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振,馬 允*,劉穎杰,陳先進,郭慶軍
(1.蕪湖市中醫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合肥 230061)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骨科常見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1]。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以牽引、推拿、針刺等保守治療為主,其中腰椎牽引治療雖能放松腰背肌,解除肌肉痙攣,但部分患者經治療后腰椎功能改善不明顯[2]。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屬于“痹病”范疇,且中醫學家[3]認為,氣滯血瘀為其主要病機,故治療該病應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為主。推拿療法具有舒經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此外中醫指出:“八髎總治腰痛”,針刺八髎穴可發揮疏通經絡、通經止痛的良好功效,近年來針刺和推拿多應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但關于針刺八髎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響尚需研究[4]?;诖?,本研究探討針刺八髎穴聯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對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金屬基質蛋白酶-3(MPP-3)、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優化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后,選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我科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其中,研究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41~65 歲,平均年齡(51.65±3.44)歲;體質量指數(BMI)18~21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19.75±0.50)kg/m2;突出節段:L3-45 例,L4-515 例,L5-S110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43~67 歲,平均年齡(51.88±3.52)歲;BMI 18~22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19.95±0.54)kg/m2;突出節段:L3-46例,L4-513 例,L5-S111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西醫診斷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5];2)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4)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者等。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骨腫瘤、骨結核及病理性骨折者;2)針刺穴位或穴位附近皮膚嚴重感染者;3)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害者;4)暈針,依從性較差者;5)臨床資料不完善者等。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采用腰椎牽引進行治療 方法:將腰椎牽引套在腰髖部固定,牽引質量一般為體質量的1/3,根據患者主觀感受、體質、肌腱韌帶素質、耐受力等進行調整。每次20 min,每日1 次,連續治療15 d。
1.3.2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針刺八髎穴聯合推拿進行治療 方法:1)理筋整復法。沿督脈、膀胱經循行對腰部及下肢行拍法,各5 遍;2)循經按揉法。沿督脈、膀胱經循行對腰部及下肢行按、壓、揉、推、?法,各5 遍;3)穴位按揉法。對腰部常用穴位,如阿是穴、腰陽關、委中、腎俞、環跳等行按、壓、揉法,各5 遍,連續治療15 d。針刺八髎穴:取俯臥位,暴露皮膚,選擇髂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第1、2、3、4 骶后孔,從上到下為上髎、次髎、中髎及下髎穴,對穴位皮膚進行局部消毒,選擇毫針(吳江市云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刺入兩側八髎穴,針刺深度為33.33~50.00 mm,留針30 min,每日1 次,15 d 為1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治療效果 治療后,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癥》評估2 組療效,其中顯效為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陰性,腰腿痛及放射痛消失;有效為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陰性或陽性,腰腿痛及放射痛緩解;無效為以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2 腰椎功能障礙、關節功能障礙及疼痛程度 治療前后,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7](ODI,100 分)問卷表評估2 組腰椎功能障礙程度,得分越高說明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采用日本骨科協會(JOA,29 分)評分[8]評估2 組關節功能障礙程度,得分越高說明關節功能障礙程度越小;采用視覺模擬評分[9](VAS,10 分)評估2 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說明疼痛越劇烈。
1.4.3 免疫功能 治療前后,抽取2 組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 離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2 組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G、M)水平(武漢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4 血清細胞因子水平 血清制備同1.4.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2 組血清MMP-3、TGF-β1、PGE2水平(武漢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P<0.05 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 =30) 例
2.2 2 組腰椎功能障礙、關節功能障礙及疼痛程度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腰椎功能障礙、關節功能障礙及疼痛程度比較(,n =30) 分

表2 2 組腰椎功能障礙、關節功能障礙及疼痛程度比較(,n =3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 2 組免疫功能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免疫功能比較(,n =30) g/L

表3 2 組免疫功能比較(,n =30) g/L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4 2 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4。
表4 2 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 =30)

表4 2 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 =3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臨床研究[10]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約為8.60%。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物理治療,如腰椎牽引、針灸、推拿等廣泛用于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但相關研究[11]指出,單一治療療程較長,且療效欠佳,因此本研究在采用腰椎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礎上給予針刺八髎穴聯合推拿治療,進一步探討該治療方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響。
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于“痹病”“腰腿痛”等范疇?!端貑栔苯狻ぞ硭摹酚涊d:“痹,閉也,血氣凝澀不行也”,《丹臺玉案》指出:“有瘀血腰痛者,因跌撲墜墮傷及”,《丹溪心法·腰痛》中記載:“腰痛主濕熱,腎虛,瘀血”。中醫學家[12]認為,瘀血內阻,腎虛而外感風寒濕,局部血氣不通發為腰痛,瘀血為腰痛主要病理基礎,氣滯血瘀為腰痛主要病機,故治療應以活血化瘀、改善經氣運行為主要原則。《針灸大成》中指出:“八髎總治腰痛”,八髎穴位于腰骶部,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針刺該穴位可行血散瘀、強腰壯腎。加之配合理筋整復、循經按揉、穴位按揉法等推拿手法可改善患者經氣運行,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13]。本研究發現,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JOA 評分高于對照組,而ODI、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針刺八髎穴聯合推拿可明顯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進而有助于提高療效,與既往研究[14]結果相符。
MMP-3 是由椎間盤組織細胞分泌或合成的一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刺激神經組織,加劇腰痛和坐骨神經痛,引發自身免疫反應,加重局部炎癥,惡化病情;TGF-β1 高表達可改變髓核的生物化學成分,減弱生物力學特性,引發椎間盤退行性病變;PGE2具有調節炎癥和直接致痛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增加坐骨神經痛的嚴重程度。本研究發現,治療后研究組血清MMP-3、TGF-β1、PGE2水平低于對照組,而血清IgA、IgG、IgM 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針刺八髎穴聯合推拿可明顯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MMP-3、TGF-β1、PGE2,改善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推拿療法可有效放松患者肌肉組織,減輕患處腰肌張力,從而有利于促進局部炎癥吸收,恢復脊柱代償平衡,從根本上消除神經根水腫,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15]。加之針刺八髎穴可刺激患者腰叢、骶叢神經,同時可松解腰腿部肌肉痙攣,緩解韌帶緊張,改善周圍血液循環且抑制炎癥因子釋放,從而有助于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癥反應,改善免疫功能。
綜上,針刺八髎穴聯合推拿可明顯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MMP-3、TGF-β1、PGE2,改善免疫功能,同時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進而有助于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