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多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第一中學,福建南平 354100)
教育的本質就是回歸生活,教會學生如何游刃有余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是如此,教師通過傳授道德與制度相關知識,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思想品質、法治意識等,這些都為其未來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做了鋪墊,因此,回歸生活,從生活的視角去研究道德與法治教學才是其教育本質得以落實的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生活的力量,基于回歸生活的視角,從生活入手逐漸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初中生雖然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生活上,還是沒有明確的概念。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課堂中,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相聯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教學內容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時,應結合實際生活,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從而使其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形成正確的“三觀”[1]。
例如,在教學“網絡交友新時空”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生活中發生的案例,作為情境創設的基礎,以生活為視角為學生設計出新穎并貼近生活的內容,提問就是一種很好的引導方式。
教師:現代互聯網已經普及,大家來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不能缺少互聯網?
學生1:想要下載電影就需要用到互聯網。
學生2:想要隨時隨地查詢資料,就一定會用到互聯網。
教師: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會通過互聯網交朋友嗎?
學生們:當然會啦!
教師:大家在網絡上交朋友,都是通過哪個軟件或者是平臺和朋友聯系呀?
學生4:微信、微博。
學生5:貼吧、論壇等。
學生6:QQ。
教師:就像大家說的,互聯網的普及將我們的交際范圍擴大了,也為我們增加了很多的交友途徑。古代時,如果想要和朋友聯系,只能寫信,需要郵差人員一站一站地配送。一封信想要送達,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是現在我們想要和朋友聯系,只需要通過一些社交軟件就可以實時進行交流,我們通過互聯網平臺,還能夠認識很多的新朋友。互聯網的出現,讓交流變得更加容易和多彩,然而,互聯網帶來的變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大家能夠說一說互聯網的好處和壞處嗎?
學生7:互聯網的好處就是讓生活變得更便捷,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距離;壞處是網絡上有些信息不真實,影響我們的判斷。
教師:是的,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給人們帶去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在互聯網中交友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通過創設和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時事新聞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良好素材。初中生沒有多少社會和生活經驗,時事新聞恰好可以彌補學生這部分的不足。教學中,教師可以生活為視角,引入一些社會關注的話題、新聞、時事等,從生活的角度去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交流、討論、分析等,從中獲得感悟,進而形成正確的認知觀、世界觀、人生觀。
例如,教學“法律保障生活”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幾則生活中比較熱門的時事新聞引入課堂中。新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實踐性,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課堂之外的社會和生活。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法律的特征”時,如果只是單純給學生講解表面含義,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應讓學生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含義,明確生活中的行為和規范。教師可以“3·15晚會”曝光的“山寨飲料”為例,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教師提問:“大家在生活中都喝過什么飲料。”學生回答:“百事、美年達、紅牛、六個核桃、脈動等”。教師再問:“大家喝過其他類似的飲料嗎?(教師可以將一些圖片展示出來,然后提問學生)如果你買的這些飲料,都是‘山寨’的,大家認為銷售這些‘山寨飲料’合法嗎?”在教師提問后,學生積極討論,另一些學生認為,既然在市場中存在,就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一些學生認為,購買這些“山寨飲料”,不僅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還會影響整個市場,并且生產或銷售“山寨飲料”是錯誤的行為,所以不應該購買這些山寨飲料。教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可以帶領學生分析一些法律層面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同時讓學生懂得利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3]。
課后作業生活化是回歸生活的關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嚴格按照“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多為學生布置貼近生活的作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體會知識、運用知識,與此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基于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培養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生活中磨礪自己、提升自己[4]。
例如,“親情之愛”一課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生活化作業:為父母做一頓飯,或者為父母打一盆洗腳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深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父母持家的辛苦,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從中獲得感悟,形成愛父母、愛生活、尊敬父母、感恩生活等思想意識。
課外實踐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部分,通過課外實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課外實踐也是將知識從課上延伸到生活中的關鍵平臺。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多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得道德領悟及法治思想,能夠通過生活實踐學到更多做人的道理及生活經驗。另外,在實踐中,學生能夠充分接觸生活,將課本知識內化,再將內化的結果轉化為實踐操作,最終實現學習的意義。
例如,在“情緒的管理”課程結束后,教師可教給學生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使學生在出現負面情緒時,能夠轉換成積極的情緒。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調查問卷”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問題、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總結數據等,最終整理成結論,并完成匯報。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與學生一同討論,多設計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將知識融入生活中,從而幫助學生學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排解負面情緒,更好地進行自我調節。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竭盡全力為學生創造一些和生活聯系的機會,學生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進行知識學習。這樣才能夠使道德與法治課堂充滿活力,展示出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魅力,從而實現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