態保護意識[4]。
例如,在教學“電化學基礎”知識后,由于學生在以往學習的過程中已經掌握了這部分基礎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開展多樣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日常生活中形成完善的生態保護意識,如可以讓學生結合身邊的電池污染問題,開展有關廢舊電池合理回收的社會實踐活動,在課后活動中反思日常生活中自身使用電池的問題,并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身的整個實踐過程進行錄像,并制作成小視頻,在下節課中向其他學生展示。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實踐中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當學生完成展示操作后,教師還要在班級中評選出一名實踐過程中最為優秀的學生,從而起到一個良好的激勵效果。當班級中的學生展示完成后,教師要詢問學生對廢舊電池處理的建議及看法,從而使學生可以聯系自身的實踐學習來回答教師的問題,以凸顯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在這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深入實踐認識到生態保護的必要性,還能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對保護環境提出自己的意見,有效提高自身的化學素養。
總之,在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生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要全面落實生態教育的理念,將生態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有目的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